教学反思——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的桥梁
2017-04-12谈文静
摘要:教学反思来源于教学过程中的有感而发,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成功、反省失败。促使教师不断地发现困惑、分析问题、求教学习、总结经验,教师就会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有问题”的心,就能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撰写教学反思还能促使教师不断进行理论学学习,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从单纯的“教书匠”向有思想的教育大家的转化。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成长动力;反思实效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对一个教师来说,其专业化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常性反思可以获得熟练的教学技能,从而获得专业教师所独有的专业智慧。因此,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1.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的审视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文字语言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方法、模式,使自己的后续教学更为优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的一种职业化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来源于教学过程中的有感而发,其篇幅可长可短,角度可大可小,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相当灵活。书写时一般着眼于从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分析、剖析某个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从而设想解决的方案或改进的措施办法。
2.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成长。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呢?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都是指不断增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从狭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更多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简单来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两条:对外的学习吸纳和对内的总结反思。但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观摩学习其他优秀教师授课的机会毕竟只是少数,而关注自己的课堂却是人人都拥有这个“天然”的条件的。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撰写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让自己的授课更为成功,更让自己懂得应该走怎样的专业成长道路。所谓“教然后知困”通过反思不断地发现困惑、分析问题、求教学习、总结经验,教师就会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有问题”的心,就能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具体两点来说:
1.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的成长。
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些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教与学之所以能“相长”,贵在教学后能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及时实践。有些青年教师向特级教师袁容老师请教教学“秘诀”,袁老师说:“我同你们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勇于实践,勤于总结……上完一节课或教完一篇课文之后,应该坐下来回想一下,写点教后感,写一得之见,记下疏漏之处。有经验的教师之所以有经验,我想就在他们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教学反思写教师的成功之处,也写不足之处,肯定优点,反思缺点。在这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个认识规律来看,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上所起的正是一种承前启后、不断深化认识的作用。
2.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若反而不思,教师只是机械的记述教学发生中的现象,而不对现象进行剖析,是起不到促进作用的。好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具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更要求教师能够挖掘教学现象表面下的深层次原因,用更高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得教师不光知道怎样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促使教师不断进行理论学学习,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教师还可有意识对于一些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形成教育小专题,这就是撰写论文时活生生的素材,有了这些直接来源于教学一线的素材,教学论文的撰写变得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三、如何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
1.教学反思五忌:
忌“茫”,不知道对哪些事进行反思,对周围的教育现象抱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忌“窄”,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视野太窄。忌“浅”,只限于简单的教学回顾,难以与教学理论联系,不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驗,使得教学水平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忌“散”,教师之间各做各的,不进行交流,使得反思深度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忌“浮”没有认识到反思对自己的促进作用,而是把它作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左搬右套,反思往往流于形式。
2.找准反思的切入点,反思有实效。
教学反思既然是教师自己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分析。那么反思的内容就就要务实忌空,要勇于自我剖析。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教学中点点滴滴可思可议之处。
反思的内容无所不包。首先:可写成功之处。总结自己教学方法处理是否得当,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新的教育理论的渗透与运用,课堂中“灵感”的迸发;教育机智应变得当的运用等等,把这些想法和经验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优化、推陈出新。
如这篇课后反思,就是总结成功经验:
小学数学三年级《千米与米的换算》
在备课时,我曾担心学生在原有掌握了厘米和米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上一口气学了毫米、分米、千米之后,会很容易混淆这五个长度单位,特别是介于厘米和米之间的分米。事实上,几节课下来,学生对长度单位区分得还比较清楚。我想与我做到的这两点有直接关系:
一是不断强化1毫米、1厘米……1千米长度的认知,每节课反复用手比划长短或者联系实际生活想象,对这些长度单位形成牢固的直接观念。
二是理顺了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用手指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将右手自然伸开,面对掌心,用大拇指表示千米,食指表示米,中指表示分米,无名指表示厘米,小指表示毫米。常用的公制长度单位就可用五个手指来表示了。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表示是1000进的,其余四相间的距离都差不多,表示10进的。学生便在这些长度单位的直观印象的基础上形成系统记忆并掌握。
其次,教师要勇于自我批判,记录教育教学疏漏、失误之处。如为什么没有良好的互动、情感为什么没引起共鸣、小组合作为什么会流于形式,没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目标为什么只达到片面地实现等,对这些环节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以后的工作吸取经验和教训。如这篇反思:
写在单元测试之后
作为一名低段数学教师,我每节课备课、讲课都很认真,作业也精心设计、认真批改,为什么学生的数学成绩的还是上不去呢?经过一番认真反思并向同行请教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一是课堂老师讲得太多,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二缺乏激励措施,是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此,我做了调整:
课堂上实行精讲多练,不说多余废话,不带口头禅,尽量不要无意识的重复学生的回答。让出空间来让学生表述思考过程,因为流畅的口头表述意味着清晰的思维理解。课堂上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保证课堂练习的质与量。课堂作业也尽量让学生课堂上完成,教师巡回时遇到学生有错误可及时指出来,加大面批力度,因为当学生出现错误,当面被指出并更正错误,对学生的印象远远比课后重新改错来得更深。
同时,根据低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准备了儿童喜欢的卡通图片,如小红花、喜羊羊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每有一个良好的表现、获得一次满分,我就奖励一朵小红花,每获得五朵小红花,就奖励一张喜羊羊智慧星图片。这样充分利用评价与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相信能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师要充分利用反思灵活多变的形式,随时记录所思所感。
教学反思有着它强大魅力和帮扶能力,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反思的方式灵活,视角可大可小,篇幅可长可短,思考可深可浅。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备课、上课又批改作业又辅导学生,时间比较紧,灵活的教学反思可以在不加大教师压力,不造成反感的前提下有效的总结教学,随时记录。
4.及时将反思上升为理论高度。
无论是写总结还是反思,还是写论文甚至是教育专著,都是总结反思教育教学经验、认识升华理论和发现教学规律的过程。发现问题后要认真进行分析,究竟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解决?相同想请教或者自己有意识的带着问题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落脚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慢慢的,教师就会發现,自己越来越会思考,越来越会迅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捕捉到的细微的、有价值的、有普遍实用意义的问题,成为了教学研究源源不断的论题和灵感来源。有了这么丰富的素材,结合教育理论研究,教师能够撰写一些具有实际指导精神的论文成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契科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自己反思自己,自己帮助自己,就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教书匠向优秀教师甚至成为教育大家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用心做教研》 王福强.吉林大学出版社.
[2]《教师自主成长》徐世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4]《校本教学研究模式初探》徐世贵.刘恒.时代文艺出版社.
[5]《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谈文静:武汉市光谷九峰第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主任,东湖高新区优秀青年教师,曾获武汉市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风格严谨平实,锐意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