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高年级听译技能中规律性问题与对策
2017-04-12周志浩吕红艳
周志浩++吕红艳
【摘要】2017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的阅卷工作结束了,在阅卷中出现了一些较有规律性的问题,值得深思,本文对次做了一一归纳并提出对策,对未来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听译技能的培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英语专业 听译 八级口试
一、引言
对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来说,口译能力至关重要,从英语专业的课程安排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往往在一二年级安排口语课,三四年级安排口译课。在口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听译既是相当基础的手段,也是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应习得的关键技能。良好的听译水平可以帮助英语专业毕业生顺利完成交替传译,从而实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承担外事工作口译的培养目标。但听译作为本科阶段较为高端的技能在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遇到种种困惑。而在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的三项内容中,听译就占了两项,很有代表性,所以本文以2017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为例,从分析应试者存在的规律性问题出发,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帮助学习者突破学习瓶颈,实现听译能力质的提高。
二、专业八级听译测试中的规律性问题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总共由三部分构成:英译汉、汉译英、评论。前两者其实就是听译,就总体难度而言,和其它也要测试听译的测试相比(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是比较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比如听译的段落为部分选段而非全文,实际听译前先播放全文让应试者熟悉大意等,但即便如此,依然有相当部分学习者视若畏途,笔者参加了2017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的阅卷工作,现就阅卷中发现的规律性问题做归纳如下:
1.信息遗漏。由于考生都是非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所以英译汉出现信息遗漏在预料之中,在句式略复杂,信息点较多的段落,遗漏信息的情况就较为常见。比如英译汉第三题中“When used as intended by the manufacturer s, tobacco kills up to half of its regular users.”,该句应译成“按照烟草生产商预期的那样吸烟,那么长期吸烟者中有多达一半的人会因此致死”。由于前面的分句中使用到了过去分词,在笔者所阅的180份试卷中,有约70%的考生不能准确译出前面的分句,只是零星译出使用、生产商等单个词汇,意群的句意却因为遗漏而未能译出。另外意群稍长,信息遗漏也一样会很常见,如英译汉中第四题“In China, some important steps have been take to strengthen restrictions on tobacco marketing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further strong policy action is required to cut down on tobacco marketing in China.”有相当部分的应试者遗漏了这句话中的重要信息“近年来,营销”很多应试者只译出了“近来,市场”,根据评分标准为误,失分较多。
如果说英译汉遗漏信息的原因存在外语听力障碍的问题,但是汉译英同样也存在程度不同的信息遗漏。由于应试者都是汉语为母语的,按理说不应该存在听力和理解上的困难,但在实际阅卷中,汉译英部分由于信息遗漏的失分和英译汉部分是相差不多的,只是稍微好些。即便是母语中文,只要句式复杂些,句段长度长些,包含信息點多些,遗漏信息似乎就很难避免。比如汉译英的第一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两地在经济、旅游、环保、教育、文化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在笔者批改的180人中,约有80%都把“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给遗漏了,并没有翻译,对母语听译,居然也出现大段的遗漏,在让人吃惊的同时也说明听译中的信息遗漏问题并不完全在于语言听力和理解的能力,而在于口译学习者的速记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培养。
2.数字误译。数字的翻译是口译训练的基础内容之一,但也是口译能力培养中的难点之一。一般情况下,口译学习者对四位数内的数字翻译较易掌握,一旦在五位数以上,就错误频频,数字越大越易出错。同样在2017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中,数字翻译的错误较为常见。比如英译汉中“300 million”应该译成3亿,但十有其九译成300万,还有人把紧随其后的日期2050年译成了数字2500万。汉译英中的数字翻译错误主要集中在“2816亿”,应该译为“281.6 billion”,但很多都误译为“2816 billion”。数字翻译错误百出应该不只是听译中的问题,有大量的口译学习者没有熟练掌握数字翻译技能。
3.颠三倒四。在听译的过程中,学习者很容易将各个信息点混杂起来,从而使译文与原文相比出现了信息点颠三倒四,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和信息遗漏一样,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英译汉中,汉译英也一样很常见,可见并非只是外语听困难单纯造成的问题。比如英译汉第五题“When we know that even brief exposure to tobacco marketing can influence adolescents, banning tobacco advertising, promotion and sponsorship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protecting young people from the harms of tobacco.”该句的正确翻译应该是“我们知道即便只是短暂地接触烟草营销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所以严禁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行为对于保护年轻人免受烟草危害尤为重要”。但不少应试者“影响、严禁、青少年、危害”等信息点混杂起来,出现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的翻译错误,还有应试者把这几个信息点和自己脑补的信息点组合起来,听起来能自圆其说但与原文实在相去甚远。这种错误在汉译英里也不少,比如汉译英第三题“今后,两地合作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希望今后两地相互之间积极推进合作,使双方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有部分应试者将“合作、潜力、大、推进、发展、新台阶”等语言点颠倒起来,从而出现了误译。
4.词汇贫乏。在笔者批改的2017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的考生中,有小部分应试者词汇贫乏,出现完全错误的翻译,比如把“tobacco-related illness(吸烟导致的疾病)”翻译成“肺癌”,把“adolescent(青少年)”翻译为“成年人”,把“高速铁路(high-speed railway)”翻译成“highway”,把“tobacco(烟草)”译成“土豆”,这些都是根本不知其意的错误。另外还存在不能准确表述信息点,而是拘泥于字面意思的问题,翻译的很机械。比如把“regular user(长期吸烟者)”翻译成“规律的使用者”,把“tobacco marketing”翻译成“烟草市场(烟草营销)”,把“新的高度(new stage)译成“new step”,这些误译说明部分口译学习者的词汇记忆过程中可能就存在机械性的问题。
三、听译规律性问题的对策
以上的四种问题规律性的出现在笔者的阅卷全过程中,大部分错误都与以上问题相关。针对这四种问题,从教学方面来说,首先要保证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口译教学课时。目前有部分高校的口译课程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口译师资数量也不足,导致课时偏少,学习者无法得到完整的口译技能指导。其次,对于口译课程本身而言,要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听译中的难点内容,比如数字口译,速记等。再次,要注意口译教学不等于口译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内容和学时,只是讲授口译技巧,无法帮助学习者掌握该技能,就课程开设而言,除了中级口译、高级口译这样的课程以外还可以开设口译工作坊这样的实践性课程来帮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提高。最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开设了大量专业课如英美文学、语言学等,对英语听说等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所忽视,而这正是良好听译技能的源泉,要帮助学习者养成日常良好的听说训练习惯,为听译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根基。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听说训练习惯,即便高年级专业课较多,也要有充分的日常听说训练,比如听英语新闻等训练不能中断。其次要针对信息点遗漏及颠三倒四的问题,注意训练速记能力,强化自己的短期记忆力。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发展出适合本人的速记符号等速记办法。再次,对于听译中的难点问题要重点突破,比如数字口译既然是口译中绕不过去的难点,那就只能是加强训练,数字口译的规则并不难掌握,三言两语即可说完,难的主要在于花足够的时间训练以最终习得该技能。最后对于词汇贫乏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有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应试为学习目标,把语言习得简单化为拿着词汇手册背单词,无论是对于词义的变化,还是具体语境下的使用都显得有些无知,这需要他们彻底改变学习策略,回到正确的语言习得路径上来。
四、结语
从笔者批改2017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可以看出有部分英语专业大四本科生并没有掌握与其年级相当的听译能力,究其原因既有语言基础方面的障碍,也存在听译训练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学习者即便知道相关技巧却无法习得该技能,解决的对策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戴尔·斯宾塞,凯文·沃尔比,亨特编.张军,周志浩譯.情感社会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1-6.
[2]张军.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历史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J].学术论坛,2012(12):177.
[3]张军,吴建兰.“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J].河北学刊,2012(01):206.
[4]张军.美国华裔文学中“东方主义”的消解[J].江西社会科学,2013(05):100.
[5]张军.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交相辉映——索尔·贝娄成长小说《勿失良辰》中的引路人研究[J].外语教学,2013(06):80.
[6]张军.贝娄《塞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引路人研究[J].外国文学,2013(03):82.
[7]张军.建构历史轴线——索尔·贝娄成长小说《贝拉罗莎暗道》中的引路人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3(02):54.
[8]张军,吴建兰等.“实用主义”视角下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与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研究[J].安徽文学,2013(10):83.
[9]张军.高校联盟研究国内外现状综述及其对江苏地区公办本科高校联盟的启示[J].语文学刊,2013(08):67.
[10]张军.江苏地区公办本科高校联盟试点研究[J].安徽文学,2013(11):83.
[11]张军.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构建[J].河北学刊,2014(06):78.
[12]张军,吴建兰.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05):266.
[13]张军,吴建兰,纪楚楚.索尔·贝娄国内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16年第1期:80.
[14]周志浩.频次作用与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的研究[J].语文学刊,2013(8):91.
*本文受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编号2014SJB070)的资助。
作者简介:
周志浩(1980-),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英语系副主任,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吕红艳(1978-),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英语系主任,研究方向: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