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种子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7-04-11张海萍张文明郑文寅

生物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种子检验双创种子

张海萍, 张文明, 郑文寅, 常 成

(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 合肥 230036)

“双创”背景下种子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张海萍, 张文明, 郑文寅, 常 成

(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 合肥 23003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背景下,针对种子检验实验课程教学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革种子检验实验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1)从思想上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2)紧跟现代科技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3)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4)优化考核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素质;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等。并将其落实于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人才,满足现代社会需求。

种子检验;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种子检验是应用科学、先进及标准的方法对种子的质量(主要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进行检测,以选用高质量的种子进行播种,杜绝或减少因种子质量造成的缺苗减产的危险,减少盲目性和冒险性,控制有害杂草的蔓延和危害,充分发挥品种的丰产特性,最终确保农业生产安全[1-2]。

种子检验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扦样、净度分析与其他植物种子数目测定、种子发芽试验、种子水分测定、种子生活力测定、种子活力测定、真实性与品种纯度鉴定、种子重量测定、种子健康测定、包衣种子检验等。主要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验原理和检验技术(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种子)[3-4]。

上述种子检验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仅仅是简单机械地掌握了种子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背景,作者尝试着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上述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双创”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不仅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状况,还能为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5-7]。

1 从思想上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

从思想上加强教师和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践锻炼的过程,所以,实践培训和实践锻炼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思想上认识不到实践锻炼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么后续的所有改革都可能徒劳无效,或是收效甚微。

种子检验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按照设定好的标准步骤机械完成了整个实验过程,简单验证了前人的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火花,束缚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散,最终导致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轻视实践课程,形成所谓的“重理论,轻实践”。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越演越烈,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因此大打折扣,课堂教学效果很差,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此外,有些教师在思想上对实践课程的重视不够。试想,没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因此,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首先都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课程,这种意识对于“双创”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2 紧跟现代科技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前沿性是激发学生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将相关科研领域中前沿的知识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来,为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提高提供充足的知识底蕴。如现代种子企业以及种子检验相关部门要求种子检验员不仅要掌握常规检验项目(如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重量测定等),还要掌握先进的分子检测技术(如SNP,转基因检测等技术)[8]。然而,安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正在使用的教材仍是2006年张春庆和王建华主编的《种子检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及其相关实验内容。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其内容都显得相对滞后。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及时添加了最新参考书目,如胡晋主编《种子检验学》、王晓梅主编《种子生产与检验》、苗兴芬等主编《种子生产与检验》等。尤其在胡晋主编的《种子检验学》以及实验指导中,增添了转基因种子的检测以及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ISTA)最新更新的一些种子检验相关技术规程,内容较为前沿且符合种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学中及时补充这些新内容,可以为毕业生尽快适应将来岗位需求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3.1 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实验教学仅凭任课教师简单介绍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方法和步骤,难免会枯燥乏味,学生可能还是对整个实验过程不清楚。最终只能是教师讲得辛苦,效率不高,学生觉得痛苦,或者没兴趣干脆不学,很难达到“双创”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通过动画形式来演示实验原理及操作整个过程,学生会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个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如种子发芽实验全过程),做起实验来可能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能调动起来,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学效果,还会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2]。

3.2 引用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属于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传统课堂信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转变为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探讨创新的双向交流过程,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扩充和革新。针对种子检验学课程,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种子市场发生的有关种子质量纠纷的相关案件,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鉴定需要的质量指标,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这种独立思考的过程往往就是其创新思维火花被点燃的前奏。而且,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学生了解了目前种子市场上频繁出现的种子质量主要问题所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7]。案例教学方法能改善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现象,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3.3 以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整个实验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让学生全程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如从准备实验材料—配制相关试剂、药品—提前调试相关仪器设备—实施具体实验内容—计算、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这种改革模式将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参与可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种子检验实验教学中,课前先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如2~4人一组(有时根据实验需要2人一组),且要求每个学生提前预习好本次实验内容,充分准备好各组的实验材料以及配制所需的实验药品,老师上课前先抽查提问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课中老师只是充当辅导者的角色,来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效果[9]。以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课前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配制好实验所需药品,学生上课就直接操作,实验做完后,甚至不了解所用的仪器型号、仪器操作规范以及实验的关键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只是简单拿到了实验数据,对整个实验过程并没有深入地、系统性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无形中占据了,以至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地释放。

3.4 积极联系企业,进行实境教学

“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学校或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实践机会,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创新理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业能力。

针对种子检验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关键时期,联系相关种子公司或企业单位,让学生以种子检验员身份参与实际的种子检验任务,辅以公司持证种子检验员的技术指导,让学生全程参与检验环节,且由学生自己记录实验数据、填写种子质量检验报告单,任务完成后,由企业持证种子检验员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考评[10-11]。学生通过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能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得更扎实,由原来被动接受的课堂学习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工作过程,而且,这种培养模式也可以避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互相抄袭的现象,使学生具备严谨、科学、规范的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作为一个职业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4 优化考核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素质

当前很多高校的考核体系仍然禁锢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圈子中,没有体现出探索性、研究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与“双创”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实行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不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不能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情况。而且,学生只是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的死记硬背以及机械地模仿验证性的实验过程,又何来创新?

综合其他高校经验,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12]。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讨论和平时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归纳整理等情况。终结性考核主要是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实验操作主要采取随机抽签的形式让学生对所抽到的某一项检验项目进行独立完成操作,以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尤其考查学生的实验总结能力,如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要总结说明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以及本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具备较强的实验总结能力说明学生已经对该项实验的精髓领悟了,这种感悟为今后进一步的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试卷的内容增加非标准化考试内容,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试卷的题型与答案设置成具有主观性、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等特点,目的是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充足的空间;在评分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重要的评判指标,构建学生想创新和能创新的考核体系[13]。

5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为只有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业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双创型”优秀人才。可见,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的教师对于“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14]。

针对种子检验实验课程,任课教师除了要求掌握国际种子质量检验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新动态,还要求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及时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等。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到高水平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先进教学经验;到种子企业进行相关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或者积极参与种子检验员的考评工作,这些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为本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以此来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12]。

6 结语

总之,实施教学改革是推动实验课程建设的关键,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高质量实验教学的前提,而搭建一个高水平的,能够跟得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教学平台是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作者借助种子检验学实验课程教学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仍然很多,距离培养高质量的“双创型”人才仍有较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努力聚合各种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培养环境,教育平台,创新机制,最终促进学生“双创”意识的培养、以及“双创”能力的提高。

[1]时侠清,舒英杰,张子学. 种子质量检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2):52-54.

[2]李淑梅,孙君艳,董丽平,等. 种子检验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果 [J]. 种子世界,2012(10):14-15.

[3]张春庆,王建华. 种子检验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4]胡 晋. 种子检验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5.

[5]王建华,刘为民. 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 [J]. 高等农业教育,2003(12):45-46.

[6]黄修梅,袁春爱,于翠玲. 种子质量检验技术教学探讨 [J]. 种子世界,2013 (2):34-35.

[7]王新燕. 证书化课程“种子质量检测技术”设计与实践 [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3):38-41.

[8]黄修梅,杨忠仁,张富荣,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种子检验技术》为例 [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4):13446-13447.

[9]朱世杨,张小玲,王成豹,等. 高职院校《种子检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J]. 种子,2013,32(11):123-125.

[10]钱庆华,邹良栋,刘 卓. 《种子检验》课程“企业真实情境教学”初步探索 [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41-43.

[11]汪秀志,苗兴芬,张德检.《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课程设计 [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48.

[12]邓化冰,张海清,唐启源,等.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检验与质量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J]. 科教文汇,2012(2):130-131.

[13]杨思林,王大伟,唐丽琼,等. “双创”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6):77-78.

[14]王 燕. 高职高专“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分析 [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2):91-93.

Explorationofseedtestingteachingreformunderthebackgroundof"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

ZHANG Hai-ping, ZHANG Wen-ming, ZHENG Wen-yin, CHANG Cheng

(College of Agronom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some problems occurred in seed tes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reform seed tes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uch as 1)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cours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2) keeping up with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pdating teaching contents timely; 3) us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4) optimiz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completely evaluating student's quality; 5)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which were performed in the seed tes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 develop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seed testing; teaching reform; professional building

2016-11-14;

2016-12-05

安徽农业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03);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2015-2017)

张海萍,博士,主要从事种子检验学教学研究工作,E-mail: zhhp20@163.com

10.3969/j.issn.2095-1736.2017.06.110

G642.3

C

2095-1736(2017)06-0110-03

猜你喜欢

种子检验双创种子
新形势下县级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桃种子
论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对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性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可怜的种子
种子检验几项标准的研究分析
新形势下县级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