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创新思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调研
2017-04-11杨大斌,罗渝滨
近年来,攀枝花市东区人社局牢固树立“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观,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创新思路,开拓进取,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调研工作。
抓好排查,注重分析,把握隐患苗头
区人社局坚持每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摸清底数,厘清重点,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判。通过排查,分析梳理出6大类矛盾纠纷隐患突出群体,初步厘清了工作重点与努力的方向。
一是部分企业受“去产能”转型升级与环保督查关停并转等因素影响,下岗分流人员增加较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能劳动者短缺问题更加凸显,非技能劳动者就业会更加困难。三是精准扶低工作任务艰巨,因病、残疾等群体帮扶难度大。四是社保领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后有关养老保险费补缴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五是农民工在元旦春节期间讨薪集中,存在一定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隐患。同时,有的农民工讨薪手段趋于极端,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调处化解难度增大。六是个别信访人信访行为过于偏激,缠访、重复访、越级访上升。
分类施策,注重化解,确保工作成效
稳定部分国有企业下岗分流群体。一是做好国企改制下岗职工、受企业“去产能”转型升级与环保督查关停并转部分企业分流职工的就业帮扶工作,及时为下岗分流人员办理失保金领取和缴纳职工医疗保险。二是与大企业联手,共同化解企业在改制改革中产生的矛盾。制定《国有企业下岗分流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与辖区攀钢、钢企等大企业积极沟通,共同研究矛盾纠纷化解办法。三是启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对奥林匹克电商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区商务局、运营商沟通协商,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建立并启动运行东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四是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举办第三届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与成都市成华区就积极落实两地共享的就业服务、推进两地共享的扶持政策等内容加强区域合作。
稳定就业技能欠缺群体。采取“定向式”和“订单式”培训方法,以市场和单位用工需求为基准,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挂钩,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政策帮扶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稳定社会弱势群体。一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招用就业困难对象,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二是组织精准扶低工作。组织东区精准帮扶就业专场招聘会,制定《东区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援助工程补贴办法》,开展低收入人群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积极搭建求职和用工服务平台,组织就业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攀枝花市东盟国际商贸创新创业项目推介会等大型公益现场招聘会。
稳定劳动社保历史遗留问题群体。
一是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针对新、老政策并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与市区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市区两级政策的衔接。二是进一步解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对补费群体的社情监测,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三是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按时间节点分项目开展相关补偿问题,促进被征地人员参保。
稳定农民工讨薪维权群体。一是强化法律宣传。通过法律“七进”广泛深入宣传《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劳动者依法正确维权。二是逐步完善劳动维权长效工作机制。以“两网化”管理为起点,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特色亮点工作为突破口,以台账和档案建设管理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了“1645”管理格局。三是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等专项行动,制定《攀枝花市东区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攀枝花市东区关于开展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相关工作的通知》,建立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积案包案责任制,切实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积案。
稳定信访群体。一是重视信访信息排查。密切关注热点难点和社情民意,对可能出现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早分析、早排查、早疏导、早化解,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二是超前化解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三是加强对老上访户的跟踪回访,了解其生活、思想状况,想方设法处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