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互动缓冲间
——郑少雄著《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述评

2017-04-11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汉藏康定土司

刘 翀

★康藏研究★

文明互动缓冲间
——郑少雄著《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述评

刘 翀

作为汉藏交流的桥梁,康定的文化复杂而又多彩;而身为变革时代的康定土司,甲宜斋的一生更是波澜曲折。而此文将以郑少雄先生的《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一书为基础,通过对康定文化的复合性、明正土司权威的中间性的分析并结合末代土司甲宜斋的人生史来揭示汉藏之间那个复杂的社会内部机制。并在总结以往有关明正土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角度对该书展开学术评析,同时结合目前的民族关系现状来浅谈笔者的现实关怀。

康定;明正土司;甲宜斋;人生史;汉藏之间

郑少雄《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一书,以6章十几万字的篇幅,在政治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的大视角下,结合人生史的研究方法,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曾由土司制度主导下的康定世界。读完之后,对该书研究视角之新颖、内容文字之详实还是感受颇深,故作以下寥寥几千字以记笔者的所得、所感与所思。

一、复合的文化与折中的权威——明正土司的双重政治身份

作者通过梳理康定的地方神话与历史脉络阐述了康定的“文化复合性”特征。一方面,康定地处川藏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被西藏神权世界视为“文明边缘”,又被中原世俗王朝看作“化外之地”,被区分于汉藏两大“文明之外”。另一方面,《康定情歌》背后寓意深刻的故事和康定城复杂的形成发展过程,又让康定的地方文化深深打上汉藏文化的双重烙印,使其被纳入汉藏两大“文明之己身”。康定社会这种“既被区分于文明之外,又被纳入文明之己身”的特点,在明清时期遇到了中央王朝在汉藏之间实行茶马互市的历史契机,使康定正式以一个汉藏“文明中介者”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也正是这种身份决定了康定政治权威——明正土司的种种特征。

明正土司这股康定地方政治力量起源于元,形成于明,而在康熙皇帝平定“西炉之乱”以后,明正土司在汉藏之间的关系模式就基本奠定了下来。

康定作为川藏大道上的生态分界点,因为中原王朝的茶马互市政策而被赋予了“汉藏贸易港”的历史地位,而作为中央在这一地区扶持的政治权威——明正土司,也为中原王朝保持在藏区的政治存在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一,土司在康定城外下辖的各级千户、百户、头人组织起来的运输系统——“乌拉网络”,保证了帝国的政治军事势力可以深入藏区;其二,土司在康定城内下辖的各级贵族组成的贸易中介力量——“锅庄系统”,保证了汉藏贸易的间接达成。土司的权威直接来自于中原王朝的象征性授权,而土司的存在也服务着中央对边疆的控制,从这一点上来看明正土司似乎和内地的地方官员一样,被当作一个中原王朝的施政代表派驻在这座汉藏桥梁上。

但是,地处西藏神权世界的边缘,康定社会普遍保持着对喇嘛教宁玛派的信仰;面对拉萨格鲁派势力的扩张,中央王朝的援助往往鞭长莫及。正是这样特殊的历史与生态情景让土司的权威彰显出了它的另一面,即当中央王朝赋予给土司的权力无法让他在康定保持绝对权威时,他就必须从宗教世界里为他的权力寻找神学依据。于是出现了土司衙门与土司家庙的紧密结合,土司家族的成员“拿起铃铛是活佛,放下铃铛是土司”,这一切的一切都给土司的权威打上了神学的烙印。

中央王朝的政治需求,让明正土司被赋予了康定行政首脑的地位;而西藏世界的宗教影响,又让土司家族兼任着康定宗教领袖的身份。“汉藏结合,政教合一”,这就是明正土司权威的中间性,让明正土司作为“文明的中介者”长久地立足于汉藏之间。

二、多元时空的穿行者——末代土司的人生史

土司政治身份上的双重性,在末代土司甲宜斋任期内的政治活动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甲宜斋作为中央王朝的朝臣,他安边靖民,追随帝国的事业,协助清王朝平定泰宁事变与巴塘事变;甚至攀附皇族血统,以期在帝国的政治系统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另一方面,当改土归流迫近,土司的政治存在受到威胁时,他的野性便暴露出来,倒向西藏,试图借助关外喇嘛的力量来对抗中央王朝在康区的政治变革。但是他反抗的目的并不是想脱离中央王朝的控制,而只是想恢复他与中央那曾经的从属地位。

甲宜斋对中央王朝的亦忠亦叛,被作者形容为土司的“钟摆模式”。而实际上纵观整个明正土司的历史,土司正是在中央王朝和西藏地方政权这两股力量之间进行左右摇摆以获取生存空间并逐步提高其政治地位的。

辛亥革命后,旧的土司制度不复存在,但康定新的政治秩序却未真正建立起来。面对已革土司甲宜斋,新政府不得不将他吸收到行政体系中来。在民事纠纷中,他替代地方法庭充当调解人;在运输工作中,他组织各级保正维持乌拉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当川藏之间发生军事摩擦时,他被派作汉藏使节推动双方和解。总之,土司的旧权威与地方性知识系统在民国政府治下的康区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正是土司政治作用的延续,也让甲宜斋成为了川边复杂矛盾的焦点。因为有叛乱的前科和在康区特殊的影响力,土司被边疆官员视为对新政权的巨大威胁;因为与关外劫掠者的特殊关系,吐司又引起了汉族商人的敌视;因为在川边新政府里尽职尽责的工作,吐司又被西藏强硬派列入了诅咒的对象。这一切的一切注定了土司的高调死亡,因为只有他的死才能让康区新兴政治势力获得利益表达空间;只有他死得高调,才能宣告土司历史的结束,让新的边疆进程得以开展。

三、作者的结论——汉藏关系的再理解

作者通过勾勒康定的简史,表达了康定文化的“复合性”;通过回溯土司家族的发展历程,塑造了土司权威的“中间性”;最后凭借对末代土司人生史的恢复,进一步推进了对康定土司的认识。作者在他的结论中指出康定土司权威具有二元性,一元来自汉地,来自汉地的权威以土司衙门为象征;一元来自西藏,来自西藏的权威与家庙、喇嘛紧密相连。这种权威上的二元性是土司制度能够维持下去的内部动力,而一旦来自汉地或西藏任何一方的外部力量想打破这种权威的二元性,明正土司便会在中央王朝和西藏政府两股力量之间开启它的“钟摆模式”。所以当拉萨格鲁派势力东进时,土司表现出对中央王朝的无比忠顺;当改土归流迫近时,土司则会倒向关外的喇嘛而暴露出他的野性。作者指出了正是明正土司通过“钟摆模式”维系的这种“二元性”,使康定成为了一个缓冲汉藏文明的过渡带,它既维持了中原王朝与西藏地区的历史联系,又使双方保持了一个舒适和谐的交流空间,从而抑制了大规模的文明冲突。

四、新思路与新方法——关于该书学术价值的评析

以往对明正土司的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以往成果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历史文献为主,而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则比较少,研究方法的单一对于以后跨学科、多领域、多角度的研究明正土司极为不利。而《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的作者能在政治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下,运用人生史的研究方法,结合田野调查结果来研究康定的明正土司,并借用巴特的“互动论”、利奇和拉铁摩尔的“钟摆模式”等人类学概念来揭示在历史上汉藏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土司制度在我国民族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这在明正土司的研究领域里,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1979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藏彝走廊”这一学术概念,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这个走廊是东方的中华帝国和西边的西藏喇嘛教神权统治体这两个文化实体的竞争地,而生活在这片竞争地上的藏族支群——“康巴人”也开始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一系列研究康巴人历史文化的学术作品相继诞生,如林俊华的《走廊上的秘境》、格勒的《康巴史话》等。但这些作品多重在对康巴人自身的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探讨,而对康区在汉藏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却缺乏系统研究。而郑少雄老师在这本书中选取藏彝走廊的中心——康定,作为研究对象,巧妙地运用了王铭铭先生提出的“中间圈”概念,对康定土司的“文化复合性”和“权威中间性”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康区在汉藏这两个文化实体之间的所起到的过渡作用,从而向我们展示了汉藏之间那复杂深入的往来互动。郑老师的这部作品,它不仅推动了学界对康巴族群的深入研究,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克服了按民族单位进行孤立研究的局限,为以后的学者以全新的思考方式来研究我国的民族关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该书作者在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中,曾三次前往康定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和文献采集工作,从康定的街头巷尾访问了上百民名来自各阶层的康定人士,记录下约30万字的口述资料。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了清末驻藏大臣日记、外国传教士回忆录、康定地方志书乃至清末川滇地方档案中的政府往来文书等珍贵文字史料。作者所做的这些材料搜集工作,为康定的地方史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五、文明接触中的缓冲——基于该书的现实感悟

传统意义上的藏区可分为康区、卫藏、安多三部分,而作为汉人世界与卫藏的中间地带,康区长期以来处于不同民族的杂居状态。在土司制度主导康区的时代,中央王朝通过土司这一纽带与西藏神权世界保持了稳定的臣属关系,使汉藏这两大共同体通过康定的土司这个纽带无须直接接触即可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到了清末民初,随着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延续七百年的土司制度被废除,与之相配套的茶马互市制度、乌拉运输制度也随之消亡,没有喇嘛教信仰的汉族流官开始管理康区。这一切都意味着汉藏之间那个曾经和谐的互动空间逐步消失,汉藏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但是紧接而来的是1912西藏驱汉、三次川藏内争、乃至新中国建立以后发生在藏区的一系列民族问题,我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和清末民初开始的汉藏关系接触互动方式的变化有关。

当然,笔者在这里并不是想否定过去在康区实行的现代化政治变革的意义,而是想强调在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同文化实体之间建立文化缓冲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对于进入该共同体内部的他者具有天然的“排斥性”,而如何避免让这种“排斥”发展为“冲突”,则有赖于社会内部建立相应的文化缓冲。在这一点上,明正土司这一缓冲就做得很成功,他通过锅庄制度维系着汉藏之间的茶马贸易,通过乌拉制度保证了帝国与藏区的行政联系,又通过土司衙门与家庙这两个权力载体保证了中央王朝的影响力与藏区神权世界的影响力在康定同时存在。它使藏区与汉区既保持了各自文化的个性,又使两者维持着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稳固的统一体,维护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在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今天,发生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层出不穷的民族问题,我想究其原因也正是因为没有在各民族的交往中发挥文化缓冲的作用。实际上,民族作为人类文明最天然的形成因素,是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为追求经济建设而促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无限制的空间互动是不可取的,对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应适当的限制内地移民,而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已有汉民族移民区内(如新疆建设兵团)推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教育,让这些汉族移民区成为能够为双方所认可的文化缓冲带,再以缓冲带为纽带循序渐进推进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涵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差异性造就了我国各民族交流的复杂性,但正是在这种复杂而漫长的民族交流过程中,我国的各个民族文化共同体通过以康定为代表的交流纽带玉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郑少雄.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2]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石硕.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 [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4](英)艾德蒙·R·利奇著,杨春宇、周歆红译.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对克钦人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0年

[5]李松松、马廷中.近30年来明正土司研究回顾与前瞻 [J]. 民族学刊, 2015年第6期

Civilization Communication Through a Buffer: A Review ofKangdingNativeChieftainbetweentheHanChineseandTibetans-ALifeHistoryoftheLastMingzhengChieftain

Liu Chong

As a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Tibetans,Kangding's culture is complex and colorful. As the last chieftain of Kangding, Jia Yizhai endured a lot of changes and frustrations. This article, based on Mr. Zheng Shaoxiong's book,theKangdingNativeChieftainbetweentheHanChineseandTibetans, reveals the complex social internal mechanism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Tibetans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compound Kangding culture and intermediateness of Mingzheng chieftain's authorit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life history of Jia Yizhai.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comment on the book from the academic perspective.

Kangding; Mingzheng chieftain; Jia Yizhai;life history; the Han Chinese and Tibetans

K281

A

1674-8824(2017)05-0019-04

刘 翀,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史方向研究生。(云南昆明,邮编:650504)

[责任编辑:林俊华]

猜你喜欢

汉藏康定土司
Three New Species of Diploderma Hallowell,1861 (Reptilia: Squamata:Agamidae) from the Shaluli Mountains in Western Sichuan,China
2014年四川康定MS6.3和MS5.8地震的应力触发研究
康定:作家们的原乡记忆和故乡神话——以“康定七箭”的乡土小说为例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2《步辇图》:初唐汉藏关系图录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汉藏姐妹一家亲
走进康定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