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服务山西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7-04-11徐州全傅晓娟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山西省民营企业一带

徐州全 傅晓娟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山西高校应设置特色课程,为山西民营企业布局“一带一路”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民营企业布局“一带一路”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大多拥有丰富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具备发展经济的天然基础,但开发不足,与山西省煤炭开采、钢铁、水泥、焦化、机械制造、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产能走出去的需求比较契合,为双方产能合作提供了国际空间和投资机会。而且,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工业化任务繁重,市场潜力巨大,为山西民营资本提供了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2010至2020年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约为8万亿美元,涵盖989个交通运输项目和88个能源跨境项目,到2030年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总计将超过22.6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为2016年至2020年GDP的2.4%。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山西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但是,山西民企布局“一带一路”也面临一大障碍,即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匮乏,难以满足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要。从实践看,适应山西民企“一带一路”布局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如下特点:

1.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专业技能。山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主要有: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注重构建物流通道和立体物流平台;二是深化山西省与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发挥采矿、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领域的优势;三是引导晋非合作区的建设,开拓非洲市场;四是在中亚国家打造资源深加工工业园,推动山西省企业开拓欧亚市场。这些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很高,行业专项技术标准明确,行业技术操作流程也非常规范,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如交通、信息、能源、化工、机械等专业,只是达到国内技能水平将不能满足“一带一路”的需要,还必须要取得相关领域的国际化标准的资质做保证。而目前,国内具有相关国际资质的工作人员数量很少,急需具备国际化标准资质的高端人才。

2.具有国际化沟通的语言能力。在国际交往中,语言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在山西省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语言是所有经贸往来的敲门砖。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人员,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由于山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涵盖的国家多在中亚或非洲,这些国家是分属不同语系的小语种国家,并不通用英语,所以当地民众的英语普及程度并不高,企业要想深入所在国寻得商机,掌握所在国语言尤其重要。而我省专业培训小语种的高校和机构非常少,这方面人才十分匮乏。

3.具有一定经贸交流能力。“一带一路”布局的长久延续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支撑,经济合作与发展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沿线国家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只有具有一定经贸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工作中发现商机,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

4.具有一定文化交流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含北、中、南三条线,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在中西亚、马来西亚和非洲,这些国家内部还有不同民族、民俗文化的巨大差别,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使各国人民相互信任。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进而有效开展工作。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华文化、发扬晋商精神,让沿线国家了解山西。“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具有一定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民营企业搭建一条绿色经贸通道。

(二)山西高校需要结合山西民企“一带一路”布局设置特色课程

开设适应“一带一路”布局的特色课程,是解决人才需求的根本。结合我省高等教育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增加一些特色课程,逐步调整,摸索出一套适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1.设置特色课程应当做到体系完整。山西省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输送的高端人才必须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知识,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只有充分认识到该倡议对山西省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加努力地投身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而实际情况是,山西省很多大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知之甚少,或略知皮毛,并不能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深远影响,也不能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因此,开设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色课程就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山西省高校院系众多、专业繁杂的特点,在学校层面,可以针对全校学生开设关于“一带一路”的系列专题讲座;在学院层面,可以针对本学科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设若干子专题,使学生系统学习“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内容,如“一带一路”倡议理论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与经贸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内涵、“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等。通过学习讨论,使学生打开思路,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2.特色课程的设置应当辐射相关专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商务知识、精通所在国语言、熟知所在国文化等的高层次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匮乏问题越来越凸显。面对目前高校专业课程设置陈旧的实际情况,要想在短期内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最快的解决方案就是围绕本专业主干课程开设跨专业课程。例如, 在主修会计专业的课程中,加入更多关于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的课程;在主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加入更多关于会计基础、国际商法以及其他小语种的课程;在理工科院校长期开设法律类、经济贸易类、商务外语类通识课程。

3.特色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地缘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差异巨大,通过开设特色课程来了解所有沿线各国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山西省的地缘环境,针对某些国家或地域合理开设课程。山西省属于华北地区,紧邻“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始发地陕西省,所以更适合围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开设课程。

4.特色课程的设置应向小语种倾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及主要民族语言有60余种。山西省高校除英语、日语、韩语、俄语、法语、德语等常见语种外,对中亚、西亚以及非洲各国语言都没有设置专门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当下民企“一带一路”布局对多语种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各类高等院校必须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开设多元化的小语种课程,培养英语+小语种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山西省民营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要。同时,以小语种教学为载体,使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政治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开发实训课程,为民营企业培养实用型特色人才

(一)民营企业的人才现状与要求

1.山西省民营企业的人才现状。(1)民营企业人才普遍匮乏。山西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从注册企业数目看,在短短三十多年就已经占所有企业注册数目的90%以上。快速发展导致企业旺盛的人才需求,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无论是正在酝酿上市的企业,还是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企业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调查显示,以企业员工受教育水平为例,民营企业中具备大学学历的员工不到三成。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使人才匮乏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想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所以,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山西省民营企业继续发展的主要障碍。(2)民营企业人才断层严重。山西省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大多以家族经营为主,管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们的经营经验往往是从企业发展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缺乏管理现代企业的专业技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家族式经营的工作员工大多与管理者有亲属关系,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前景。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者与熟练操作技术的劳动者并不缺乏,但具备现代企业规范管理技能的管理人员和具备专业研发能力的技术人员却明显缺乏,民营企业人才断层严重。

2.山西省民营企业的人才要求。(1)山西省民营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使山西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有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只有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产品和服务的完美结合,需要企业员工既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既有很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又有一定的服务意识。也就是说,企业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跨岗位工作的能力。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经营灵活,民营企业员工往往出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现象,所以我国民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全面。(2)大型民营企业需要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新时代人才。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有大有小。山西省已经存在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它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对企业来说,把握机遇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是技术,技术的关键是人才。它们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外,更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时刻追逐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站在行业的最前沿。 (3)山西省中小型企业需要具备灵活操作技能的新时代人才。民营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经营范围往往集中在高新技术含量低、操作性强的项目上。针对这些特点,山西省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自己的侧重点,即具备灵活操作技能的人才更为民营企业所青睐,对技术熟练的技工、技师需求大。

(二)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应届毕业生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目前大幅增加应届毕业生有助于满足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的同时,也出现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企业招聘不到适合其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是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要求。目前,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以下特点:

1.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传统高等教育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初到企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很难马上适应实践工作。企业通常是在招聘应届毕业生后,再针对各个岗位进行入职培训,这种做法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所以很多企业虽然求贤若渴,但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山西省民营企业在对外经贸往来中产生大量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这就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要求。

2.毕业生跨岗位工作的综合能力较差。山西省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一定特色,主要体现在山西省传统优势行业。这虽然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但也造成应届毕业生专业领域过窄的问题。山西省与沿线国家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对跨岗位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增大。跨岗位工作的要求是一人多岗,这对人才的知识储备要求很高,不仅要对自身专业基本技能有扎实的功底,而且对相关领域、跨领域的其他知识也要有所涉猎。例如,除了掌握专业技术外,应该对基本财务知识、国际商务谈判、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三)结合实践设置实训课程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为了提高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山西高校必须对大学课程体系做出相应调整。作为注重实践的高职高专学校,一直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来没有缺少过实践环节,安排的实训课程的课时并不少;但企业反映的情况表明,走上岗位的学生仍然存在动手能力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跨岗位工作等问题,这就说明我们在实训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上存在问题。

1.实训课程应当注重专业岗位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岗位上的基本技能,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够尽快独立工作。针对专业特点,设计不同工作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在单个工作情境下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问题设计,启发学生从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此同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增设与沿线国家本专业、本行业相关知识点,在专业学习中加入国际化元素,培养学生在专业岗位中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方式。

2.实训课程应当注重跨专业岗位的通用技能的培养。实训课程在注重专业岗位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跨专业、跨岗位的通用技能的培养。虽然各个专业都有自身特点,如独特的思维习惯和专业技能,但各个专业并不是孤立的,在同一学科下彼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结合相关专业或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做出通盘思考才能有效解决。所以,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中要以本专业为重,但决不能只涉及本专业,而忽视不同专业通用技能的培养。所谓通用技能,是指围绕工作岗位的各个专业都需要或都应当具备的职业基本技能。例如,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不论哪种工作岗位,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与当地居民的沟通表达能力,所以在实训课程中加入外语技能训练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中,以跨专业的工作岗位为主线,提炼出相关专业群的通用技能,并据此设计工作情境,训练学生跨专业通用技能,进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跨专业工作,满足企业一人多岗的用人需求。

3.实训课程应当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的融合,这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也不是传统教学的重点。传统教学体系下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山西民营企业“一带一路”布局的需求。在实训课程设置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觉产生积极改造客观事物现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放思想,实现意识创新;在课程的具体环节中,启发学生解放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在实训课程的具体情境中,鼓励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得出工作中的新结论,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培养学生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课程的操作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假设,谨慎实验,逐步提高学生创新技能。

三、开设在职员工继续教育课程,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软实力

(一)山西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的特点

山西省民营企业起步晚,发展历程短,许多企业的优秀员工并没有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培训,都是从实战中积累经验。随着市场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与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职员工原有的经验并不足以支撑企业继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山西省民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民营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就对在职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继续教育,才能适应不断调整变化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出现的高新技术。继续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职员工重新塑造知识和技能,也能够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拓展和提高。针对山西省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继续教育的现状,结合山西民营企业“一带一路”布局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山西省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山西省民营企业培养生力军。目前,山西省民营企业在职员工有如下特点:

1.山西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山西省大多数民营企业早期都是从中小企业起步,从事的也多是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企业的管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有明显的家族烙印,企业中的核心职位一般由家族主要成员担任,普通岗位也以家族成员为主,搭配一些普通员工,从事的也多是按部就班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只要熟练掌握基本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不需要具备较高知识水平。企业发展没有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只是作为家族内部事务,由家族主要成员决定。因此,企业在职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总体知识水平偏低。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对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几乎是空白,更没有对在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

2.山西民营企业在职员工创新意识较弱。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多数仍然集中在制造业和商品贸易领域,经营范围相对稳定,企业产品相对固定,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多数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对企业的发展还停留在勤劳致富的旧观念中,不重视企业的创新发展,不重视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些原因导致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知识结构陈旧僵化,不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二)山西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继续教育现状

1.山西省民营企业在职员工学习机会少。山西省民营企业大多没有科学的人才观念,没有把企业在职员工作为一种人才储备,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培养。在观念上仍然将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混淆,习惯于用行政管理代替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说将在职员工作为一种固定不变的成本,而不是企业源源不断的一种资源,一种发展动力,没有意识到内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之山西省大型、稳定发展的民营企业占全省民营企业数额的比例很低,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客观上资金有限,对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不能做到大笔长期的投入;主观上在职员工流动性强,造成很多民营企业不愿意培养,好的人才还没使用马上就流失掉,最终形成山西省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的学习机会明显少于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职员工的现状。

2.山西省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缺乏系统培训。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和金钱,更需要合理的规划。现代社会,劳动力资源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增值才能适应科技的进步,企业作为人力资源的使用者必然应当支付职工继续教育的费用。企业对于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投入,也可以看作是对企业资源的投入。但是,山西省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培训制度、培训体系、培训内容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具体来说,民营企业没有把继续教育制度与在职员工的工资、奖金、职位晋升等方面结合起来;没有为参加继续教育的在职员工提供必要的便利的学习条件;没有把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形成规范的制度;没有从在职员工的实际工作岗位出发,制定个性化培训内容,这些都会影响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一带一路”布局下,山西民营企业在职员工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

1.“一带一路”布局下,继续教育课程应紧密结合实际。继续教育是对企业在职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其直接目的是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教育不同于全日制脱产学习,它的培养对象是企业中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岗位工作经验的在职员工,所以它的课程内容应该集中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该企业所在行业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而不是高深、抽象的理论问题。企业应对从事跨国贸易的在职员工设置特色培训课程,加强其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在继续教育课程中,结合员工工作岗位特点和企业跨国贸易的需求,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该领域的具体情况,设置各种专题讲座,给员工迅速补充相关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

2.“一带一路”布局下,继续教育课程应层次鲜明。企业继续教育不能是简单地对所有员工统一培训,而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继续教育方案。技术型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或科研机构的高端科技人才,针对行业技术热点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这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管理型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教育内容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销售型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获取更多销售技巧。

3.“一带一路”布局下,继续教育课程应创新思路。山西省2015年底公布的《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专门用一节内容明确指出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物流通道和立体物流平台构建方面,在山西省传统优势领域,如采矿、钢铁、有色、建材、电力、化工、轻纺、机械制造等,与沿线国家展开全面交流与合作。但是在这些专业性强的行业,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单靠企业自身力量无法满足。因此,可以借助我国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雄厚专业力量,帮助山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民营企业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针对山西省传统优势行业,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特色课程可以使在职员工的职业技能稳步提升。同时,山西省民营企业还可以与沿线各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联合办学,在高校建立实训基地,开设切合所在国国情的继续教育课程。在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和工作中,进而促进企业在当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鹏,武戈,邵稚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对外经贸,2015(12).

[2]段胜峰,彭丽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封延君.职工继续教育——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4]曹元娣.当前企业员工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苏南科技开发,2009(1).

[5]章春霞.中小企业员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企业活力,2007(2).

猜你喜欢

山西省民营企业一带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