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2赵艳
赵艳
[摘 要]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科研和社会就业提供了保障。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影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扣市场的变化形势,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立足点就是面向就业,而“双向融通”的教育理念成为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方向。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双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62 — 0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每年有多达几十万的大学生毕业,但是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环境不是很乐观,而我国经济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这给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对人才的培养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学生的专业与就业不对口,这也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双证融通”高职教育理念是指将国家级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教学纳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中,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实际教学内容的指导大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达到证书所要求的能力标准,让学生在学制内拿到毕业证书,更要取得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国家级证书。
二、高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代表,近些年来也获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了十分巨大的作用,而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产业规范化成为了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与此同时,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影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紧扣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旅游业相关人才,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助力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以国家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来实施教学,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规范性,让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教学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其次,“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在国家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规范化的训练,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得到了保障。最后,“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善当前的就业状况。说到底,学生的就业状况差还是因为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出现了脱节,而在“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学制内拿到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得学生的能力紧扣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改善应届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2〕。
三、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选择合适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
职业资格证书是“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所以选择合适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最重要的一点。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实现更高效的职业教育,要用科学的方法来选择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大纲。首先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比如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在企业和市场上进行调研,还要对学生群体和学生家长进行意见的征求,了解他们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最終选择出社会上比较认同的权威性资格证书。其次,证书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客观上讲,学生一般是由于成绩较差升学较困难才选择职业院校,所以不能选择考取难度较大的资格证书,以免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难以实现“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课程,选择相关的资格证书。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里有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景区规划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可以以此为基础选择导游资格证和景区景点讲解员资格证书为学生的结课证书。还有一些专业课程中涉及到旅行社的经营和管理以及会展旅游等内容,所以可以选择将计调师和会展策划师的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
(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科知识是教学中的主体内容,而“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更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就要以证书为改革导向,依照社会发展和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首先要做好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的社会需求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将现有的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参考,对企业岗位知识技能标准进行调查论证,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完成未来职业资格标准发展趋势的预测。对社会需求分析的足够透彻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另外要做的就是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减少公共基础课程所占用的教学时间。要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项目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项目的学时,从结构上改革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最后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训训练。学生在完成了大部分的理论课程学习,甚至是取得了若干个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后,仍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一般可以利用最后一个学期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上的职业实习,让学生进入旅游管理行业的第一线进行锻炼。在这方面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为学生的职业实习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初步步入社会时有一个职业保障。
(3)重组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人文素质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三大基本内容,在“双证融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使教学质量更贴近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首先要分析高职学历教育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人文素质要求的异同,从“双证”的内涵上找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人文素质结构整合的结合点,分析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人文素质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比如在双证融通”的教学理念下重新审视职业教学所面对的具体岗位及其职业标准,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在此基础上对原有课程体系及其知识技能要求重新审查,在原有课程要求和目前市场上的岗位要求之间做一个分析比较和整合,最终形成结合了公共基础知识技能和专业化基础知识技能的课程内容。其次是要在职业标准分析指导下,将行业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标准纳入教学计划。按职业功能结构重新组织和设计课程内容〔4〕,实现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通。最后要编写体现双证融通特点的校本教材。组织本校教师编写教材可以使教学材料向重组之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靠拢,使得教材更符合教学实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
(4)转变课堂模式
在“双证融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同时也要认识到传统教学课堂模式的落后性,所以要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向“双证融通”的教学体系靠拢。“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下的课堂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自我训练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实行任务式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把教学内容具体化为一个个的项目型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逐渐跟上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在一些与职业资格证书直接关联的课程中,就可以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最终的结课任务。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时注意融入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充分体现“双证融通”教学体系中教学与职业要求相关联的教学理念〔1〕。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职业技能训练贯穿其中,使学生具有创新的职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1〕。最后要注意运用现代技术和先进实训教学设备,推广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狠抓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5)改革考核模式
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核方法,要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做一个综合的考察〔3〕,在考核体系中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指标,从考核模式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一个量化的审查,教学考核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以实际教学中常常以考核指标作为导向,教学考核是比教学目标更有约束力的指导大纲,所以考核方式是实际中执行“双证融通”教学的最终保障。首先要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标准匹配的考试大纲及考核方式,在高层次的指导大纲上对考核方式做出限定,使考试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标准相一致。其次是建立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评价模式,使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考试结合起来,达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1〕。最后还要在教学考核中纳入毕业生的反馈意见。
四、结语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认识到“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重要应用价值,积极发展“双证融通”课程體系,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高等教育领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在具体实践“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严格把握职业资格证书里的考核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1〕,重组教学内容,以证书为指导大纲,使教学内容与证书教学全面接轨。
〔参 考 文 献〕
〔1〕陈小梅.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探索〔J〕.大学教育,2013,(22).
〔2〕刘宏磊.后金融危机视阙下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1,(03).
〔3〕程琳,高业明,沈诗佳.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双证制”工作的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4〕王前新.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高职教育“超市”〔J〕.教育与职业,2003,(21).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