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

2017-04-11张弦苏琳

社科纵横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张弦 苏琳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

张弦 苏琳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不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促使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反思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和发展现状,利用SWOT方法分析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能够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慕课 思想政治教育 SWOT 实效性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慕课(MOOC),是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在线学习模式。这种具有高质量的视频课程内容、10—20分钟的短视频设计、大规模的学习群体特点的教育平台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SWOT分析法又叫态势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海因茨·韦里克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SWOT由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挑战)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通过优势和劣势这两个外部环境分析,决策者既能认识到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的一面,也能认识到消极的一面,取长补短;通过机遇和挑战这两个外部环境的分析,决策者与实施者可以抓住慕课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同时提醒决策者和实施者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趋利避害,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Strengths)

(一)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公用台式电脑、个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任意一种设备在线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开放课程。在慕课平台下,同一账号可以在不同设备、不同地点进行断点续学,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进程,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变为主动的研究探讨型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更加个性化、自主化、人性化。学生既能不受时空限制地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掌握的学习知识给每个章节的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又能保证高质高效地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放性的教育资源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压力

教师少、学生多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著特点。所以,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一个大班大约有200多个学生,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要同时承担好几个大班的教学任务。这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相对不足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进程。慕课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规模开放性的教育资源,教师们在学校课堂上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可能只需要二十分钟,有效避免了重复性和长时间性的教学,学生在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快捷。因此,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既能改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又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对不足的难题。

(三)创新性的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政府、高校、教师等进行了各种改革和尝试,虽然这些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始终未能彻底摒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所以改革的成果也难以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窠臼中发生质的改变。慕课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抽象,相关概念艰涩难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难以让教学内容形成体系,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育者利用慕课把枯燥乏味的课程制作成短小精彩的视频和生动形象的幻灯片,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劣势(Weaknesses)

(一)自主学习的不可控性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当学习完全变成一种自律行为时,对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大学生是不小的挑战。”[1]由于慕课是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并不像线下教学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和监督制度,而是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自律”[2],同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自觉自律,所以很多自制力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学生投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时间少,相关课程完成度低,甚至会出现“替代上课”、“替代考试”等不良现象。所以,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时,自主学习的不可控性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积极性。

(二)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率

教师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政策的调整和更新及时传递给学生,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大使命。例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冲锋号。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将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的高度”[3]。主讲教师如何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系列讲话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领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实践要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在慕课平台下,视频更新速度慢,教育者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把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做成短小精悍的视频让受教育者在线学习,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率。

(三)人机互动模式缺少校园学习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校园的学习文化氛围。然而,慕课平台下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是人机互动模式,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主讲教师在录制视频过程中因录制效果和时间因素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教师的亲身指导。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一个教师要面对很多学生,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情感的沟通,同时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也是人机互动模式所不具备的。另外,在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分享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但是人机互动的学习模式往往不能做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三、慕课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Opportunities)

(一)社会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

虽然在慕课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劣势,但是互联网、无线网络、移动通讯、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微信、微博等)向学生发出课程信息,学生可以在个人笔记本、移动设备上瞬间获取信息,再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网上学习。另外,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它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慕课平台中含有大量有价值的教育数据和资源,精心制作的视频课程、实时交互的在线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互帮互助的问答社区使受教育者的学习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二)国家支持——“互联网+教育”推行

国家对“互联网+教育”的支持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4]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对于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在线学习有重大意义。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但这并不是两个行业的简单相加。“互联网+教育”即在线教育,慕课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形式,教与学都围绕互联网进行,学生在互联网上学,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它有助于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让每个学生都能随时随地获取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三)高校重视——学分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5]所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高校的重视。现在许多高校在稳步推行学分制改革,例如按学分收费、弹性学制等政策为慕课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随着慕课平台和学分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学分分解方式能够让学生重视每一部分的学习,既能做好课前线上预习,又能保障课上线下学习效果,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四、慕课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Threats)

(一)经济全球化加大宣传教育难度

经济全球化给慕课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许多领域和层次上参与了全球化进程,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难度。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运用各种渠道和方法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西化”,目的是分化中国,这就给高校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带来严峻考验。另外,“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6]。中国2015年的GDP增长指数创25年以来最低值。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存在质疑,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二)西方文化给教学内容带来冲击

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导向和保障。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平台向我国极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对我国的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和侵蚀,给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带来很大冲击,以期达到颠覆社会主义文化的图谋。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慕课在意识形态领域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优秀的文化、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阵地,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社会转型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社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严酷的现实迫使高校学生不得不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专业。很多高校学生认为在慕课平台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帮助不大,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在平时上网时就不会去过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转而去关注那些热门专业的内容。这无疑也是高校利用慕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四)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影响慕课的开展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的在线学习平台。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同样需要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但是,很多高校仍然存在网络设备陈旧不堪,更新换代慢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利用慕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获取教育资源的重要支撑,由于一些高校无线网(Wi-Fi)不能全覆盖,网络连接速度慢,在上网高峰期时往往出现网络拥挤、网络掉线现象,不能满足师生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学习的需求。另外,由于高校与高校之间缺乏交流、高校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小以及网络资源开发趋向功利性等原因,造成网络教育资源不能共建共享,这些问题都对慕课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五、慕课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慕课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教师教学的努力。教师制作视频是慕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在学校大班上课时直接录制外,还可以将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学习,例如录制十五分钟理解唯物辩证法、二十分钟读懂劳动价值论之类的微视频,将晦涩难懂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表达,让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教师的第一课堂教学要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把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线下教学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辩论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精美PPT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使得线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学生课下知识获取与课上知识内化相结合

慕课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由于慕课学习具有自主性,所以学生在课前应自觉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教学视频,借助慕课上的教育资源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回放并反复观看同一视频。学生获取知识后,应在慕课平台上完成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检验一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会在平台上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疑问,便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难,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学生在获取课下知识后,还要完成课上的知识内化,根据自己课前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寻求个性化的指导,也可以与其他同学组成交流小组进行问题探讨,这种翻转课堂式的学习方法既能帮助自己多方位理解所学知识点,又能增强小组协作共赢意识。

(三)学校网络扶持与网络监管相结合

利用慕课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存在很大的优势,学校应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丰富网络教育资源,扩大网络覆盖面,在校园内实现无线网络(Wi-Fi)教学、办公、生活区域全覆盖,提高宽带连接速度,整改校园网络的薄弱环节,避免出现网络拥挤现象。同时,学校应该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健全实时监控制度,配备完整的网络安全设备,安装相应的软件,例如防火墙、过滤器等,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引进优质学习资源,防止污秽内容的入侵,落实校园网络的实名制制度,建立统一的身份识别系统,及时了解学生上网动态,保证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安全、方便、快捷的慕课学习环境。

(四)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虽然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在内容上作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学生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枯燥乏味,部分内容陈旧,不具有现实性,所以教材要针对现实问题作出一些调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相结合。除了纸质教材的改进外,还应把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因为现在学生看手机、玩电脑的时间远远多于看书的时间,把系统性很强的教科书拆成小的知识点做成演示文稿和课件放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更加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张雪琴.MOOC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影响的SWOT分析[J].教改探索,2015(8):80-82.

[2]刘志山,李燕燕.慕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55-58.

[3]书写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答卷——写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N].人民日报,2016-10-24.

[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5]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

[6]中国2015年GDP增长指数创25年以来最低值[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 7.htm,2016-01-20.

G641

A

1007-9106(2017)03-0159-05

*本文为山东农业大学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需求契合’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张弦(1989—),女,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苏琳(1976—),女,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