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届国际地理奥赛野外题分析
2017-04-12高翠微王超王民
高翠微+王超++王民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测试题目包括多媒体测试题、综合题和野外题,其中野外题是地理奥赛极具特色的项目。国际地理奥赛的野外题包括野外1(Fieldwork Exercise 1)和野外2(Fieldwork Exercise 2)两部分内容,并分在两天完成。野外1与野外2在考察内容、能力要求等方面有相对不同的分工。野外1主要是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完成规定的观察、記录、分析、制图等任务。野外2主要是在野外1实地考察基础上,在室内完成有关地理决策、规划、评价、制图等任务。野外1 的考察点通常有多个,近两届的考察路线将考察点连接,形成环形考察路线。受考察任务的具体要求、考察区的自然环境、交通等因素影响,每个考察点的考察时长会有所不同。野外2的作答时间通常为2.5 ~ 3小时。
一、野外考察的主题与内容
表 1为近5届(2012—2016年)国际地理奥赛野外考察主题及内容。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野外题的中心主题,涉及水、公共空间、交通、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突出考察土地利用的规划设计与评价。与我国现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国际地理奥赛野外考察的主题内容在其广度及深度上均有一定拓展,部分涉及到高等地理教育的课程内容。
如2015年的野外2 部分,要求利用“重力模型(Gravity Method)”估计某地的经济影响范围及其变化。重力模型在高中地理阶段是陌生的,但是,在地理奥赛中对陌生内容的考查既不回避也不机械。2015年野外2的资源册中既对重力模型的理论做了阐释,同时还举例说明了重力模型的应用。这就需要参赛者在赛时能够快速学习理解并应用新知识。
二、野外考察任务要求中的关键行为动词
分析野外考察的任务要求中的关键行为动词,可以进一步明确野外题中的任务指向。对国际地理奥赛野外题目任务所涉及的关键行为动词进行提炼,并将同义行为动词进行合并归类,得出如表 2所示关键行为动词列表及其频次统计,参照国际奥赛考试说明以及野外题部分的评分标准,对关键行为动词进行了内涵描述。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野外题考察的任务指向类型多样,其中有关标注、描述、作图及解释的任务出现的频次较高。“标注(Annotate)”的任务一般是在地图上对某些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定位,通常还要给予相应的解释或描述。作答有关“描述(Describe)”的问题,重点突出特征即可,不必做进一步解释。“作图”不仅包括绘制地图,还有图表、示意图等。“解释(Explain)”不仅是给出原因,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有时要对地理过程进行阐释。 国际地理奥赛对于题目任务的要求通过行为动词予以呈现,同时评分也会参照这一要求。因此,回答每个问题时,需要着重注意并按照每项任务的要求作答。
三、野外考察的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对野外环境的观察是完成后续任务的基础。在野外观察中,要“提取”野外环境中的“有效信息”,收集并记录相关数据。做到有效观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进行有效观察之前,需要明确完成的任务;二是有效观察需要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能够从地理的视角看问题。
2.地图能力
地理奥赛野外题部分对地图能力要求主要涉及对地图的阅读与分析、在地图上进行空间定位以及绘制地图。其中,在地图上进行空间定位,通常指将特定的地物或地理现象标注在地图上,有时还需要对标注的地物或地理现象加以描述或解释。绘制需要正确表达地图各要素,如注记、图例、比例尺及方向等。要采用合适的符号表达相应地物,一般符合国际制图惯例即可。此外,还要注意地图的美观性。在野外题具体考察中,通常会为参赛者提供一份基础地图(底图),让参赛者使用正确绘图方法,在底图上增加信息。从近5届国际地理奥赛野外题看,主要包括对地形剖面图、规划图、土地利用图等的绘制。
3.图表能力
除了地图之外,其它景观图片、数据图表在野外题中很常见。对于这些图表不仅能够阅读和分析及解释,还要求能够绘制和使用。需要参赛者了解各类图表的特征,并在一定情境中,选择合适图表表达数据特征。
4.问题解决能力
野外考察会围绕野外考察区的一个或一组地理问题展开,该问题通常与环境或自然规划有关。有关考察区的背景介绍、与考察问题相关的描述文件、解决该问题的操作流程及条件等图文信息,都会呈献给参赛者。参赛者需要到野外考察区(或一个更小的范围)进行短途考察,收集考察区数据、对相关问题或地理现象进行描述、研讨(允许小组合作)等。在制图练习及对考察区信息分析基础上,参赛者需要设计一个空间规划(地图)来解决呈现的问题,通常还要对规划方案做出解释及论证或评价。作出的解释要能够体现该问题的本质,并将野外考察区的特征与提出的空间规划联系。即所提出的规划或解释是基于考察区的地理事实和问题,有充实的实际依据,而不是套用 “答题模式”。需要注意,在具体解释中,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图像、图形的使用要优于文字的长篇论述。
5.随机应变能力
在野外进行考察难以避免诸如天气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常见的高温或降雨都会对野外考察特别是野外1形成干扰,参赛者在实际考察中需要具备机智应对这些外在因素的能力。因此,赛前需要熟知奥赛举办地的地理环境特征,预设野外考察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在降雨情况下,为了保证规定时间内完成考察任务且试卷不被雨水打湿,参赛者可以穿戴透明雨衣,并将试卷放在雨衣内进行答题。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正在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也包括地理实践力。野外考察是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解决真实的地理问题,是地理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野外环境中学习地理,利于推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人地协调观,增强对真实区域的认知,强化地理综合思维,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