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要分析”题的答题程序

2017-04-12刘念波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吴文俊顾炎武治学

刘念波

明确答题区间,找准对应语段

既然要求“结合材料”,那么与题目相关的材料所处的对应语段就需要高度关注,尤其不要忽视“相关链接”中的信息。

例1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016年全国卷Ⅱ)

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可以迅速判断本问对应的区间为第四段——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分析 吴文俊对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心得主要是关于奥数竞赛方面,与自我陶醉的观点不同,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又有自己的表述。尤其要注意丘成桐表述中的三个“应”字,这实际上就是要答的三点。

示例 ①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②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和功利化,不利于系统学习数学;③数学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分清逻辑层次,厘清作案要点

找准相应的语段,确定答题区间后,就需要对语段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和筛选了,这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来分出要点。

例2 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6年全国卷Ⅲ)

分析 题目中的“经学大师”和“世人楷模”实际上来自于“相关链接”中的语句。首先,找出对应的答题区间:第二段——

①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②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③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心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⑤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⑥其弟子潘未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⑦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分析 文段从“治学成就”与“为人处世”两个方面来评价顾炎武的。①句为总起句,提示本段的主要内容是谈顾炎武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②③两句进一步表述交友和治学之间的关系,④句谈顾炎武的交友,⑤句举例说明顾炎武所交的朋友都是注重治学的“同学之士”,⑥⑦句从侧重证明⑤句。從语段的层次就可以组织出答案的要点,也可以是先总后分,先直接引用①句,再从治学和交友两方面来表达即可,只不过,本语段涉及“治学”的内容偏少,可以结合“相关链接”的相关语句来作答。

示例 ①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虚怀若谷,严于律己;②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③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筛选相关语句,理解意蕴丰富的句子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还有一种题型是与分析内涵丰富的句子相结合,这种情况下题目对应的不是集中的区间,需要提取的信息很分散,或者是考查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这就更需要考生学会筛选信息,提取要点了。

例3 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6年全国卷Ⅰ)

分析 从标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到结尾中的“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都是围绕“句子”这个借代对象来说的。那么,“句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梳理文章的相关语句,至少这些内容与之相关:

第一段: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第三段: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第四段: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第五段: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相关链接: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分析 这些语句都与之相关,“句子”与作家与极具修改的文学表达有关,与作品的独特风格有关,围绕这一思路筛选提炼,整合加工,并组织成3点。

示例 ①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②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③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

猜你喜欢

吴文俊顾炎武治学
《周髀算经》与代数知识
顾炎武谢鼠
吴文俊——“拓扑地震”引发者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顾炎武“拜师”
分期付款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
顾炎武家族藏书记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