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最新进展*

2017-04-11刘正妙褚贻炜

实事求是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研究

刘正妙 褚贻炜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湘潭411201)

2016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最新进展*

刘正妙 褚贻炜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湘潭411201)

毛泽东非常重视社会建设,毕生致力于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2016年研究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文章有110余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公平正义思想、处理社会矛盾思想、民生思想、社会治理思想、发展社会事业思想的研究等方面。已有研究为深化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过,以下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一是研究领域可往更细致、深入的方向推进;二是要进一步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三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展开研究。

毛泽东 社会建设思想 研究述评

毛泽东非常重视社会建设,毕生致力于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完全适应的问题,积极推进以社会治理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建设方略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被学界持续关注和重视。2016年,学界对毛泽东社会公平正义思想、处理社会矛盾思想、民生思想、社会治理思想、发展社会事业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2016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概况

通过检索超星发现数据库和读秀数据库,2016年没有出版专门研究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著作,有4部著作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某些方面有所涉及或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抗战时期的毛泽东》(曹应旺著)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和发动根据地军民进行大生产运动的社会建设方略。[1]《毛泽东的人民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戴立兴著)指出,运用民主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毛泽东提出的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是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非常重要的内容。[2]《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韩毓海著)论及了青年毛泽东基层社会治理思想。[3]《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沙健孙著)探讨了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土地革命思想,认为毛泽东找到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分配土地的办法,使农村根据地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

2016年,有115篇期刊论文论及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但是仅有3篇学术论文较为系统和全面地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专门研究。苑芳江的《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诉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之中。具有以下价值意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中国化,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统一,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方向新、胡艳辉的《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演进及其内在逻辑》提出,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主线鲜明,内在逻辑特征突出,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并逐渐丰富的过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历程,是永不褪色的思想瑰宝。[6]周金堂、李春耕的《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社会工作思想》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面对旧的社会制度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毛泽东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做好社会工作的思想,如:坚持“四面八方”的经济政策,用和平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践行党的宗旨,注重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倡导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等等。[7]

二、2016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基本观点

1.关于毛泽东社会公平正义思想的研究。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毛泽东一生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都特别关注和重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毛泽东社会公平思想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理论上源自对马列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文化上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批判与继承,实践上源自对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有益探索。[8]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内涵相当丰富,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观点: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实现共同富裕估计需要一百年时间;强调社会公平原则,坚持走避免贫富差距扩大的相对平均的发展。[9]

毛泽东的大同观充分体现了他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1921年初信仰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常用“大同”“大同境域”“世界的大同”“大同世界”“地球大同”和“五洲同”等术语表达“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在毛泽东那里,“大同”往往就是共产主义。“大跃进”运动中,毛泽东指导兴办人民公社时常常所强调的“大同”主要代指共产主义理想。只是,他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者对平等自由和饱食暖衣的追求等因素。毛泽东早年的大同观或传统的大同思想,虽然被后来的“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突破、超越”,但是十八大以来,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新形势下的伟大实践这一前提下,在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应当汲取毛泽东大同思想中的科学因素,至于大同思想中的消极部分则应逐渐“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清除出去”。[10]

毛泽东非常重视在维护妇女权利过程中促进社会公平。毛泽东早年维护女性权利的思想基于对中国传统和现实的批判,同时吸收了不同思想流派的精髓,从而开创了其独特的关注于婚姻和生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立足于自由意志和人格的实现特别强调反对包办婚姻,实现恋爱和婚姻自由。他希望在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基础上,真正使女性自由意志得到尊重。他还深刻地意识到,女性要实现自立,只有自由意志和人格是不足的,还需要经济上的独立和生育解放。早期毛泽东的女权主义思想充满了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精神,对于改善私人领域不平等性别关系以及婚姻和生育的去商品化具有积极意义,也将启发我们继续思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1]

2.关于毛泽东处理社会矛盾思想的研究。社会矛盾处理不当会危及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对社会发展起到消极影响。但是,社会内部矛盾如果能够得到正确处理,就会推动社会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推动社会前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推进,许多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以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就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关于处理社会矛盾的思想引起学界高度重视。

科学认识和评判社会阶层是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1925~1929年,毛泽东对雇农这一群体的生产活动及其对革命的态度作了仔细全面的调查分析,试图对雇农阶级归属作出科学判断,充分处理好各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为中国革命顺利开展打好基础。这段时期,毛泽东对雇农的阶级归属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他既提出过雇农属于农民阶级的论断,又曾将雇农划归为工人阶级,而后逐步作出雇农属于农村工人阶级的判断。对此我们可从传统、现实与策略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中国传统将雇农划分为农民和马列主义将雇农划分为农村工人之间的话语冲突,使得雇农是“农”亦是“工”有其传统依据;第二,中国不发达的经济状况与雇农处境的复杂性使得雇农为“农”有其现实根据;第三,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合法性策略诉求使得雇农为“工”有其实践必要。不过,在1929年以后,毛泽东逐渐形成稳定的判断:雇农是属于工人阶级,与城市工人一起是无产阶级的重要组成。这既反映了毛泽东对马列主义信仰的理想性考虑,又体现了他应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战略性考量。[12]

八大前后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结论,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但放在当时的认识水平和历史环境来看,放在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解和构想中来看,毫无疑问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结果。他关于基本矛盾的分析,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同时,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也对我们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启示意义。[13]总之,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中国实现拨乱反正,践行改革开放政策,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哲学依据;他对社会主义建设方法的探索,为创立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路线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依据。

毛泽东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思想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经典文献本来就是毛泽东在广泛调研、吸取大家智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即是说,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其他领导人的付出和贡献。例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951年6月,刘少奇就曾讲到:“矛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根本上敌对的不能和解的矛盾;另一类是在根本上非敌对的可以和解的矛盾。”1954年,邓子恢进一步发展刘少奇的思想提出“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概念:“应该认识这些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而不是敌对的矛盾”。[14]

毛泽东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思想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如何研究社会思潮有着以下启示:正视矛盾客观存在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社会思潮研究的前提;正确分析矛盾性质是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15]我们从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读偏差中应吸取经验教训:要正确地对待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不能照搬照抄,不能搞教条主义,而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执政党应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搞建设应坚持同一哲学,把社会基本矛盾视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全面分析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驾驭发展方向。[16]

3.关于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研究。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引起学界高度重视。2016年有7篇题名中包含“毛泽东民生思想”的论文,这些文章的具体观点有:

毛泽东民生思想与实践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投射出时代的气息,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为民生的改善确立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思想保障。第二,重视经济发展,强调经济建设能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第三,重视文化建设,强调改善群众精神生活,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学习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与封建思想作斗争。特别是领导确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正确处理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和促进文化繁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四,坚持号召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利益为追求,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17]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具有如下鲜明特色:一是着眼“大民生”。毛泽东十分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分析解决民生问题,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中都特别强调民生问题,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民生目标。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大民生”观,处处把“体现和满足群众贴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找到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佳途径。二是解决“小问题”。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体现在落实改善群众生活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在他的各项决策之中,时刻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建立“好制度”。毛泽东认为,没有好的稳定的制度,就无法持续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改善和发展,也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因此,他在医疗卫生、就业、教育、交通等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进行了艰辛探索,领导制定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打下了制度基础。四是要实现“更公平”。毛泽东所追求的民生公平,不只是规则的平等,也不只是分配方式的平均主义等,而是实质上的平等。[18]

在新形势下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内容。特别是,当今中国改革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民生问题日趋复杂,其内涵也在不断随着建设实践推进而丰富,深入研究毛泽东民生思想与实践对于加速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如下启示:从宏观方面来讲,改善民生应从执政合法性及执政地位巩固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审慎变革生产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地解决民生问题;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改善民生作为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以民生为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17]从微观方面来讲,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与方式,从制度出发;要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出发,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社会权利。[19]

4.关于毛泽东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治理研究引起学界高度重视。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14年以来,每年发表的标题中含有“社会治理”的期刊论文都在1 000篇以上。2016年,虽然没有检索到标题中含有“毛泽东社会治理”的论文,但有研究者对毛泽东农村社会治理思想和边疆社会治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1956~197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从农村合作化高潮转向农业生产高潮的产物。它从酝酿、提出到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其间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凝聚了毛泽东的巨大心血,体现了他对农村社会治理的思考。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中国农业和治理农村社会问题的思想对乡村建设派措施的超越主要体现为:第一,《纲要》并非只立足于农村经济建设,而是赋予合作社以政府的大部分职能,即通过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和资金进行属地管理进而对农村进行综合治理。第二,毛泽东是在选取优先推进工业现代化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社发挥“组织起来”的优势在推进农村工业、工农业并举的同时,实现《纲要》谋划的工农业互促互进、城乡协调发展。最后,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毛泽东着力于全面治理中国农村内外环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复苏农业经济或兴办教育。[20]

《1956~197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阐述了培养新型农民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思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目的是改变农村生产关系,但随着合作化运动不断推进,提高农村生产力的要求被日益重视。在如何培养新型农民上,当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农村中的文盲较多。因此,《纲要》专门把扫除农村文盲列为第29条。除了提倡新型农民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外,《纲要》第38条还强调提高农村青年的劳动积极性。此外,《纲要》还要求广大农民要勤俭办社、勤俭持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等新的要求。《纲要》提出的新型农民培养目标和任务,反映了党在农民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前瞻性。新时期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牢固树立“农民富”的观念;深化农村地权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政府要大力培养职业农民,要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他们。[21]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是毛泽东致力于吸取、反思和消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并探索从制度上调整和完善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背景下领导制定的又一个蕴含丰富农治思想的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起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和革新乡村社会;属地合作式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社队企业,尝试避免西方曾经历过的工农、城乡发展面临的困局,等等。这些思想及其实践对于当今农村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22]

与重视农村社会治理一样,毛泽东非常重视边疆社会治理,特别是西藏社会稳定秩序的构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一个战略家的雄才大略对西藏社会稳定秩序的构建作出了具有深远影响和长远意义的战略思考与布局。一是作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二是提出西藏社会改革的基本思路:谨慎对待西藏社会改革,等时机成熟后再谈全部实行社会改革的问题。三是倡导实行汉藏和睦平等的民族团结政策。四是亲自指导西藏的社会建设工作等。这不仅对西藏当时的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23]

5.关于毛泽东发展社会事业思想的研究。当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已到非抓不可的时候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中央不断强调要形成社会事业发展的合力,办好社会事业,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事业问题引起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围绕毛泽东的社会事业思想,学界开展了持续的探讨。

关于毛泽东发展教育事业思想的研究。2016年,中国知网发表了41篇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文章。其中,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有学者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毛泽东关于教育性质、教育功能、教育宗旨、教育方法(教劳结合)以及知识分子问题等重大教育理论问题的思考,并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对教育工作的论述也非常丰富、独到和深刻,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教育思想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思考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遗产,不仅有益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进行的独特探索和走过的曲折道路,也有利于今天的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中借鉴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服务于当前和将来中国社会的教育改革与创新。[24]

关于毛泽东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思想的研究。建国后,毛泽东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从党的历史看,是毛泽东对自己在民主革命时期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一贯做法的发扬光大;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看,是毛泽东在发出开展“技术革命”“向现代科学进军”等号召之后的必然举措;从现实的困难看,是毛泽东对提高中央委员会的领导能力的殷切期待;从国际社会的影响看,是毛泽东善于借鉴国外经验的结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科学技术进行了殚精竭虑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从解放生产力、避免再度挨打、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高度来看待问题;以技术革命为党的工作的着重点,并制订、落实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大力协同;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并且敢于打破常规;造就宏大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把政治和技术结合起来,做到又红又专。毛泽东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思想有着以下启示:必须坚持和改善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25]

关于毛泽东适度发展福利事业思想的研究。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产品扣除”理论和列宁“国家保险”思想,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精髓,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事业建设思想,其主要观点在建国前后是一贯持之的。毛泽东适当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是社会福利事业与中国生产力水平要相适应。其次是合理适度和循序渐进的福利建设原则。第三是福利事业建设统筹兼顾和适当安排的原则。第四是政府扶助、自力更生相结合的福利建设原则。毛泽东领导下的适度社会福利建设,将福利事业置于党、国家与社会三者协作互动的系统中,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又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26]

关于毛泽东医疗卫生事业思想的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医疗卫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他既强调医疗卫生工作要尽可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特别注重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也体现在他强调医疗卫生实践要依靠和教育广大人民,创造性地培养大量赤脚医生;同时还体现在他强调医疗卫生工作要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中西医。毛泽东的医疗卫生思想对今天我们办好医疗卫生事业有着以下启示:在思想认识层面,必须始终坚持医疗卫生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制度设计层面,医疗体制改革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医疗卫生工作者应该牢记使命,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27]

三、2016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评析

通过对2016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研究特点:研究范围较之以前有所拓展、问题意识强烈,青年研究人员不断增多,注重宏观向度的分析与“相关性”研究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成为今后深化研究的努力方向:

1.研究领域可往更细致、深入的方向推进。通过梳理2016年研究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文献发现,很多学者都会详细、深入地分析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探索,但不少学者都有意或无意地回避分析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另一方面,在研究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时,有些领域仍有待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处理社会矛盾的思想、社会公平公正的思想、民生思想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一直是研究重点和热点,但是毛泽东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换言之,学界在注重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考察的同时,微观审视也应不断推进。

2.应当进一步运用好科学的研究方法。2016年,学界就如何深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从方法论角度进行了探讨。有学者从批判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出发谈到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需要实现从理论原则到思想方法的双重推进。[28]有学者认为,要解构和有效批判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培育毛泽东研究上的理论自信;第二,不断拓宽毛泽东研究领域,将毛泽东研究推向面向未来和世界的开放境界;第三,系统辩证地掌握和利用史料,不要失实地夸大负面性史料,也不要不加鉴别地肯定正面性史料,要在生活的历史环境和完整逻辑中收集史料,鉴别史料,运用史料。[29]有研究者提出学科交融是推进毛泽东和毛泽东研究的必然大势,要进一步引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升毛泽东研究的学术含量。[30]以上观点对深化毛泽东研究不无裨益,同样也应成为当前深化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着力点。

3.注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展开研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视角推进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关键是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展现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勾勒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变迁过程;廓清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主体;揭示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主题;理清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与其后党的主要领导人社会建设思想的关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强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主要指的是建国后的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同样,我们也可以将整个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研究置于更加宏观的范围即中国社会思想史发展的历程中加以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特质,也有助于给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以公正评价和应有的历史地位。

[1]曹应旺.抗战时期的毛泽东[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6.

[2]戴立兴.毛泽东的人民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韩毓海.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

[4]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苑芳江.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J].学习与探索,2016(05).

[6]方向新,胡艳辉.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演进及其内在逻辑[J].毛泽东研究,2016(05).

[7]周金堂,李春耕.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社会工作思想[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8]马纯红.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渊源及其实践探索[J].毛泽东研究,2016(04).

[9]文建龙.毛泽东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及其评价[J].攀登,2016(01).

[10]陶季邑.有关毛泽东大同观的三个问题——与李爱华先生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2).

[11]高碧叶.青年毛泽东的女权主义思想述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06).

[12]朱亚坤.传统、现实与策略:毛泽东有关雇农阶级归属判断再认识——基于对毛泽东1925~1939年间有关文本的扩展解读[J].人文杂志,2016(09).

[13]陈晋.奠基和探索: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读《毛泽东年谱(1949~1976)》后的考察梳理[J].毛泽东研究,2016(01).

[14]刘正妙.毛泽东与中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解答——以八大前后的探索为例[J].毛泽东研究,2016(04).

[15]马春玲.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社会思潮研究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

[16]叶胜红.从毛泽东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关系的一处解读说起——以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17]唐任伍,范烁杰.毛泽东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01).

[18]韩喜平,巩瑞波.论毛泽东的“大民生”观——兼谈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几个关键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6(04).

[19]许川川,苑芳江.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继续教育研究,2016(04).

[20]尹胜.《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与民国乡村建设的比较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

[21]任军莉,周佳.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与我国新型农民培养[J].现代哲学,2016(05).

[22]尹胜.《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蕴含的毛泽东农村治理思想论析[J].党的文献,2016(06).

[23]张俊国.建国初期毛泽东与西藏社会稳定秩序的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24]石中英.重新思考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遗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03).

[25]林怀艺,王轲.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的探索与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

[26]严运楼.毛泽东的适度福利思想及其实践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02).

[27]王占宇,尹俊芳.试论毛泽东医疗卫生思想的群众路线特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08).

[28]张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当前深化毛泽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29]韩步江.毛泽东研究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认识论“症结”[J].学术界,2016(01).

[30]祝彦.2015年度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06).

A841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5.21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项目编号:16YBQ031);湖南省党建基地项目“‘四个全面’战略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6DJYJY01);湖南省毛泽东研究中心重点委托项目“2015年毛泽东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项目编号:16MZDYJZWZ03)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月明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