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及发展对策
2017-04-11云南省永胜县政府副调研员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馆长
云南省永胜县政府副调研员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馆长
云南省永胜县既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具有众多独特优势,全面启动和推进旅游业发展正当其时。
永胜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
交通优势。永胜县地处滇西北高原东部的金沙江流域。目前,正在全线开工建设的丽江—攀枝花、大理—永胜和永胜—宁蒗三条高速公路,分别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纵横交汇于永胜境内。三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必然分别形成永胜—大理、永胜—丽江、永胜—宁蒗和永胜—攀枝花的一小时车程圈。此外,昆明——大理高速公路复线已在建设中,在宾川形成节点,在建大理机场实际位置也在宾川,毗邻永胜。再加上目前正在规划并将逐步立项建设的永胜通用机场和途径永胜的攀枝花—丽江高铁,必将形成陆空皆俱的永胜高速立体交通网,为永胜的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区位条件。
资源优势。永胜县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具体为:丰富的水资源。永胜富水,金沙江在境内绵延流淌215公里。程海湖水域总面积70多平方千米,以唯一一个活着的天然生长螺旋藻、红球藻的淡水湖泊著称于世;三川翠湖有总量超过2立方米/秒的洁净矿泉,在翠湖西部铺展着一万多亩湿地和荷田。优越的地理、气候和康养条件。在境内南北走向的片角、涛源、期纳、程海、永北、三川六大坝子海拔分别在1300—2000米之间,是典型的“四季无寒暑”养生好去处。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700多米的海拔高差、山区良好的森林覆盖、山间箐沟江河湖泊洁净而丰富的水源、没有工业污染的空气、充足的光热、肥沃的土壤,造就了永胜丰富的生物资源。众多的旅游景点资源。片角的温泉康养,涛源的高峡平湖、湖滨柳林、水上世界、高产稻田、万亩果蔬、诸葛亮曾经的“泸水渡”、杨慎题诗的望江楼、天成地就的毛公山、金沙江水雕凿出的太极图,期纳的清水古镇,程海的边屯文化博览园、毛氏祖籍地毛家湾、微藻庄园、程海湖周边的万亩玫瑰园,三川的翠湖美泉、万亩荷田、地震遗址、梁官土林、田园风光,永北的灵源胜景、土司庄园,六德的他留山庄,还有遍及七个山区乡镇秀美的原生态景点和森林资源。
文化优势。永胜文明历史悠久,区域特色文化种类众多,较为突出的有边屯文化、毛氏文化、他留文化、饮食文化等。
政策优势。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云南省“十三五”时期旅游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制定颁发了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丽江市和永胜县分别作为云南省“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共丽江市委、市政府也把永胜作为丽江市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规划部署,为永胜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强有力的政策优势。
永胜旅游业发展对策
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一是结合实际,强化“全县一盘棋”理念,既重视景点景区规划,又重视全县整体规划,按照“集点、连线、汇面”的要求,完善景点、线路、区域规划。二是尽快明确全县旅游发展的方向、突出特色、准确定位。永胜富水、长农、优生物、厚文化、宜养生,因此,要把永胜旅游发展的立足点确立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从而明确方向、突出特色、准确定位。从资源优势看,永胜全域旅游发展的方向、特色、定位可侧重于从“作好水上文章”“建好特色庄园”“打好文化品牌”“突出生物康养”这四大方面进行提炼和确定。三是尽快确定县内旅游的“点、线、面”。永胜旅游发展起始阶段的景点可以侧重于卜甲温泉、涛源移民特色小镇、清水古镇、边屯文化博览园(毛家湾)、程海微藻庄园、玫瑰花海、三川万亩荷田、他留山庄等几个重点进行打造。
加强旅游业管理机构和体制建设,尽快启动全域旅游发展。一是组建规格高、部门全的组织协调指挥机构,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产业促进和综合协调职能,把培育发展环境、制定市场规则、监督市场秩序作为工作重点,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县的旅游发展。二是充实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量,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成立旅游执法机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行业职业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各类旅游专业人才,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旅游所属各项工作。三是制定出台科学规范的旅游发展政策,创建科学的管理体制,规范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四是扶持和培植旅游企业,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为开启旅游业奠定坚实基础。五是确保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逐年增加,充分调动社会工商资本和民众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
完善服务体系,增添发展活力。一是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成立游客服务中心,推进服务信息化,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及时向游客提供资讯、交通、气象等信息服务。面向景区、游客、商家,着力构建集景点售票、宣传推介、导游服务、集散换乘、咨询投诉、餐饮住宿、演艺购物、监控监管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二是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加快县域内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推动旅游公共交通的逐步完善,实现从景区到景区之间公交线路的无缝连接。完善旅游导览系统,在景区主要街道、车站、广场、交通路口增添规范化、标准化旅游信息标识,方便游客出行。三是完善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旅游全过程的指引、通信、金融、医疗、环卫、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便民服务,鼓励景区推出更多优惠和便民措施。以市场为导向,多元化发展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客栈等食宿设施,以满足不同旅客需求。四是改善全县城乡环境,继续加大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绿色行动工程工作力度,以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下决心搞好城乡环境整治,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将农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形成以观光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游为主导、特色文化游为补充的旅游多元化,尽快实现永胜旅游产业零的突破。
强化资源融合,形成全域发展合力。一是推进旅游与时尚的融合,着力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展示于一体的时尚创意文化旅游新群体。二是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深入挖掘县内历史文化。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边屯文化、毛氏文化和他留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切实发挥其理论指导功能,另一方面加大对这三种文化的产业和产品创制力度,使其在整个旅游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推进旅游与生态的融合,依托县内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首先以片角、涛源、清水、程海、三川的几大景点为基地,开发生态旅游,然后逐步辐射全县。四是推进旅游与农业的融合,以惠民富民为根本,将水、林、果、花优化组合,紧扣“生态”“绿色”“养生”“休闲”“慢游”等时尚元素,发展乡村旅游。五是推进旅游与工业的融合。结合县内实际,发展微藻工业文化游、生物资源产品主题公园等。六是推进旅游与商贸的融合。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特色商业街区,促进旅游购物消费。
营造浓厚的全民参与创建良好氛围。加强宣传教育,真正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使旅游业成为全县人民共同的事业。一是确立边屯文化节,并以之引领和开发其他地方和民族特色节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县内现已开启的他留文化节、梨花节、荷花节、石榴节等特色节日的质量和影响力。二是强化规划、景点、线路、产品的包装和推介,加强项目的招商引资,用优良的项目、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吸引各种资本投入永胜的旅游发展。三是组建强有力的宣传队伍,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开展系统、广泛的宣传,形成浓厚的旅游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