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逆力视角下目睹父母冲突青年的应对研究

2017-04-11向小平客文静吴玉珅

社会工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冲突子女对象

杨 楠 向小平 客文静 吴玉珅

抗逆力视角下目睹父母冲突青年的应对研究

杨 楠 向小平 客文静 吴玉珅

本研究基于抗逆力视角,从青年自身角度,探讨他们在父母冲突的家庭关系下遇到的困难及其如何应对和调试。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运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深入访谈了五位曾目睹父母冲突的青年。研究发现,目睹父母冲突给子女身体、性格、人际关系、恋爱婚姻、与父母关系等方面带来挑战;个体能够努力应对父母冲突带来的挑战,应对方式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早年更多被动、单一的应对方式(如哭泣、简单的劝说、回避等),随年龄的增大,会表现出更主动、多元和更具能动性的应对方式,包括对父母冲突本身、家庭关系的应对和协助改善,如更灵活的调节和劝说、帮助父母把引发冲突的事情解决等,还包括对于家庭冲突带给自己的影响和困难的觉察和应对。

父母冲突 青年 应对 抗逆力

杨 楠,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向小平,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客文静、吴玉珅,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北京 102488)。

一、引 言

父母冲突(亦称婚姻冲突)是指夫妻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语言或身体的攻击与争执(池丽萍,2008)。如果双方对冲突采取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或处理方式会导致对对方的敌意和攻击,父母之间的冲突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也会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邓世英,2006)。西方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证实了高水平的父母冲突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了儿童的身心健康(Gonzales NA,2000),包括社交问题,如社交退缩、被同伴排斥;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行为障碍;情绪问题,如孤独、抑郁等(梁丽婵,2015)。中外学者也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来解释婚姻冲突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影响较大的四种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家庭系统理论、认知-背景理论和情感安全假设。

尽管父母冲突可能会带给子女很多挑战和负面影响,但子女并非单纯被动地受影响。在父母冲突环境下成长的子女,其行为表现差异极大,部分较少受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能够比较好地应对和调试自己,甚至能够帮助家庭关系做有益的调整。国外学者针对儿童在面临父母冲突时的应对开展了诸多研究,如奥布赖恩等1995年将儿童应对父母冲突的策略分为10种类型:远离冲突(离开冲突现场);转移注意力或者自我安慰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寻找同伴或者兄弟姐妹;寻求其他成人帮助;直接告诉父母停止冲突;自责;动手阻止父母冲突;冲突后利用父亲或者母亲来解决;直接的情绪表现(如吵、闹、叫、哭、打等);无助行为(如站在一旁自己发呆)等(尹明霞,2011)。

在父母冲突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具有抗逆力,抗逆力是指个体身处逆境时,启动自身潜力,利用外界资源,通过内外因素的互动、调适,达成抗逆力的运作与成效(Michael Ungar,2006)。Lehmann和Rabenstein(2002)综合整理冲突对子女的影响之相关研究,归纳出三个相互影响的保护因子系统,包括儿童内在资源、家庭支持和社区支持的外在资源。儿童内在资源包括智力、人际技巧、小孩的性情、情绪与解决问题的技巧、个体对婚暴事件的解读、个体的安全知识。家庭支持包括正向的家长或家庭支持、无多重受害的历史、母亲的情绪支持、亲戚的角色。社区支持包括社区的庇护所、学校的干预方案。Dalia Nasvytiene(2012)对受虐儿童的研究认为个体特征、人际关系和社群特征是其抗逆力的三个层面,其中个体特征与抗逆力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台湾学者沈琼桃(2010)对目睹婚姻冲突暨受虐青年抗逆力的研究发现拥有脱离暴力环境的决心、努力和机会,是多数受访者可以扭转目睹婚暴和受虐双重生命逆境的关键因素。

国内目前现有研究多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研究父母冲突带来的影响和青少年的应对,较少探讨青年如何正向的应对父母冲突这一成长中的困境,也极少站在成年子女角度探讨他们在面对这一困境时的成长经验。本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从目睹父母冲突的青年自身的视角出发,分析其在面临父母冲突的家庭关系下自身遇到的困难及其应对过程和变化,从更全面和动态的视角看父母婚暴与子女间的互动过程及结果。一方面补充已有研究,另一方面对该群体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和针对性的干预提供指导。

本研究对符合要求的5名访谈对象进行了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其目睹父母婚暴过程、感受及应对。时间大约为每人40~90分钟,并对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研究过程遵守保密、自愿、知情同意等原则,并给予研究对象相应的报酬,对有需要心理帮助的对象建议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二、目睹父母冲突困境分析

(一)访谈对象目睹父母冲突状况

5位访谈对象均目睹父母之间不同程度的冲突,以言语冲突为主,但记忆中也有过父母间发生冲突时拿工具威胁对方或伤害自己的状况出现,两位访谈对象谈到曾目睹父亲要拿刀子伤害母亲的情形,一位访谈对象某次回家看到满地的血迹,父母发生冲突后两个人都割腕入院。另一位访谈对象谈到父母一见面便吵架,会因为各种事情吵起来,也从来没有和好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母亲患严重的抑郁症。访谈对象印象中多是从小学开始,两位访谈对象谈到从自己出生有记忆以来就开始目睹父母间的争吵,争吵的原因因家庭而异,包括日常琐事、经济问题、婚姻问题、婆媳关系不和、父亲不顾家等,5位访谈对象的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相对较高。

(二)目睹父母冲突青年困境分析

1.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两位访谈对象表示长期处于父母冲突的家庭环境中,会给自己的情绪带来更多的压力,以至于会影响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两位访谈对象皆是女生,且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相对更高。F2的父亲出轨,在F2小学时跟母亲离婚,但一直同居到F2初三,F2一直不知情直到父亲离开。父母间经常出现争吵、推搡的状况。F5父母冲突频率特别高,父亲每周回家两天见面就是争吵,会因为各种日常琐事争吵起来,包括早年婆媳之间的冲突、父亲不顾家等问题的积攒。F5表示父母每次吵架吵的天昏地暗,且冲突从未解决便分开,母亲目前重度抑郁。所有这些状况都让访谈对象长期处于压力状况下,进而会影响到身体状况,比如内分泌失调等。

F2:我身体不是特别好,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毛病,但是中医说是思虑太多,所以导致肾脾都不是太好。之前累积的太多了,现在需要调整吧。回家的话,需要调理,每天都在吃药。

2.对子女性格的影响

访谈对象均表示父母间的冲突会对自己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下比较沉默不爱表达、缺乏安全感、不信任他人进而觉得只能依靠自己、内向不会与人交流等,但影响会因人而异。F3也谈到可能带给自己的积极影响,自己会对母亲更加懂事体贴一些。F2和F5都谈到不信任他人进而只依靠自己的部分。

M1:在外面比较开朗,在家比较严肃,父母一度认为自己是比较不爱说话的人。

F2:不是很愿意相信别人,觉得他们总是要离我而去,最后要靠自己。特别没有安全感。对人特别有防备。我以前觉得他们(父母)简直毁了我的人生,觉得他们都挺亏欠我的。

F5: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不希望别人帮,希望把事情拿在自己手里。

3.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访谈对象也都表示自己会遇到一些人际交往的困难,可能在家庭生活中并没有习得很好的经验,比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较不能跟人很亲近,当他人对自己特别好的时候会不适应或者有受宠若惊的感觉,M4谈到自己在初中阶段特别不能受委屈进而经常与同学起冲突。此外,F5谈到自己对父亲的不满会泛化到男性的讨厌,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M4:初中时候没有理由的独来独往,不会与人交流,跟班上大部分男生都发生过冲突,自己不能受一点委屈,特别受不了别人欺负你的行为和态度。总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想要别人听你的,往往争论得面红耳赤。

F5:不太能跟人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跟舍友不能很亲近。认识朋友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都是性格上有一点点问题的人。从来觉得男生是很讨厌的,关系好的男生比较偏女性化,没有办法正常跟异性交往。

4.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

五位访谈对象的年龄介于19~25岁之间,正处于建立亲密关系的阶段,父母间亲密关系状况某种意义上会影响到她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期待和建立。访谈对象均表示自己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会更谨慎,对恋爱对象的性格等会有一定的期待和要求,F2和F5会表现出更多的走近亲密关系的恐惧感和处在亲密关系中强烈的不安全感。

访谈对象目前都是未婚状态,对于婚姻的预期是希望改变自己原生家庭中的不好的方面,这方面的影响会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只是部分访谈对象会表现出强烈的对于婚姻的回避和恐惧。

F2:我觉得影响我的恋爱关系,比如我的前男友,因为他有前女友然后还有联系,每次知道我都特别生气,然后吵。后来他就把所有的账号密码给了我,我会查记录,他都害怕了。我很没有安全感。

F3:不敢谈恋爱,选择配偶会更加谨慎。

F5:别人示好的时候自己会躲开,很害怕走近亲密关系中。每次刚开始就切断了。F2:不太想着结婚,觉得结婚很麻烦。而且结婚以后还可能离婚。

5.对与父母关系的影响

访谈对象均表示父母发生冲突时自己往往站在母亲一方,一方面可能因为访谈对象家庭中普遍是不负责任的父亲的关系,另一方面子女往往会跟母亲关系更亲近,对父亲的评价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会站在母亲的立场上去看待父亲。且对于母亲的感受更加感同身受,对母亲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和担心。

F3:吵架时会维护妈妈,劝妈妈,爸爸管不了。爸爸没有尽到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

F5:批评父亲,认为父亲从来没有尽到过父亲的责任,只会给家里人添乱,不如一个陌生人。担心母亲,做事小心翼翼,担心母亲生气。

(三)对父母冲突及影响的应对

本研究主要从访谈对象自身的视角,透过他们在父母冲突时的应对来看其抗逆力,更多地关注访谈对象自身的应对,抵抗逆境的行为,以及访谈对象对自身现状的觉察和对周围资源的利用。访谈对象现阶段都处于成年早期的阶段,透过访谈发现,他们对于父母冲突的应对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儿童阶段,更多被动、单一的应对方式,对于父母间的冲突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痛苦和无助,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和人际的经验增多,会表现出更主动、多元和更具能动性的应对方式,这方面的应对包括对父母冲突本身、家庭关系的应对和协助改善,还包括对于家庭冲突带给自己影响和困难部分的觉察和应对。

1.早年面对父母冲突的应对

被访对象的父母冲突基本上都是从自己小时候便开始,两位访谈对象表示自己父母间的冲突从自己出生有记忆以来便已经开始。通过访谈发现,访谈对象早年尤其是儿童阶段对于父母冲突多被动、单一的应对方式,且访谈对象表示效果都不是特别好,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制止父母间的冲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哭泣

M1:就坐在沙发上哭,一动不动,无能为力,听到父亲丢掉削皮刀的声音,自己也长舒一口气。

F2:一直都在哭,希望他们都不要再吵了,都来看我,但是父母并不会停下,骂自己接着骂对方。

F3:父亲拿菜刀要砍妈妈,吓得哭。

(2)劝说

M1:妈妈摔门走了,我好像跟爸爸说让她去把妈妈找回来,爸爸就出去了。

M4:父亲把两个暖水瓶摔了,我在旁边劝他们别吵了……别吵了,小时候只是无奈无助地劝。

(3)时刻关注

M1:我在客厅的沙发坐着听他们一直在里屋吵。

(4)帮助一方(多母亲),给与支持

F3:会努力护着妈妈,跟着骂爸爸。

F5:原来会帮妈妈一起吵。自己抱着妈妈,说了一些话,安慰她,给她拍了照片,问她要不要做伤情鉴定,以便为离婚留有证据,我有记忆就在劝妈妈离婚。

(5)回避

F5:后来我会去干自己的事情,用被子把自己蒙起来,装睡,刚开始特别难受,后来也就麻木了,因为他们这种争吵持续了18年。

(6)求助

F2:长大一点会说我要找奶奶,希望能有人管管他们,会打电话给奶奶,因为住在一个小区也比较近,白天的话奶奶会过来,会骂爸妈,当时他们就不吵了。因为奶奶是家里的权威,脾气也很凶,爸爸很尊重奶奶,妈妈又是要面子的人。

2.成长过程中应对方式的变化

通过访谈发现,随着个体不断成长,生活经验和以及交往经验的丰富,其对于父母冲突的应对方式会更主动、多元和更具能动性,而不是只能被动地反应,效果也会更好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更灵活地调节和劝告

M1:现在会嬉皮笑脸的去调节,自己比较擅长这个,长大了也敢指出来,效果还不错。

M4:现在会劝父母说现在都四十多了,吵什么吵,我都这么大了,因为这点事吵值得么,大吵的话会劝告,觉得吵的不厉害的就不管了,父母也听劝了。

M4:会有意无意地,刻意关注家庭暴力的话题,比如高中的时候看《读者》、《意林》等杂志的时候,会关注怎样劝父母,怎么处理好家庭关系,寻找妥当的方式劝解她们。

(2)帮助父母把引发冲突的事情解决

M1:帮父母处理账目的问题。

M4:刷垫子,自己默默把活儿干了。

(3)防患于未然

M1:之前担心父母跟别的人有感情,我在给父母下载微信的时候,把附近的人,摇一摇的功能都取消了。

(4)其他

期望带家人一起出去玩,让家庭更多地在一起。

3.修复父母冲突给自己的影响

访谈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长经验的增多,能够对家庭关系以及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彼此间的互动过程包括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家庭中父母间的互动带给自己的影响有更多的觉察和反思,也会吸取父母间交往和沟通的教训。在自己生活中更努力地去调整和规避发生冲突的风险,包括在更谨慎地选择配偶,有访谈对象谈到不希望找像父亲一样不顾家、爱玩儿的男性。此外访谈对象谈到自己会透过工作、学习、读书等不同的方式学习如何更好地经营关系,更好地处理冲突。对于父母间冲突对自己性格带来的影响,他们也能够做适当调整,M1谈到自己现在觉得自己可以把家里和外边的两个不一样的“我”整合起来,在家庭当中也可以更多地表达一些,也可能会带给家庭更多轻松的氛围。此外,访谈对象除了家庭关系以外还会建立其他关系,包括朋友或亲密关系,F5表示自己的朋友会给到自己蛮重要的支持,当遇到困难时会跟朋友表达,能够从朋友那里得到肯定和支持,会让自己更有力量,除此之外也会寻求专业的帮助,比如参加成长团体和接受访谈,希望通过分享和表达,也从他人那里获得一些建议,对当前的状况有更好的理解和整理等。他人的支持一方面提供他们倾诉和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在朋友关系、同辈关系中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同时帮助他们学习新的经验和人际交往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1)反思父母的相处模式,吸取教训,努力避免引发冲突的风险因素,如配偶的选择、冲突的应对方式等

M1:觉得这种方式不好,对感情伤害很大,以前觉得不可避免,现在觉得没有大的争吵也是有可能的,听别人的家庭就不会有,如果自己遇到冲突,会说出来,有更好的沟通吧,如果对方不同意,可能心里有意见,自己也会忍受。

M2:妈妈告诉自己,遇到爸爸那种人赶紧跑,我自己也不想找那种人,喜欢玩儿,花心,不管家里。

M3:自己选择感情、配偶会特别谨慎。

M4:我想找脾气温和的女生,不喜欢强势、莫名奇妙无事生非的女生,希望家庭和和睦睦的,不想以后的生活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争吵,遇到问题用温和的方式去解决。

(2)对父母婚姻冲突对自己性格的影响有觉察,努力去调整和改变

M1:上大学以后意识到可以把在家里和外边的两个“我”统一起来。

M2:之前不愿与人接触,不愿说心里的事情,觉得自己性格不是很好,后来就主动去跟别人交朋友,跟父母难以表达的会跟朋友表达。

M4:我之前很较真,总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总是争论得面红耳赤,后来慢慢不让自己多争吵,提升自己的自制力,开始挺憋得慌,后来挺随意的。

(3)通过学习、工作提升自己,学习如何经营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

M2:学社工。

M3:从事孝文化的公益组织工作。

M4:通过读书和社交,会思考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不愉快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看到一些好的东西会记录下来。

(4)跟朋友或他人倾诉

M5:我也有朋友,有很深的朋友,我会跟他们聊天,感觉朋友会需要自己,感觉会更好一些;参加团体。

三、讨 论

(一)目睹父母冲突的经历及其对成长的影响

父母冲突的家庭环境会给子女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子女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到父母的冲突当中。正如家庭系统理论谈到的,或者成为替罪羊,或者成为拯救者,很难置身其外,一定会受到这种家庭关系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的。

通过对访谈资料分析发现,父母冲突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卷入程度——包括主动卷入和被动卷入,小时候更多的是被动卷入;父母冲突的程度和频率;子女亲近的对象(子女与父母关系状况);子女对父母冲突的理解和归因;父母的婚姻状态;孩子的年龄、性别。

首先,子女越多地卷入到父母间的冲突当中对他们带来的影响越大,包括父母不回避子女争吵、把子女作为自己的武器或者帮助者等方式把子女拉到冲突当中等,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子女觉知到的父母冲突对自己带来影响,因此越多的卷入会越受影响,而早年多被动的卷入和更频繁的觉知到这个部分,反而随着成年子女开始离开逐渐离开家庭能够减轻这个部分带来的压力。

第二,父母冲突的程度和频率是子女面临困难程度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访谈发现,F2和F5的父母间发生冲突的频率更高且更激烈,F5父母间的冲突从未得到良好的解决,也会发现F2和F5无论是在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这个部分也跟已有研究相一致,已有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父母冲突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三,子女早年往往与母亲更亲近,因此更容易跟母亲的感受保持一致,尤其是女儿会更认同母亲的感受,讨厌父亲,在选择配偶时会特别拒绝像父亲一样的男性,甚至与异性交往中遇到困难。而儿子往往会有一个认同父亲和理解父亲的一个过程,从自身而言会更多的努力去规避父亲那种冲突的方式,也会在选择配偶时规避母亲的缺点。

第四,子女对父母冲突的理解和归因也会对他们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第五,关于婚姻状态,通过访谈发现,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反而离婚彼此之间再无交集,这种从根本上消除冲突源且一方能够给与子女较好养育的方式反而对子女更好。

最后,关于孩子的年龄和性别,会发现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面临的任务和主题不同,面临的困难也会发生变化,当然随着年龄增长,子女对于父母冲突也能够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能够从家庭中分离出来,也越来越能够做些事情。在性别方面,会发现父母冲突带给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认同的部分以及接纳程度的不同,男孩子会表现出比女孩子对家庭冲突有更大的接受度,且这种性别差异随其年龄的增大会更加明显,这与Gill Hague(2002)研究结果一致。

(二)对目睹父母冲突及其影响的应对及抗逆力的体现

目睹父母冲突可能带来困境和挑战,但他们并非无所作为,也同样在更努力地生活,更努力地应对和调试自己,甚至能够帮助家庭关系做有益的调整。这是特别需要关注到的部分。本研究主要关注目睹父母冲突青年自己的应对和抗逆力的部分,包括其对周围资源的觉察和利用。研究发现,在面对父母冲突时时,子女的应对可能受父母婚暴持续时间、孩子间接成长经验、孩子与父母关系(子女跟母亲关系更亲近,会采取更多帮助母亲的应对方法)、孩子的年龄性别、他人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的增长、成长经验的增多和他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目睹父母冲突青年成长的抗逆力呈阶段性的变化,这与抗逆力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相一致。通过访谈发现,访谈对象早年更多被动无助的应对,包括哭泣、简单的劝说等,随着年龄的增大,能够更主动、更多种方式的去调节,包括劝说父母的方式发生改变,主动帮父母解决引发冲突的问题,创造更多家庭成员美好、和谐的经验等,会更有力量和更有方法在化解父母冲突方面做些事情,比如M4谈到自己会有意无意的,刻意关注家庭暴力的话题,会关注怎样劝父母,怎么处理好家庭关系等,会更努力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也相一致,部分研究结果也显示,面对父母冲突孩子的应对策略存在年龄的差异,年龄越小,孩子的应对策略越少。对比奥布赖恩1995年提出的儿童应对父母冲突策略的10种类型(尹明霞,2011),访谈对象早年更多直接的情绪表现和无助行为,同时也存在部分求助他人、劝解的应对,随着年龄的增大,应对策略会增多和更丰富,会更多主动地应对,包括自己或求助他人调节父母冲突,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等。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能够对父母间的冲突带给自己的影响有更多的觉察,进而能够主动地做一些调整,如M1谈到把自己在家庭中的“我”和外面的“我”整合起来。另外,访谈对象普遍谈到自己会反思父母的相处模式,吸取教训,努力避免未来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引发冲突的风险因素,如配偶的选择、冲突的应对方式等,也会在日常工作中特别学习如何经营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此外,同辈群体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一方面他们能够在新的关系当中获得新的经验,逐渐建立对他人的信任和亲密,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在遇到困难时非常重要的资源和支持。这与Lehmann、Rabenstein(2002)和Dalia Nasvytiene(2012)谈到的影响个体应对困境的抗逆力是多维度的相一致。且研究发现访谈对象均表现出强烈的脱离暴力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决心和努力,是其抗逆力发挥作用非常重要的动力,这与台湾学者沈琼桃(20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此外,在我国文化下,子女与父母间往往链接更紧密,因此孩子可能更多地卷入到父母冲突中,同时孩子也会更努力地去改善家庭的关系,为家庭的和谐付出更多的心思和努力,这一方面既带来困难又带来力量和动力,对子女的影响也是因人、因家庭而异的,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研究对象通过发布广告招募而来,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或毕业生,且是年纪较轻的青年,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只能代表这一部分人群。此外,受访谈内容的限制,发现目睹父母冲突青年早年更多被动、单一的应对方式,不排除有积极主动应对的个体。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关注目睹父母冲突的个体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应对及抗逆力的表现及变化过程,从而更全面立体的理解家庭冲突带给子女的影响及其成长历程。

[1]池丽萍、俞国良,2008,《认知评价在婚姻冲突与青少年自尊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第5期。

[2]邓世英、赵梅,2006,《父母冲突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概况(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9期。

[3]梁丽婵、边玉芳,2015,《父母冲突的稳定性及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时间效应:一个追踪研究》,《心理科学》第1期。

[4]尹明霞、葛明贵,2011,《国内外父母冲突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状况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9期。

[5]沈琼桃,2010,《暴力的童年、坚韧的青年:目睹婚暴暨受虐青年复原力之探讨》,《中华辅导与谘商学报》第27期。

[6]Gonzales NA,Pitts SC,Hill NE,et al1.2000,A mediational model of the impact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on child adjustment in a multiethnic,low-income sample.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4(3):365-79.

[7]Michael Ungar.2006,Strength-Based Counseling with at-risk Youth.Corwin Press.144.

[8]Lehmann,P.,&Rabenstein,S.2002,Children exposed to domestic violence:The role of impact,assessment,and treatment.In A.R.Roberts(Ed.),Handbook of domestic violenc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Policies,programs,and legal remedies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pp.343-364).

[9]Dalia Nasvytienė,Tomas Lazdauskas,Teresė Leonavičienė.2012.Child’s Resilience in Face of Maltrestment,Psichologija.(46):7-26.

[10]Gill Hague,Ellen Malos,Audrey Mullender.2002,Children,coping strategies and domesitc violence.Domestic Violence.(5)a:180-188.

编辑/程激清

C916

A

1672-4828(2017)01-0099-09

10.3969/j.issn.1672-4828.2017.01.011

猜你喜欢

冲突子女对象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