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抓改革新机遇铸就产业工人新辉煌

2017-04-11吴建军

上海工运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工人阶级队伍

吴建军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久经考验的立场坚定的革命领导阶级,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工人阶级靠得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围绕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产业工人骨干作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等,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工人阶级始终坚定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为新中国的诞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阶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建设高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工人阶级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火热实践。进入新世纪,工人阶级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工人运动的主题,积极支持改革,自觉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展示了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

二、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产业工人是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结构更加优化。截至目前,我国产业工人约2亿,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第二产业,分布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

产业工人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体现了新形势下代表更高层次先进生产力的视野和谋划。科技的进步、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既需要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填补国内外科技空白、引领国家科技战略的高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我国产业工人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产业工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中国是产业大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大而不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一大批既有丰富知识与经验,又有体力和技能的产业工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体在企业、关键在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的研发人员,更需要一大批精通现代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没有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产业工人队伍,就难以完成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就谈不上成为工业强国。

三、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回应产业工人多元利益诉求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地位的诉求。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经济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产业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均呈下降趋势,而传统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至今仍根深蒂固,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也直接造成了人们对不同职业的社会评价,使一线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有所挫伤。产业工人期盼自身的社会地位不仅在舆论上而且在政策上获得充分肯定,让他们获得相应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让劳动者在体面劳动中获得尊严。

技术技能提高的诉求。随着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增大,分配机制向知识、技术的拥有者倾斜越来越明显。产业工人越来越认识到知识日益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努力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技能养成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原有的职业认证体系也在职业类型的多元化趋势中亟待与时俱进、更新完善。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需要重视职业教育投入,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满足现代产业工人大规模、多样化、高层次的培训需求。

合法权益维护的诉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极大地激发了产业工人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产业工人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利益和尊严,积极参与企业和社会事务管理,向决策层建言献策的愿望和能力日益提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的愿望日益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工人都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劳资双方存在此消彼长、对立统一的利益关系。产业工人需要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增强竞争力,同时也需要从政策上制度上改变弱势地位,稳定产业工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

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习近平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重视工人阶级力量。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2016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调产业工人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指出:“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

强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面对的挑战。2014年5月22日在外国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用领域不见得都是最高端的发明应用,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不要都想上大学,更多的人还应该是做基础性的工作”,一语中的,指出了我国技能人才队伍难以壮大的社会积弊。

强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会议指出,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强调工会组织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座谈时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充分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大飞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我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工会肩负着重要职责。

政治上保证。要落实产业工人的国家和企业主人翁地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倾听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充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产业工人的政治民主权利。

制度上落实。积极参与并协助党委、行政完善技能人才形成、晋级、使用、管理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为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参与企业制定职工技能、岗位贡献、岗位创新价值评价体系,建立行业能手的评选及层级提拔制度,为推动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创新职工成长模式,通过技能、级别、职务发展等多个通道,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空间。

素质上提高。充分发挥职工大学、在线教育基地等阵地作用,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以及大练兵、大培训、大提升活动,畅通职工成长成才渠道。提高职工文化技能和道德素质,拓宽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

权益上保障。要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职工为本,尊重职工主体地位,落实职工各项权益,积极维护职工劳动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安全卫生、休息休假等权益。努力从薪酬住房等方面解决技术工人的后顾之忧。让广大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工人阶级队伍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产业工人新时代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