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管税:迈向征管现代化之路

2017-04-11赵东海

税收征纳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质效征管纳税人

赵东海

智能管税:迈向征管现代化之路

赵东海

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对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税收工作而言,智能时代的来临,既拥有难得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对机遇和挑战,税务机关应该顺势而为,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主动进行由内及外、脱胎换骨的大变革。笔者认为,只有智能管税,才能真正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才能跟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步伐。

智能管税,就是摒弃传统人海战术理念,应用信息化、大数据、云平台的增值作用,集智众创,为决策层提供依据量化、结果预见、持续优化的智能决策,为执行层提供自动导向、信息对称、开放共治的智能管理,为纳税人提供定位精准、风险自控、信用增值的智能服务。通过智能管税,实现自动定位税收风险、精准导向纳税服务、量化支撑管理决策、共享传承管理经验、均衡配置征管资源。

智能管税具体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统一标准、提升质效,推动智能数据管理。依托总局、省局的数据资源库,梳理整合本地内部系统涉税数据,扩展采集第三方涉税数据,准确抓取互联网数据,理顺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形成标准统一、共享共治的税收数据仓库;整合自然人的户籍、收入、资产等信息,实现数据结构设计由机构纳税人为主向机构纳税人与自然人并重转变;利用先进技术工具,创新数据校验修正方法,加强数据自动化处理能力,有效提升数据管理质效。

二是专业分析、广泛服务,深化智能数据应用。在内部数据应用上,突出全局管控,为管理决策提供税源监控、税收分析、执法监控、资源调配等系列数据支撑;在外部数据应用上,立足纳税人需求,通过电子税务端为纳税人提供风险提示、涉税报告、实时纳税信用等级等数据服务;在综合数据应用上,关联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主题,突出多维度、全方位的经济税收分析,围绕政府决策支持,提升税务部门话语权。

三是综合建模、分类应对,实现智能风险管控。提炼税收业务经验和思路,引入数学建模方法,不断优化以机构纳税人为对象的评估模型,逐步建立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综合评估模型,实现自动化评估体检;构建科学的排序定等和风险推送规则,依托多渠道信息化系统,试行税务人员主导应对与纳税人自主应对相结合的分类应对模式,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四是多维评价、自我修正,促进智能整体优化。以效能建设为着力点,从宏观、微观、内部、外部等不同视角搭建征管质效评价体系,在征收、管理、评估、稽查等执法环节搭建督察内审监控体系,智能化、多维度展现税收质效,防范执法风险,形成对税收征管工作实时监控和总体评价的长效机制;以征管质效评价结果和督察内审执行成效为依托,通过对系统及流程的自动修正,实现整体智能持续优化。

智能管税应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基础建设阶段。重点实现内外部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优化。建立健全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机制,建设统一数据平台,融通内外数据资源,统一涉税数据标准,推进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机制,依托税收风险评估系统,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优化风险指标模型库,完善全市地税风险管理闭环管理工作模式。

第二步:深化应用阶段。重点实现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以及税收风险管理的深度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分析应用工作机制,建设统一分析应用平台,扩大数据分析应用范围,为纳税服务、征管监控、督察内审、绩效管理、决策管理等税务管理环节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信息;深化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形成综合评估体检模型,实现风险自动识别、分类分级应对与纳税人自主参与应对相结合的风险智能管理工作模式。

第三步:全面推进阶段。重点实现数据应用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全面支撑智能决策、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依托统一数据、统一分析和广泛应用,提升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应用、税收风险管理、征管质效评价的整体效能,一户式动态更新展示纳税人(自然人)的综合涉税信息,形成一体化、数据化、自动化、可视化的决策管理工作平台,全面实现智能决策、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的数据智能管税新的税收征管工作模式。

猜你喜欢

质效征管纳税人
提升航天产品报审价工作质效的思考
从上诉案件流转周期看改革质效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拓宽信访渠道 提升监督质效
国地税联合开办2017年第一季度纳税人学堂
服务于纳税人 让纳税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