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取向
——访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包心鉴教授

2017-04-11包心鉴访谈嘉宾访谈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弘扬公民文明

包心鉴/访谈嘉宾 吴 俊/访谈人

·专家访谈·

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取向
——访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包心鉴教授

包心鉴/访谈嘉宾 吴 俊/访谈人

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培养人、发展人、尊重人、提升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人的主体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旨归;优化人的成长环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功能;涵养人的文明品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

人的主体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核心价值取向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1]163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为公民个人主体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围绕这一问题,本刊对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包心鉴教授进行了访谈。

访谈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性工程。包教授,能否请您谈一谈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包心鉴教授: 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实践中,有两个基本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回答。一个问题是,我们党凝练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定位和价值指向的问题。这一问题似乎不成其为问题,但其实不然,现实中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比如,有人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问题,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是优化社会发展环境的问题,如此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一个根本的实质性要素——人。离开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目标,很有可能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流于形式、滞于表面,很难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的本质功能和社会作用。

与以上问题相联系,再一个问题是,如何抓住本质问题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准则三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防止孤立片面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倾向?这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整体功能的问题。毫无疑问,贯穿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准则的一条主线是人——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离开人这个核心要素,很难把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准则融会贯通并全面贯彻落实。以上两个问题,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群众,从而转化为巨大的实践力量。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弘扬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弘扬的一般规律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孕育而成的,是占社会主体地位、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社会成员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用以约束、规制、凝聚、引领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价值规范。中国封建社会以“仁”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内在地蕴含着以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人的本质功能;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倡导的以“自由、民主、博爱”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则更是鲜明地彰显着人道主义因素。毫无疑问,在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构建尤其要凸显人这个核心要素,注重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彰显规范人、塑造人、提升人的价值功能。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质和核心,打通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体行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因素,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人,都需要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个本质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界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把培养人、发展人、尊重人、提升人确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是从人这个核心要素出发,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及其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价值功能作出了深刻阐述。他指出:“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1]17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1]169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163。因此,我们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1]163。“凝魂聚气”,其核心要义在于弘扬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凝聚人心、汇聚正气,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价值旨归;“强基固本”,其核心要义则在于着眼时代潮流新变化和社会实践新发展,着力培育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着力塑造能够担当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新人,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之“基”,不断强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之“本”。“凝魂聚气”和“强基固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弘扬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之点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访谈人: 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体价值准则的主体因素,我们是否可以把弘扬人的主体价值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

包心鉴教授: 在世界万物中,“主体是人”[3]。社会主义先进于资本主义的本质之处,就是使“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4]760。只有成为社会主人的人,其社会主体性的本质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和实现,从而成为改造社会环境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社会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实现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价值方面,深刻体现了使“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的价值本质和基本特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集中体现了建设现代国家的价值功能;而这一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亿万公民的主体力量,必须建立在每一个公民对国家发展的价值认同和主体奉献基础之上。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社会成员对国家价值目标的认同,历来是实现国家繁荣、推动历史进步的最重要的基础力量。强烈的国家意识、浓郁的家国情怀,可以说是贯穿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一条精神主线。国泰民安、国富民丰,寄托了中华儿女对国家繁荣的殷殷期望;精忠报国、以身许国,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国家利益的诺诺奉献;国尔忘家、位卑未敢忘忧国,渗透了中华儿女对国家安危的沉沉忧思……如此等等具有深邃内涵和广袤张力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延绵不断,深深地融化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纽带、砥砺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历经改革开放洗礼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正展示着前所未有的国家意志和国家力量。神州崛起,沧海横流。今天的中国,如果说有什么价值共识能够将亿万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的话,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其核心价值取向和重大价值功能,就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价值共识,增进社会成员对国家现代化目标的价值认同,发挥每一个公民对国家发展的主体作用,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价值理想而努力奋斗。

国家与个人连接的主要纽带是社会。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5]532。由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既是国家治理的行为基础,又是社会成员的行为依托。因此,确立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取向,既深刻影响着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又深刻影响着个体价值行为的校正。一个风清气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自然会给个人带来愉悦的心境、积极的心态、向上的力量,激励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营造和谐社会关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一个是非不清、良莠不辨的社会环境,带来的一定是贪腐成风、盗贼猖獗、世风日下,给人们心头蒙上一层阴影。“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其重大价值功能就是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自由的生存环境、平等的发展机会、公正的竞争舞台、法治的社会保障,从而有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在推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有的主体价值。

访谈人: 弘扬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和旨归。个体主体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个体良好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在现阶段,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个体?

包心鉴教授: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特有品格,是社会主义的持续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充分的自由。”[6]社会主义的远大价值目标,就是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294

“每个人”“所有的人”,这就是高度重视和充分强调个体价值行为的社会价值意义。无论是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还是社会价值取向的校正,都离不开无数个个体人的行为与活动,因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8]。轻视人的个体价值、剥夺人的个体自由、扼杀人的个体创造,是一切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国家与社会的共同特征。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本质、以“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4]644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社会,为公民个体主体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社会,离不开公民个人的能动实践和自由创造,更离不开公民个人良好价值理念的养成和价值行为的校正。无数事实表明,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仅直接决定着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处事行为以及社会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一定范围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国家行为和执政党的政治生态。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高度注重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确立和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定位,而且要特别重视公民个体层面价值准则的养成。相对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来说,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更具有广泛性、渗透性和大众性;在社会领域深入开展以涵养公民个人优良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个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科学明确的回答,这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在公民个体素质建构中具有导向性价值意义。“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5]176爱国主义是文明社会最深沉的情感积淀,是凝结民族力量的核心情感纽带,是每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品质和价值遵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甚至背叛祖国,那他的一切文明素质就无从谈起。今天,把爱国作为公民个体价值准则的首要范畴,在全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核心价值指向就是要激发全体公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深沉热爱,增进全体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共识,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下凝聚起最广泛的爱国力量,为促进祖国强盛、维护祖国安全而共同奋斗。

敬业,在公民个体素质建构中具有基础性价值意义。“功崇惟志,业广为勤。”敬业,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最起码要求,爱岗敬业、勤勉工作,是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素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那还何谈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人生的价值,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敬业奉献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达到。今天,把敬业作为公民个体价值准则的重要范畴,在全社会形成褒奖爱岗敬业之风,其核心价值指向就是要激发全体公民把远大理想转化为辛勤劳动、扎实奉献的实际行动,汇聚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诚信,在公民个体素质建构中具有迫切性价值意义。在市场化改革和社会深度转型的特殊历史进程中,我国的诚信体系和传统诚信美德正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某些领域,社会诚信度严重削弱,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关怀和相互信任;某些政府和公共组织的诚信度不尽如人意,诚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某些失信乃至欺诈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从而对公民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今天,把诚信作为公民个体价值准则的重要范畴,不仅对于培育诚信公民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构建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具有深远的政治与社会意义。

友善,在公民个体素质建构中具有根本性价值意义。友善是人性的最基础要求。一个人能否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关键取决于他是否是一个友善之人;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对国家有助、对社会有益,关键看他能否行友善之举。只有心怀坦荡、充满善心之人,才能够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行君子之举、倡君子之风,同时也才能获得他人的友情和社会的信任,享受友善之风带来的便利与快乐。今天,把友善作为公民个体价值准则的重要范畴,其核心价值指向就是要在全社会褒扬友善之举、吹动友善之风,让友善成为净化社会风气、优化政治生态、根除欺诈行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强大道义力量。

30多年前,当中国刚刚开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时候,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将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到改革开放的突出地位,鲜明地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9]的“四有”人民和“四有”干部[10]的重要思想。“四有”深刻地坚持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本质和价值功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和当前公民素质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表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思想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有理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目标的自觉认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有道德,最重要的是要有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以及友爱亲善的家庭美德,自觉地成为净化社会风气和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元素;有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崇高的思想文化追求和与我们的事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素质,勤奋学习、扎实奋斗,自觉地为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能;有纪律,最重要的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自觉遵守社会准则,讲纪律、守规矩,使自己成为国家现代治理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石。

访谈人: 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合宜的社会环境,能否请您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优化人的成长环境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包心鉴教授: 人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任何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特有的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马克思深刻揭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56所以,“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在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既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本质,又必然受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本质即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11]这就需要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优化健康向善的政治生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社会价值功能正在于此。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仅是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而且也为公民个人主体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导向,营造了引人向上向善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富强”的社会价值功能在于,警醒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贫穷必然愚昧、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始终把注意力凝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充分激发每一个社会成员为建设现代强国而自觉奉献的内在动力。“民主”的社会价值功能在于,通过国家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民主生态的不断营造,不断启发社会成员的民主意识、培育社会成员的民主素质,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力量。“文明”的社会价值功能在于,以制度文明推进国家治理文明,通过国家文明力量的引导,涵养全体公民的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从而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建设文明国家的重要元素。“和谐”的社会价值功能在于,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以国家的力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裂痕、倡导和谐共处,从而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机力量。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而且也为公民个人主体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激发其内在活力的环境与条件。“自由”的社会价值功能在于,确保公民的自由权利,激励公民自由奋斗,营造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纪律又有自由、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为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平等”的社会价值功能在于,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保障公民个人既享有平等的权利,又尽到维护社会平等的义务,保障每一个公民基于其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公正”的社会价值功能在于,通过加快建立以权力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而在更加公平正义的基点上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法治”的社会价值功能在于,建立健全全社会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切实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公民在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访谈人: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强大的文明涵养功能?

包心鉴教授: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既是这个社会文明因素长期积淀的结晶,又是这个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阶梯。从社会文明发展趋势来说,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涵养人的文明品位,无疑是凝练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倡导与弘扬,渗透着厚重的文明元素,展示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厚的文明修养、博大的文明胸怀和宽广的文明视野。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价值元素。

习近平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在融汇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积淀而成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以诚待人、诚信修睦的思想,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13]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文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的内容,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其基础性的价值元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深蕴着中华儿女对国强民富、民惟邦本的国家目标的向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深蕴着中华儿女对风清气顺、法度天下的社会风气的期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深蕴着中华儿女对厚德尚德、向善从善的个体行为的倡扬。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独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13]。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了多彩包容、竞争共赢的世界文明的价值潮流。

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突出成果和重要象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遵循着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现代文明发展的规律是什么?习近平对此作出了精辟概括,这就是“多彩、平等、包容”。文明因平等而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多彩而包容,文明因包容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平等包容,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4]当今时代正处在深刻变革与调整之中,时代变化的突出特征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深入发展,多元价值文化相互沟通、交流乃至交融的趋势不可阻挡。这种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们遵循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注重不同文化乃至不同价值观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顺应世界文明多样性、遵循文化价值差异性、理性处理自身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关系的结晶。无论是国家价值目标层面的“民主”“文明”,还是社会价值取向层面的“自由”“平等”“法治”,抑或是公民个体价值准则层面的“敬业”“诚信”,无疑都融入了某些西方文化的价值元素。我们之所以要将这些具有西方色彩的价值范畴融入我们的价值视野,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要素,是因为这些价值元素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世界上不存在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家的“普世价值”,一些人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质是企图用西方的价值理念、价值标准来改造、取代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实现“全盘西化”的目的。但是防范和抵御所谓的“普世价值”,绝不意味着可以一概排斥人类文明进程中某些共同的价值元素。“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文明”等价值范畴,不是西方价值观所特有的,而是我们的价值观所固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扬这些现代价值元素,从一个重要层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创造着集中外文明元素为一体的新的现代文明,从而使社会主义这棵参天大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上深深扎根并绽放出新的更加鲜艳多姿的生命之花。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传承中华文明元素又顺应世界文明潮流,因而它才具有鲜活的文明品格和强大的文明涵养功能,这也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最深层依据和最强大动力。把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领域和各个层面,说到底就是要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涵养人的文明品位,培养更多既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视野和现代文明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从而有力提升国家文明和社会文明水平,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文明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0.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8.

[9]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8.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5.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1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13]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14]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2).

(编辑:吴俊)

包心鉴,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弘扬公民文明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论公民美育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文明歌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