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田杂草防除适期研究
2017-04-12吴翠霞刘伟堂路兴涛
吴翠霞, 刘伟堂, 张 勇, 宋 敏, 路兴涛
(1.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 271000; 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271000)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杂草与冬小麦竞争水分、养料、光照及空间,极大地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2-3]。杂草与冬小麦的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的结果,为明确杂草的防除适期,有必要了解杂草的出苗动态,并开展冬小麦与杂草群体竞争优势的临界期研究。张建明等于1996年调查研究发现,杂草与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为小麦播种后64~110 d[4],但该结果是基于传统耕作方式、水稻—小麦连作制度下的结论,随着气候条件变化以及冬小麦栽培耕作方式的转变,田间杂草的发生规律亦有了显著变化[5-6]。为明确在夏玉米—冬小麦连作制度下冬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动态及防治适期,参照竞争临界期试验方法[7-8],研究杂草与冬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以期为杂草的科学、适时防除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圣元村进行,前茬作物为夏玉米,冬小麦于2016年10月14日以秸秆还田浅旋耕的方式机械播种,品种为泰山28,播种量为225 kg/hm2,收获日期为2017年06月10日。试验期间不使用任何除草剂。
1.2 杂草田间发生动态
从小麦出全苗开始至次年4月底,每隔10~20 d调查1次杂草出苗数,记录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小区面积为15 m2,在小区内进行4点取样调查,每点面积0.25 m2,调查后将小区内杂草全部拔除,最后统计总出草数量和出草高峰期。3次重复。
1.3 杂草—小麦共生时间与小麦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
小麦生育前期设11个有草天数处理,为小麦出苗后0、10、20、30、40、50、60、70、80、90、100 d,其后人工拔除杂草,并保持无草状态至小麦收获期。于小麦收获期,每小区取4点,调查0.33 m2面积内的小麦穗数,并随机调查20株小麦的穗粒数,收获晾干后测定各小区小麦千粒质量和产量。另设1个全生育期内保持田间无草处理,共12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
1.4 小麦苗后无草时间与小麦产量损失关系
小麦生育前期设11个无草天数处理,为小麦出苗后0、10、20、30、40、50、60、70、80、90、100 d,其后任田间杂草自然生长至小麦收获期,每小区取4点,调查0.33 m2面积内的小麦穗数,并随机调查20株小麦的穗粒数,收获晾干后测定各小区小麦千粒质量和产量。另设1个全生育期田间无草处理,共12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草田间发生动态
冬小麦播后7 d,杂草即与小麦同时出苗,小麦出全苗后即开始调查杂草出苗情况。由表1可知,小麦幼苗期田间杂草以阔叶型为主,其中又以播娘蒿、荠菜为优势杂草,其次为婆婆纳、猪殃殃、附地菜等;禾本科杂草则主要为雀麦和节节麦。2017年小麦返青期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仅有少量萹蓄和藜发生,4月中下旬则以藜为主。
表1 冬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Table 1 Weeds in winter wheat field
注:“—”表示调查当日无此种杂草。
由图1可知,小麦播种后至10月下旬,为杂草出苗高峰期,占整个生长季出苗量的77.50%。之后随着气温的降低,杂草出苗数逐渐减少,2017年1—2月份,无杂草出苗。3月份气温回升,杂草零星出苗,中下旬开始,萹蓄、藜陆续出苗,进入4月份,播娘蒿等越冬杂草不再出苗,此时藜为优势杂草。从总出苗数来看,杂草冬前(10—12月份)出苗量占整个生长季出苗量的87.62%,春季出苗量仅占12.38%。
2.2 小麦苗后有草时间与小麦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
由表2可知,随着小麦-杂草共生时间的延长,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对千粒质量影响不大。全生育期无草处理的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最多,分别为515.15穗/m2、43.67粒/穗,与苗后0 d有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苗后100 d有草处理下的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最少,仅为441.39穗/m2、35.60粒/穗。所有处理下的千粒质量虽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对小区测产结果表明,随着小麦苗后有草天数的增加,小区产量逐渐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
表2 苗后有草时间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Table 2 Yield of weedy treatment in post-emergence seedling stage on winter wheat field
2.3 小麦苗后无草时间与小麦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苗后无草天数的增加,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苗后0 d清除所有杂草,随后任杂草自然生长处理的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最低,分别为 369.70穗/m2、32.60粒/穗,与苗后10、20 d无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苗后100 d无草处理的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则为509.09穗/m2、39.90粒/穗,与全生育期无草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所有处理的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但小区产量呈现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相同的趋势,其中苗后0 d无草处理的小麦产量最低,苗后100 d无草处理的产量则相对较高,且与全生育期无草处理差异不显著。
表3 苗后无草时间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Table 3 Yield of weed-free in post-emergence seedling stage on winter wheat field
2.4 杂草与冬小麦竞争临界期的确定
由图2可知,小麦产量损失率随着小麦苗后有草天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无草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小麦苗后有草天数(x)与小麦产量损失率(y)之间符合回归模型y=0.001 2x2+0.116 4x-0.195 8,r2=0.989 2。以3%作为小麦产量损失的最大忍受限度[9],通过计算可得x为22,表明在小麦出苗22 d后保持麦田无草,可将小麦产量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即小麦苗后22 d为杂草的防除适期。
小麦苗后无草天数(x1)与小麦产量损失率(y1)之间符合回归模y1=0.001 3x12-0.491x1+36.129,r2=0.984。以3%作为小麦产量损失的最大忍受限度,计算得x1为87,表明在小麦苗后87 d内保持麦田无草,可将小麦产量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即小麦苗后87 d为杂草的防除终期。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夏玉米—冬小麦连作种植制度下,冬小麦苗后22~87 d是杂草的竞争临界期,在此期间保持田间无草,即可将小麦的产量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该结论与张建明等的研究结果[4]不符,但与李永丰等报道的17~87 d竞争临界期[10]基本一致,这可能与杂草种类、杂草密度、作物品种等因素的差异有关。
小麦田杂草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杂草出苗以冬前为主,出苗量达87.62%,说明杂草防除应以冬前出苗杂草为主。结合22~87 d的杂草竞争临界期,初步可确定小麦田杂草的化学防除应在11月上中旬进行,如若冬前未进行除草,则应在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返青期及时进行化学防除。
参考文献:
[1]唐华山,彭福祥,王艳洁,等.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Alt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4):1-6.
[2]金环宇,田平. 农田杂草的危害及防除措施[J]. 种业导刊,2008(6):30-31.
[3]孙艳侠. 麦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综防措施[J]. 安徽农业,2004(1):28-29.
[4]张建明,张洪进,张夕林,等. 麦田杂草与小麦竞争临界期研究[J]. 杂草科学,1996(4):3-5.
[5]Grundy A C. Predicting weed emergence:a review of approach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Weed Research,2003,43(1):1-11.
[6]Zimdahl R L. Weed scienc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e,1995,10(3):138-142.
[7]倪寿坤,潘以楼. 杂草竞争研究法[J]. 杂草科学,1996(4):27-31.
[8]李儒海,褚世海,魏守辉,等. 麦田恶性杂草猪殃殃与冬小麦的竞争临界期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4):6026-6029.
[9]Singh M,Saxena M C,Abu-irmaileh B E,et al. Estimation of critical period of weed control[J]. Weed Science,1996,44(2):273-283.
[10]李永丰,娄群峰,李宜慰,等.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J]. 江苏农业学报,2001,17(4):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