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2017-04-11岳世忠何璐璐
岳世忠,何璐璐
(甘肃政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浅析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岳世忠,何璐璐
(甘肃政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我国政府、民间组织和公众的高度关注,环境会计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环境会计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制约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一些发展改进我国环境会计的措施建议。
环境会计;制约因素;环境会计发展
一、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及发展现状
(一)国外环境会计研究及发展现状
环境会计又称为绿色会计,最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最具代表性,成为了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研究的开端。美国环境会计研究的核心是:根据法律规定,无论企业曾经破坏环境还是现在正在破坏环境,都必须付出代价,进而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在发展上,1992年,美国环保署编写《环境会计导论: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一书。1993年,美国证监会就环境会计与报告问题专门发布会计报告。1995年环保署颁布《鼓励自我监督:发现、披露、改正和防止违法》政策。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倡导企业引进环境会计理论,1993年发布《关注环境的企业行动指南》;90年代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环境会计的研究,1999年颁布《关于环保成本公式指南》[2]。目前,日本大部分企业都能够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通过独立第三方认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日本对环境会计的定义是在进行正常经营时,通过运用会计程序提供各种最佳的量化指标(以货币量计量和以实物量计量),据此确认各种环保成本以及来自这些环保作业的收益,还能够支持成果的传递转移[3]。
(二)国内环境会计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内环境会计研究要晚于国外,1992年,葛家澍和李若山教授发表了《90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当时没有受到广泛关注。环境污染的加重使学者开始进行环境会计研究。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在环境会计定义上,孟凡义认为其本质是运用会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方式,对企业环境活动以及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做出反映和控制,是企业会计一个新兴分支。张秀敏和姚建明将环境会计分类为环境管理会计、外部环境会计和其他环境会计[4]。可见,我国环境会计没有明确的定义,仍存在分歧。
环境会计发展需要政府重视和支持。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2011年政府首次明确提出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权。但有关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只有会计准则中提出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环境信息。环境会计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我国强制要求重污染企业披露环境信息,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披露。可见,企业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意识淡薄。此外,在披露的环境信息中,重污染企业的治污成本比较高,导致企业不愿意去采取治污措施。
二、制约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因素
(一)环境会计研究不成熟
1.理论界不太关注环境会计。我国的环境会计仍处于研究阶段,我国的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太少,在环境会计兴起的初期,鲜有学者关注环境会计,这使得我国的环境会计发展缓慢。
2.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不具有系统性。环境会计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在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时,要进行系统化的研究,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美国主要从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而且其研究有一个核心,学者都根据这一核心进行研究,体现了研究的系统性。但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没有核心,也没有主线,学者都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缺乏系统性。
(二)政府针对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1.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颁布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大都属于概括性的,对具体问题和细节没有明确规范。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地方环保部门受到双重领导,在业务方面听命于上级环保部门,在预算和人事方面受当地政府控制。在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博弈中,这种安排使环保监管通常处于劣势,很多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往往会忽视环保。此外,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涉及环境会计的规范。美国在1975年就将环境负债的处理列入会计准则中,又颁布一系列附有奖惩措施的政策规范企业信息披露行为。2008年5月,我国虽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强制要求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公开重要的环境信息[5]。但没有法律法规强制规定的企业仍然不关注其环境的影响。
2.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审计和监督。日本大部分企业都能够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得到独立第三方的审计监督。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由自己决定,没有独立第三方审计和政府专门部门的监督,为企业片面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我国审计准则中提出财务报表审计中要考虑企业环境事项,但对环境会计信息审计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专门部门进行监督。政府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监督,会严重阻碍环境会计的发展。
(三)社会对环境会计关注不够
1.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淡薄。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行了宣传,但是宣传的结果也仅限于使社会公众知道一些简单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企业也应当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企业为了寻求高利润会忽视环境保护,不恰当使用环境会计核算,甚至不进行环境会计核算。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欠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忽视环境保护的环境,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发展。
2.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力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对企业行为的监督能够约束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但是,我国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公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监督权力;二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不了解;三是在购买商品时,社会公众只是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对于其在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不予考虑,没有环保意识,无法对企业进行监督。
3.社会缺少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企业进行环境会计的核算、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来完成,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基本理论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导致我国无法大范围的对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普及,使得我国环境会计人才匮乏。
(四)企业对环境会计重视不足
1.企业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环保部门的要求下,很多企业中都存在治污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并不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由于治污设备的运转需要额外的成本,因此企业只有在接受检查或者自身处于监控状态的时候才运转。可见,企业对环境问题还不够重视,忽视环境问题的存在,也不会运用环境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正确的核算、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恰当的披露。
2.企业治污成本高。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于自身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都有解决能力,对于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有治理的能力,但由于治污成本太高,企业不愿意去治理污染物。因此,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能选择忽视自身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发展我国环境会计的建议
(一)加深对环境会计的研究
1.理论界要重视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应当受到会计理论界的重视。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不仅是为了获得一项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到企业中,为社会和政府提供与环境相关的信息,以利于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也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调整,力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系统化研究环境会计理论。我国环境会计仍处于研究阶段,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诸如美国、日本等环境会计研究和发展较好的国家,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借鉴[6]。环境会计作为一个理论系统,可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方向和核心,然后根据研究核心沿着所确定的方向集中力量进行研究,这样既提高了研究效率,也不会偏离研究的正轨,真正做到对环境会计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研究。
(二)建立健全政府相关的法律规范
1.健全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会计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我国的法律法规需要对环境问题做出更为细致的规定和补充,对一些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监管,保证监管数据的真实性,保证地方政府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执法时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要尽快制定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制度,规范环境会计披露内容、形式等。根据实际情况对国外的经验进行选择性地借鉴,在会计准则中加入环境会计体系。可以建立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恰当应用环境会计核算并真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给予奖励,比如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对不应用环境会计或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的企业进行处罚并加以公示,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会计,促进环境会计发展。
2.建立环境会计审计监督体系。国家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环境会计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根据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针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行为,对环境会计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定,完善审计制度。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将环境会计信息纳入审计的范围,对审计中发现的不恰当应用环境会计或不真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要求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处罚。
(三)营造促进环境会计发展的社会氛围
1.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社会应该加大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针对不同的人群,适当地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比如针对在校生,可以要求学校增设与环保有关的课程;对于其他的群体,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教育和宣传。
2.为社会公众监督权力充分发挥创造有利条件。有利条件的创建需要一定的基础。首先,环保意识是社会公众行使监督权力的前提条件;其次,社会公众监督权力的有效发挥需要公众具备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最后,社会公众监督权力的充分发挥需要有制度的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明确社会公众所拥有的监督权力,保证社会公众监督权力的行使。
3.着力培养具备环境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环境会计专业人才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必备要素。我国应该加大对环境会计知识的普及力度。一方面,从学校入手,在财经类专业增设一些关于环境会计的课程;另一方面,在培养环境会计人员时,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培养他们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加强企业对环境会计的应用
1.提高企业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首先要让企业意识到保护环境,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企业注重环境保护,虽然短期内减少了企业利润,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保护环境不仅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其次要让企业了解环境会计。企业应用环境会计进行核算,能够获得更准确的环境会计信息,企业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对环保行为进行调整,从而使企业能够在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时兼顾对环境的保护。
2.集中研发力量以降低治污成本。治理污染一定会产生费用,从短期来看,治理污染一定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但是,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看,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集中力量进行研发,研发出适合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治污成本,让企业能够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保护环境。
[1]苑昕茹.中国环境会计现状及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2.
[2]邹纪元,2013.国内外环境会计的研究分析及我国实施环境会计对策[J].商业会计(3):102-104.
[3]陈琳.企业环境会计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11.
[4]朱向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5.
[5]龚蕾,2010.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1-65.
[6]戴洋,孙照龙,2010.我国环境会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8):96-98.
(责任编辑:D 校对:T)
F234
A
1004-2768(2017)06-0151-04
2017-03-14
岳世忠(1963-),男,甘肃秦安人,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何璐璐(1993-),女,辽宁海城人,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