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问题研究

2017-04-11郭晴

市场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航空港实验区郑州

◇郭晴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问题研究

◇郭晴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内首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也是中国首个内陆开放实验区,对于带动中原区经济和我国航空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三年来发展迅猛,但是还存在着高层次人才缺失、自主创新能力差、产业支撑较弱、核心驱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从人才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出发,在加快产业集群培育,构建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经济;航空都市建设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是河南在“十二五”时期高速高效发展的一大亮点。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写进“十三五”规划纲要,航空港将围绕“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主线,积极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去,实现既定目标。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利于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河南经济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以航空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是郑州乃至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是全面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战略突破口。航空港的建设有利于郑州市抓住机遇、争取发展成国际航空大都市,为河南走向世界打开了新通道。

(二)推动我国航空港经济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注入动力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目前是我国唯一的航空经济示范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航空港肩负着“内陆开放高地”先行先试的重大责任,是我国探索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新途径,对营造良好的经济贸易环境,促进各地区合作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现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已构建起与沿海相当、与国际接轨的对外开放体系,郑州已跻身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和拥有功能性口岸最多的中国内陆城市。

(一)2015年,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投入投用,T2航站楼正式启用,航空货邮吞吐量40.3万吨,发展迅速,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突破1729.74万人次,同比增长9.4%,2015年航空港实验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0.75亿元,同比增长了22.5%。据海关统计,2015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中,超过六成是以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航空港日益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二)2015年,郑州航空港承接产业转移紧锣密鼓,各项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富士康等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与航空物流、精密机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齐头并进;智能手机产量突破2亿部,占全球的1/7;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量突破5000万单;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已有卢货航、美国UPS、俄罗斯空桥等国际航运巨头相继入驻,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专业人才极为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差

任何行业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在发展航空经济方面更需要先行先试,需要大量专业的、开放性思维的人才。由于自主创新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航空港发展的瓶颈。再加上我国航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仅靠借鉴国外航空经济的发展经验而不结合本区特点必定会制约郑州航空港的发展,难以发挥中国首个航空港的示范作用。

(二)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核心驱动力不强

郑州航空港虽然有富士康、台湾科技园等多个产业园区,但是各个园区之间缺乏分工合作,产业间协同发展不足,郑州航空港尚未形成完善合理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航空港的建设缺乏航空产业体系的支撑,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受到了影响。

(三)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衔接不到位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是建立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实验区虽然规划了与公路、铁路、地铁等衔接的设施,但是由于缺乏集成公路、铁路、地铁的现代化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衔接还未实现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物流的“无缝衔接”,航空、公路、铁路只是有各自的信息系统,部门之间、各运输节之间信息传递还是不及时,无法实现协调、高效、一体化的联合运输。

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

郑州航空港的发展壮大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撑,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和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和科研团队。要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放宽对其子女上学、购置住房等方面的限制,还要在郑州航空港创办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没有一流的人才和研究机构作为支撑,航空经济很难取得长足发展。郑州航空港的发展还要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加快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推进体制、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对于创新科研项目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二)加快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培育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根本支撑,郑州航空港要依托机场发展航空经济,不断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培育,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一要发展航空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如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二要全面引导产业转型,充分利用劳动力、物流、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航空偏好型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高端高质的现代产业体系,把郑州建设成国际高端产业集聚城市。

(三)构建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郑州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郑州航空港要下大力气构建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一要积极推进大型航空枢纽的建设,高速铁路在郑州机场设站,与地铁、高速公路、飞机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二要改革行业管理体制,设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办公室,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和多式联运制度,将公路、铁路、航空纳入统一管理部门,实现服务联通。三是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以航空港和国际陆港建设为重点,努力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国际物流中心。

(四)加快航空都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

城市建设关乎着航空港实验区的对外形象,要利用郑州机场的优势建设航空都市,统筹规划好航空都市与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强化以机场为核心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各项服务功能,牢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畅通、整洁、有序的环境。

[1]谷建全,王建国.河南蓝皮书-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郭军.河南经济发展研究2013-2014[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3]高有才.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4]喻新安.河南蓝皮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5[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10.13999/j.cnki.scyj.2017.08.018

猜你喜欢

航空港实验区郑州
平江县入选教育部学前教育实验区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足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以学生社会实践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