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2017-04-11
特别策划
文件摘要
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
坚持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摘自2014年2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
着力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发展,筑牢志愿服务组织基础。鼓励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引导民生和公共服务机构开门接纳志愿者,形成志愿服务工作合力,扩大志愿服务社会覆盖。
——摘自2016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
延伸阅读
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原名雷正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1962年8月15日 在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因此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国际志愿人员日
1985年,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0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自1981年起同该组织合作。
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1993年,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在青年一代中发扬光大”。当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已广泛为社会所接受。
微型评论
时代需要弘扬志愿者精神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上海职工志愿者活动,一年四季开展,让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温暖。
世上有幸福的人,也有苦恼的人。苦恼的人期盼得到帮助,摆脱苦恼。而职工志愿者正是一群不求回报帮助他人的甘于奉献的人,他们在扶弱助残、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各个领域默默助人。他们高举着一面旗帜,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精神是提升自我与服务社会的统一。职工在参与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使社会、企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与此同时,投身于志愿者服务行列的职工,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己的精神获得了满足,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志愿者精神中的“进步”二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时代需要志愿者精神,也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当我们正在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志愿者精神也将得到极大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