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2017-04-11郭海莲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财经类工匠精神工匠

郭海莲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自从2015年国家立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以来,“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的新名词,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和职业人成为全社会的榜样。作为人才的供给方,高职教育担负着人力资源生产配置的作用,是最基础的供给侧因素。高职教育以培养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一直以来对于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具体应当如何把握却没有相应的具象化标准,这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由于缺乏现实依据而难以准确地评价和衡量。“工匠精神”的提出使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有了明确的标准、清晰的形象。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不仅是高职教育对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其职责所在。本文就财经类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培养“工匠精神”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的原意是指生产领域中掌握专门技艺的职业人,如木匠、石匠、铁匠、钟表匠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对产品品质持之以恒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以严谨、负责、专注、细致、敬业等为终生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工匠精神是职业者的风采,是产品质量的灵魂。以精湛工艺蜚声世界的瑞士钟表和军刀、意大利西服、德国汽车、日本家用电器等无不出自名匠的拳拳之心、孜孜以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的外延逐渐扩大,如今的工匠泛指各种职业类属中的能工巧匠,如技术能手、策划师、设计师、营销专家、专业带头人、职业经理人等。虽然工匠的称谓或符号有了很大变化,其本质特性却依然不变,在社会的认同和人们的认知中,工匠是最朴实的劳动者和职业人,是技能拔尖人才,是行家里手;工匠精神就是各行各业的职业人所具有的专业、敬业、专注、坚韧、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品质和能力。

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首先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搞研发的科学家、设计图纸的工程师和生产产品的工人共同支撑起“制造强国”的栋梁,而企业家、金融家、管理专家、高级会计专家、营销专家等则是“经济强国”的支柱,他们同样需要具有“工匠精神”。

其次,从职业教育的职能来说,高等财经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其所培养的职业人将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本身就具有“工匠”特质,应当具有“工匠精神”。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市场化条件下,财经类人才不但要具备更丰富、更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国际视野、沟通能力、交际能力、书写能力,以及谋篇布局、组织协调能力,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个人气质、修养,具备参与国内和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和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的“高技能”突出表现为多样技能的综合,是个人品德修养、政策法规水平、业务操作水平、经营管理能力等的集中体现,远超“一技之长”。并且,财经类职业人广泛分布于经济领域和经济管理领域,其工作业绩和成果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者方面责任更大、任务更重。

二、财经类职业人“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职业人的品格、态度、能力和技术的内化和提升。除“工匠精神”原本所包括的坚持、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内涵以外,财经类高职教育培养的“工匠精神”还应着重强调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业

即具备职业活动所需的丰厚知识和丰富经验,业务扎实,技能娴熟,业绩优良,是岗位上的“能人”。

财经类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性较强,理论、政策、法规、准则等在实践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因此,从业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以及钻研能力是构成其职业胜任能力的基本方面。财经类职业的“工匠”应当是通晓相关专业理论、熟悉政策法规和执业准则与规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能圆满完成项目任务或者经济业务、优质地履行岗位职责的专业性人才。

(二)敬业

即坚守对职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砥砺奋进的勇气,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全身心投入一种职业,是工作中的“强人”。

职业态度决定职业成就。敬业是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态度。唯有敬业方能做到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认真细致、潜心钻研、尽职尽责、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最终在做出显著职业成就的同时,职业能力、创造力、竞争力、贡献力等变得愈加强大。财经类职业种类多、范围广,由于职业活动直接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所以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的动态变化中,财经类从业者所面对的考验和挑战较多,比如来自政策的、行业的、市场的等,坚守职业理想、保持职业热情常常比较困难。因此,财经类职业人的敬业精神就更加重要。

(三)创新

即保持创新意识和蓬勃的活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开拓,是业务上的“领头人”。

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而能够保证将一件事做到终生的恒久动力就是学习和创新。作为职业人应做到专注、坚持、“术业有专攻”,但绝不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工匠们精心雕琢、精益求精的过程其实就是融学习、思考、创新于一体的过程。

社会经济活动纷繁复杂、千变万化,财经类职业人需要时刻关注政策法规、行业准则和规范、经济理论与实践、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市场状况等变化,及时更新知识、学习经验、提高技能,不断接受新观念、新信息,积极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财经类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紧跟经济发展步伐、符合时代变化节拍、保持学习热情、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四)责任

即具有大局观、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竭尽全力创造更大贡献,将自身的职业生涯与集体的成败荣辱紧紧相连,是单位和社会“离不开的人”。

任何一个传统品牌、一家知名企业、一个影响力强的组织,其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卓越职业能力的人才。世界上有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中,日本就拥有3 146多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企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于行业之巅的根基就是其坚守不舍、历久弥新的“工匠精神”。

财经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遍及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未来还将有更多人加入创新创业的大军,成为新时代的“星星之火”。不管是供职于政府部门还是其他经济实体中,或是自主创业,他们的职业行为都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肩负着国家责任、社会责任或者集体责任,因此,他们不但要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恪尽职守,而且要将所在单位作为自己的命运共同体,共生共荣,因为那些单位不仅是职业的载体,更是责任的依托。因此,财经类高职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不但技能水平要高,而且要具有较强的集体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担当,要积极追求更大的贡献,使自己成为单位和社会的栋梁。

三、财经类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一直围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探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工匠精神”的提出使我们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了“对标”,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的答案变得更加清晰。毋庸置疑,开展“工匠”教育将开辟一条提升职业教育品质的新途径。财经类高职院校要围绕开展“工匠”教育,进一步明确育人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工匠”培养体制机制,着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飞跃。本文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思路:

(一)立标

一是确立标准。即根据“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求,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例如,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赵丽生校长提出了本校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八个特点,即“觉悟高、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文化、守规矩、脑子灵、讨人喜”,这些特点将财经职业人的品德修养、专业及拓展能力、适应能力、贡献精神、职业形象、综合素质等予以全面阐释,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表达,是“工匠精神”的形象化标准。二是树立标杆。即遴选一批行业内、校友群、教职工中的杰出者作为“工匠精神”榜样,引领学校“工匠”教育的方向,以他们为示范,指导学校的教育实践。

(二)共鸣

即营造“工匠”教育的氛围,使广大师生形成对“工匠精神”的统一认识,都关注和投身于“工匠”教育活动,并对标检视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树立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着力点,提出具体任务,积极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为“工匠”教育做贡献。每一次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是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的好时机,校长的第一课和毕业寄语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每年教师节的庆祝和表彰活动是强化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激励“工匠精神”养成的良好契机;持续开展突出“工匠精神”“立德树人”等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广大师生在参与中领悟、认同和进步,奠定精神塑造的根基。

(三)强师

即打造“工匠”型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习近平主席曾在2013年教师节致全国教师的慰问信中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财经类高职院校实施“工匠”教育,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要坚持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强化双师素质培养;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激励教师成长;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制定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分层次培养计划;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聘训结合”等措施优化师资结构;倡导德教双馨、科教双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四)修德

即以德为先,培养学生的人品和修养,进而培育“工匠精神”的品德内涵和责任意识。要重点着眼于基本道德修养和财经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公民基本道德,以及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操守;要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使其具有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

(五)培智

即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内涵。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基础知识为重心,以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围绕工作任务、对接具体岗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全面强化职业认知,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并正确处理好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之间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提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度、技能训练与岗位能力的契合度、专业能力与拓展能力的衔接度。

(六)练能

即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培养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内涵。要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共建实训中心模式,探索引校入企、引企入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培养基地,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注重以赛促学、以赛强能,倡导、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掘职业潜能,积累职业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为职业教育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致力于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必将开启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财经类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