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2017-04-11王向志

社科纵横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王向志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教育改革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王向志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能将这些理论成果用于分析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特殊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转变观念、突破困境,大胆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思考和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创新 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精神,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主体,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增强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所谓创新,就是对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要素,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以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产生新的物质成果或精神成果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创新,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于以前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教学方法就是保证这一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去,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句空话。”[1]为此,要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就必须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通过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才会取得实效。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迫切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不同于其它专业课中的实践教学,也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它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课外与课内、校外与校内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和演练中学习理论知识,体验社会现实生活,使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和方法。正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2]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讲理论的,理论具有抽象性,如果仅是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课堂气氛就会显得生硬、死板,教学就会缺乏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创新,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生活中看到或熟悉的东西,使之不会产生厌学或逆反心理,反而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效果非常必要。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注重理论的讲解,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导致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理论生硬、方法单调,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精神,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必将丰富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自从“05方案”实施以来,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长足发展,但是相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学生的需要来说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进一步深化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学方法单一的验证式方法,即采用一些案例去解释某些理论,或仅仅是根据社会出现的某种现象作结论总结。[3]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等措施,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现实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是为了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功能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功能主要有育人功能、认知功能、优化功能和提升功能等。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突出特色就是要在实践活动中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使他们坚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要使大学生真正明白和懂得在当代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实践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去认知所学的理论知识,消除思想迷茫和困惑。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能将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反馈给任课教师,促使任课教师寻找解决困惑和难题的有效方法,这不仅能让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及现实指导意义。这无疑对教师的理论知识的丰富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大学生而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必然引起他们的广泛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陶冶高尚的情操,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助于他们克服胆怯、懒惰等不良心理,学会用理智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自信、乐观向上等良好的性格。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困境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以达到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熏陶思想感情、陶冶精神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思考社会现象的能力。可是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课堂、书本、理论、教师为中心,过分注重思想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灌输,没有把课堂内容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一言堂一贯制。这样,学生就不能亲身体验理论与知识的内涵,脑海中只有一些通过死记硬背而获得的僵硬难懂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尽管自从“05方案”实施以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不少高校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还十分有限,使得实践教学的创新困难重重。其主要困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搞形式主义、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目前,无论是高校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的思想,结果造成领导重视不够、任课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配合欠佳的现象。在领导和老师的眼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这样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为“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可以不要”。在学生眼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际上就是为了使教师省事,认为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可以不搞,这还不如让学生把这些时间花在记记英语单词、学点其他的来得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与其它公共课不一样,它是由几门课程组建而成。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被当作是附属物,可有可无。这样,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往往造成各位任课教师各自为战,缺乏彼此的沟通和协调,更谈不上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新生入学人数越来越多,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开展必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使得高校不仅要面临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有可能还要面临承受各种风险的危险。

2.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素质欠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的教学活动,它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功底、组织和交往能力及协调能力等。可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比例的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数相对较少,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这样就导致教师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研究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即使有些教师有心想开展实践教学,由于教师本人缺乏参加实践教学培训的机会,也没有亲身出去实践过,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和经验。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目前“由校门到校门的‘纯学生身份出身’的硕士、博士越来越多,他们或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经历不足,或者根本没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经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体验。”[4]所以,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意识,而且也缺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能力和经验,更谈不上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虽然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要想真正使实践教学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离不开学校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可是目前不少高校仍然存在着忽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象,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计划当中去,教学课时安排流于形式,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时才开展实践教学,一般不安排,或被理论教学的课时占用,更谈不上有一整套完整的教学内容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安排、质量监控体系和考评体系等。同时,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离不开稳定的经费支持和实践基地建设。尽管中央文件明文规定各个高校必须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仍有不少高校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只划拨少量经费甚至明目张胆地挪为他用,这样不仅影响参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人数,而且更是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加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稳定,没有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基地管理上也非正规化,平时缺乏联系,只有开展活动时才想起,这必然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增强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培育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实求新思想,提升大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使大学生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来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当今时代处于创新时代,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明确规定的学分和教学课时,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实践主体,具有较强的目标、计划和组织性。它与其它专业课实习教学不一样,其教学内容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认识和内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和现实性,从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新体系,充分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内容、教学安排与要求,同时要创设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统筹性。

2.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高标准的教学活动,它能否正常开展和运行,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还要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对国际国内社会实际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才能培养自身的实践教学素质和能力。为此,各高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真正地“走出去”,有目的性地安排相关教师深入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企事业先进单位、红色革命老区等地方进行调研考察,亲身获得第一手实践教学素材和资料,以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各个高校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采用激励机制,适当减轻他们的教学科研负担,合理计算其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对实践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可以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以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确保获得有效的实践教学。[5]还应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对实践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将其科研成果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广泛推广和宣传,以指导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3.建构高效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为此,各高校应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或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研究部)要各司其职,由任课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讨论和研究,做到统筹规划,使实践教学资源在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硬件支撑,各高校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区域优势,利用当地的人文和“红色”等资源,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基地保障。要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评制度,严格的考评制度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一种有效评价,为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要设置一套健全的奖惩制度,采取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措施激发任课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动力,同时也要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宣传,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想有效开展,也离不开充足的财力支持和保障,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学生的参观考察、实地调研、成果的表彰等就无法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不可能成功开展。[6]因此,各高校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划和方案,根据学生人数投入一定比例的实践经费,并建立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经费落实到实处。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A1).

[3]卿定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53-57.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23.

[5]颜加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68-70.

[6]赵增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难点与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90-93.

G641

A

1007-9106(2017)03-0149-05

*本文为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三式’法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4B09)。

王向志(1968—),男,硕士,南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