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建设路径探析

2017-04-11黄传球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政治环境思想

黄传球,戴 锐

(1.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马鞍山 243031;2.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9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建设路径探析

黄传球1,2,戴 锐2

(1.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马鞍山 243031;2.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9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环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和现实性是其主要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应在坚持整体性、统一性、规律性以及过程性的基础上,建构出一条既能凝聚社会合力,又能推进理论与实践建设协同发展,形式多样、持续健康发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之路,以期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目标。

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技术被引入中国,网络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带来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态,自诞生之初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特点及其建设路径的探析,来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并为其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一、环境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环境及其类型

《辞海》对“环境”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环绕所辖的区域,周匝;二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由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组成的综合体。《教育大辞典》也对“环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部因素,既包括先天环境和后天环境,也包括外部环境和人体内部环境。以此观之,无论是《辞海》,还是《教育大辞典》中对“环境”概念的界定,共同之处皆是将其视为由两个对立统一部分构成的综合体,一部分被称为环境的中心体或中心事物,另一部分则被称为环境的周边体或周边事物。中心体(中心事物)是环境的核心部分,与环境之间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决定了环境的不同类型;而周边体(周边事物)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类型多样,还会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由中心体(中心事物)和周边体(周边事物)共同构成的环境,不仅构成要素复杂,而且类型多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类型,前者主要由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资源等要素构成,后者主要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制度等要素构成。而在学界相关研究中,则可从不同的维度对环境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其化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环境类型;按照环境产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将其化分为历史、现实和未来三种环境类型;依据环境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质、精神文化和社会制度等不同环境类型。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如前文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态。2000年以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开始在学界兴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由于研究视角和维度的不同,学者们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的界定还存在诸多差异。例如,有学者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出发,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人们利用计算机控制输入—输出装置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从而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广泛影响的虚拟环境”[1]。有学者从网络的技术性属性出发,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称作是一种技术环境”[2]。还有学者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出发,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教育主客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3]。不难发现,上述论点虽然抓住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的某些关键点,例如特征、产生原因等等。但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甚至于偏离了环境的内涵。

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了解环境的内涵(前文已有阐述,不再另行解释),其次应该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张耀灿、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定义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4]在此基础上,借鉴和吸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念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环境的内涵,笔者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定义为:环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网络环境中的延展和呈现。这一概念主要包含四层内涵: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来自于环境概念的引申,其本身就属于环境的一种,是一种虚拟性的环境。第二,从构成上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体(中心事物)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周边体(周边事物)是指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的网络环境其它构成要素。第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也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和工具。第四,网络环境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前者既是后者在网络环境中的延展,也是现实社会各类思想、问题、冲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呈现。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作为环境的一种类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由不同的环境要素环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一中心体,并在与之互相作用中形成,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和现实性是其主要特征。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虚拟性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虚拟性特征主要是由互联网环境存在状态的虚拟性决定的。从深层意义上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虚拟性主要是指由其存在形式(主要以文字、图像、动画、视屏等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的虚拟性而带来的时空场域的虚拟性,并伴随人类的网上活动而共同形成一个虚拟性的环境系统。例如,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的,这里既没有生命的个体,也不存在客观的物质实体,甚至于网络参与者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个体信息都是虚拟性的存在。由此可见,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网络环境正在慢慢模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把现实与虚拟连接起来,在一定程度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虚拟性并不是绝对的虚拟,而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平台而产生的实在虚拟环境,是网络社会场域和现实空间相互结合的产物。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特征

21世纪的网络技术,不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更打破了各种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传统壁垒,将世界迅速连接成一个开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里,知识和信息实现了自由传递,人们之间的交往层面被无限放大,交往方式也更加多样。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而言,其也无法摆脱网络环境开放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形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会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渗透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之中,给原本就不易有效监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自身而言,其开放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国家和其它社会组织原本在大众传统媒介环境中拥有的社会舆论控制力,无法彻底限制不良社会思潮和恶意信息在网络场域中的传播,会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科学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开放性的积极价值,更要善于减少其负面影响,有效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不断优化。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交互性特征

交互性是网络技术区别于其它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交互性也是其重要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客体间信息传播的交互,主体在向客体传递信息的同时,客体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再把信息反馈给主体,主客体之间形成信息传播的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交互性特征不仅拉近了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使得教育对象真正感受到地位的平等。二是教育过程教育主客体之间地位的交互,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主客体之间原有的界限被打破,主客体之间的地位会在教育内容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中产生反转。例如,教育客体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可以通过E-mail、BBS、发表评论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将思想和建议反馈给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教育主体),在此过程中客体的地位发生了反转,成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实性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成要素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其现实性特征。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成要素来看,其主要由物质技术、精神文化和社会制度三种不同的要素类别构成。其中,物质技术要素主要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网络通信技术等构成,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也是其客观实在性的集中体现。精神文化环境要素和社会制度环境要素主要由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文化观念以及社会法律、规章和制度等构成,它们均是现实社会精神文化和制度环境与网络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延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实性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上述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效果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优劣。因而,主动建设和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进其构成要素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路径探析

胡锦涛在关于《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讲话中指出:“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5]笔者认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实践过程中,应当在坚持整体性、统一性、规律性以及过程性的基础上,建构出一条能够凝聚社会合力、理论与实践建设协同发展、形式多样、持续健康发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之路,有效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开展。

(一)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积极促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社会合力的凝聚

从整体性视角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既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区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一个网络行为个体的主动参与。正如毛泽东所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6]一方面,网络环境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当前网络行为主体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任何参加网络活动的主体都必然会接受直接或间接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全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凝聚起社会合力,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的整体性特征,也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参与。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根据不同的属性可以划分为物质技术要素、精神文化要素和社会制度要素三种类型,但是三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割裂,而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需要从整体着眼,细节入手,有效整合各种要素在其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社会合力。”[7]只有全社会牢牢树立齐抓共管的思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才能发挥育人优势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协调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既包含理论建设,也包含实践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的过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育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把握,为其实践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教育者还要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和发展、创新理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之前,需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特点、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建设现状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形成系统的理论。理论的形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环境建设实践,并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的向前发展。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统一的过程,理论性是前提和保障,实践性既是目的也是理论性继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教育者要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之上,推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在坚持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多样化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养的形成、发展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实践当中要善于把握和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规律,并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作。面对特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条件,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环境的每一个要素,充分发掘它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例如,在今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团中央在网上推出一款以长征为主题的网络闯关游戏,通过主动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采用娱乐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育纪念活动,既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也充分发挥了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的主观能能动性和主体性作用。同时,教育者在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要学会创新、利用不同的形式和载体来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除了传统的红色网站、贴吧、论坛、微博、社区之外,教育者还应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游戏以及其它交互软件来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场域,促进其建设的多样化发展。

(四)在坚持过程性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技术自上世纪诞生以来,就一直处在持续的发展进步之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进行建设规划时,只能预设建设的阶段目标,而无法确定建设的最终走向。在此种情况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他们认真分析和研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当前状况,为接下来的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未来发展提出科学预判,指明建设方向。在坚持过程性基础上,要想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教育者具备系统的建设思维,统筹兼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技术环境、精神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要动态把握,又要有机协同,绝不能只凭教育者的喜好来决定,否者不仅不能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应有价值,还极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功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升,乃至于对整个网络环境的优化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认识和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为了不断优化这一环境,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环境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1]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2.

[2]常丹.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平台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8):113-115.

[3]宋亚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5,(3):142-144.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1-223.

[5]胡锦涛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EB/OL].[2007-01-25](2017-02-10)http://miltrary.people.com.cn/BIG5/1076/529631/5325635.html.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7]孙其昂,黄世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249.

(责任编辑:孙书平)

Analysis o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ts Construction Path

HUANG Chuan-qiu1, DAI Rui2

( 1.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Maanshan Technical College, Maanshan 243031, 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round the network, and the important effects of all the external factor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irtuality, openness, interactivity and realism are the main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integrity, unity, regularity and process basis so as to construct a social cohesion forc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a variety of forms,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us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will be realized.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7-01-18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研究”(SK2015A756)

黄传球(1983-)男,安徽颍上人,法学硕士,讲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内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戴锐(1968-)男,安徽寿县人,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D64

A

1008-7605(2017)04-0068-05

猜你喜欢

政治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