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国际经验及对民族地区的启示
2017-04-11保承军岳桂杰
保承军 岳桂杰
(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国际经验及对民族地区的启示
保承军 岳桂杰
(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我国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借鉴各国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的成功经验,我国民族地区应从完善相关政策,重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执行力等方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吸引力 国际经验 启示
一、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一)纵观国际: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也曾经或正在面临着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04年加入欧盟的10个新成员国中,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吸引力在刚进入21世纪的前几年一直在下降,学生的招生情况及毕业情况均不乐观。
德国职业教育吸引力在上个世纪末也曾面临着减退的问题,双元制在当时虽是“在国内是骄傲的源泉,在国外则是模仿对象”[1],但也出现了以下三个问题:双元制无法跟上市场和行业变化的速度;双元制内部对其需求和必要性的看法出现分歧;双元制所需费用太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双元制的进一步发展,使德国职业教育出现了下滑的状况[2]。
英国因其教育传统的问题,一直以来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人们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存在偏见,使得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比较困难[3]。同样,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也曾一直不被人们所认可,导致技能型人才供给缺乏的状况。[4]此外,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同样不为人们所接纳。在韩国,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曾首选普通高中,而把职业教育作为“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
(二)概览国内民族地区: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
近年来,国家从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职业教育政策,这些政策对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吸引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仍然不高,可见其执行效力和初衷还相差很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低,招生困难。从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分流选择上看,很少一部分学生或家长愿意选择中职院校,中职生源多数是学生无法考上普通高中的无奈选择,使得职业学校成了“差生”的“收容所”。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学生无法进入高等学术教育之后的无奈选择。与高等学术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没有竞争优势。三是优秀师资匮乏。主要表现在:1.师资专业结构比例失调,文化课教师人数多,而专业课与职业技能课教师少。2.缺少双师型优秀教师,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优秀师资尤其双师型教师一直得不到有效补给。3.对准教师而言,职业教育吸引力严重缺失,由此造成职业人才培养缺少后劲。4.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缺乏稳定的经费投入,教学媒体硬件与软件均难以跟进。5.课程设置缺乏地区特色,致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就业率低。
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国际实践与经验
近年来,欧盟成员国发布了一系列的宣言、报告,旨在提升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2000年3月在葡萄牙里斯本一致通过《里斯本战略》,提出到2010年把整个欧洲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经济体;2002年11月,欧盟31个与会国推出《哥本哈根宣言》,提出通过在职业教育和培训走向一体化发展的策略;2004年,欧盟理事会推出《马斯特里赫特公报》,再次强调要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吸引力;2006年在《赫尔辛基公报》中更加强调了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吸引力的重要性,提出要给予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社会形象、地位与吸引力更多关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如实现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代化,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实现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和机构的高效管理等[5]。
德国从1993年起,对助推德国实现经济腾飞的职业教育就开始了攻势行动,德国科尔政府提出了包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在内的职业教育改革计划。2003年由政府发起,多个部门参与,深入企业进行游说,宣传国家的职业教育相关方案和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力度,向企业提出了增加培训席位要求,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时间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质量。2006年德国组建了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团队”,旨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对策意见和行动建议,并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其他形式职业教育之间的通道。此外,德国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年轻人给予了充分关注,通过有目的的转岗培训、改行培训使其获得新的职业资格,完成了从失业到重新就业的平稳过渡。
同样,英国政府也强调青少年职业教育的地位,为增加14~19岁人口同时获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机会,英国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课程体系适应个体需要,为所有年轻人提供充满挑战性的项目,为其以后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增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英国专门为高等职业教育设立了一种基础学位,类似于高级技师,按照雇主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进行培训,这是接受学徒培训或其他工作本位学习的年轻人的一个主要升学途径。此外,英国还重建了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与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统一认可的职业资格,形成独特的职业教育体制。1993年,英国将35所专科技术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挪威,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教育部对学生加强生涯或职业指导和咨询,为他们提供一些专业化发展与实践活动方面的信息,增加其选择机会,并建立教育与职业指导合作网络,目标是增加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选择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教育成就。另外,挪威政府为提高年轻人与成年人学习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机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强调地方自治性与个人选择性。为减少辍学率,提高中等较高层次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的毕业率,为职业教育和培训路径建立了一个基于广泛基础的更灵活的框架,使学校、学生、培训机构与工作场所均能从中受益,使每个学生均能获得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
根据以上各国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的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国际共同经验。
第一,健全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保证职业教育的地位。从欧盟各国及其它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完善的职业教育政策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保证。这些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无不与推行一系列的“计划”与“战略”有关。职业教育政策健全,质量得到保障,吸引力自然会增强。
第二,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和咨询是挪威教育部引进的一种制度,为学生向中等后教育过渡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在课程中设置学生生涯指导模块,并专设指导教师岗位,让学生享受优质的职业服务,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职业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就业信息,以减少对未来发展路径的迷茫,以便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明智选择。
第三,实现职业教育层次上移,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若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使学生在教育与职业生涯水平上得到提升,则一样会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满足人们继续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公平向上发展的机会,职业教育和培训就能和其他教育形式一样具有吸引力。如在奥地利、德国,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的晋升机会比仅具有学术教育文凭的学生要更好。
第四,营造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严格执行就业培训与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落实就业准入门槛,要保障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技能人群的基本权益;形成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保障技术工人的社会与经济地位;重视职工的在职培训,以提升技术工人的生涯发展,有了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职业教育不愁没有吸引力。
三、国际经验对提升中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启示
通过分析世界各国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民族地区自身的文化特点,要在民族地区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应从政策完善和制度保障、提供适合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特点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等方面来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参与,深入调研,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
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可看出,政府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政府重视,才能有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政府要针对我国民族地区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的政策,从而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比经济发达地区要落后很多,国家要根据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有区别地制定适合民族地区自身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其次,政府要积极引导完善相关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并要制定出具体、细致的实施、评价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政策的执行效力与实施效果。再次,规范用人制度,摒除用人制度的唯学历论,国家应该充分利用舆论作用,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规范企业用人制度,转变其用人时的“唯学历论”。使学生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能为荣的人生理念,切实树立崇尚科学、劳动光荣的思想观念,从而逐步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最后,建立职业教育内外衔接通道,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应从战略高度考虑,提高办学层次,开办本科层次及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打通中职、高职与应用型大学间的联系通道,实现学分互认,证书互认,让优秀的中高职学生能继续就读应用型大学。
(二)开发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自我发展,形成民族地区独特魅力
1.利用民族地区优势,优化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应结合民族与地域特点,整合当地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提升,从而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首先,对职业学校要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打破条块分割或部门所有的现状,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强化民族区域办学特色,全面推进职业学校重组和专业的优化组合,从而统筹规划,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保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规模大致相当。其次,整合专业设置,改进课程与教学,打造民族地区专业特色,使课程设置与培养计划贴近当地市场需求,体现民族特色元素,实现办学的特色化,人才培养的市场化与个性化,避免单一化与重复化的人才培养,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最后,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围绕地方产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的实习训练要求,切实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针对民族地区特点,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为此,首先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民族地区要想稳定教师队伍,办好职业教育,必须按法律落实教师待遇,形成职业学校教师乐业敬业、人人想当职业学校教师的良好氛围。其次,注重规划教师的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选拔优秀教师到国外、国内职业大学进修学习,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引导职业学校教师“走出去”,企业技师“请进来”等办法,夯实职业教师的内功。同时,可以为民族地方高校设立专项经费,以用于免费定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真正打造职教名师。
总之,要想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吸引力,必须结合民族地区特点,除政府参与、关注、制定相关政策外,还要切实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自身的实力,逐步构建适合民族地区特色的职业教育,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使职业教育的魅力得以重现。
[1]Pritchard,R.(1992)The German dual system:educational utopia?Comparative Education,2,pp.131-143.
[2]唐智彬,石伟平.国际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J].教育科学,2009(25):62-67.
[3]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0.
[4]陆建平.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的澳大利亚职业与技术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3):67-72.
[5]李玉静等.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欧洲的政策、理念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24-37.
G719.2
A
1007-9106(2017)011-0053-03
* 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AZH001,主持人:保承军)。
保承军(1969—),男,兰州城市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