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7-04-11张海滨
张海滨
【摘要】: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意做到: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尝试探索,寻找发展;训练联想,培养创新;运用一题多解,标新立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发挥数学的教学功能,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教学环节 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新课程改革 培养能力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经由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转型为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方面。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 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质疑,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个性的张扬。因此,现代教师要唤回学生的自信。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独创精神,对学生的新发现。哪怕是微不足到的见解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如教学这样一道例题:“壮壮和丽丽同时从自己家走向学校,壮壮每分钟走55米,丽丽每分钟走60米。经过6分,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他们家相距多少米?”教学时,学生分析后马上得出两种解法:55×5+60×5和(55+60)×5。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书上的线段图为什么这样画呀?如果壮壮和丽丽的家在学校同一方向,他们之间相距多少米?”如果按照他的想法,会有怎样的结果?我又出示了线段图,从图中不难看出,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是丽丽家离学校的米数和壮壮家离学校的差。列式为60×5-55×6或(60-55)×5。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我让每个学生动起手来。他们画了很多种线段图,一起来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为学生构建了开发的思维空间,充分利用书本设计了可思考的问题,学生情趣高昂,个性飞扬,他们的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体现。
二、 尝试探索,寻找发展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通常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答案往往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利于思维的开拓和深化。这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剪一剪、数一数、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例如:在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时,题目为:玲玲摆了11个红花片,方方摆的蓝花片比红花片少3个。可以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的办法可能有:①先摆11个红花片,再对应摆11个蓝花片,然后去掉3个蓝花片;②先摆11个红花片,摆蓝花片时,摆了一个想:比红花片少10个,再摆一个,再想比红花片少几个,直到摆到比红花片少3个;③可以直接用算式:11-8=3。再如,“正方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这类问题就应该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剪一剪中得到确切答案。
三、 训练联想,培养创新
例如:在讲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拿出一个装着三角形的纸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直角或钝角时,学生判断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而当露出的锐角时,同学们无法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并且说出了无法判断的理由,老师给予肯定。
通过开放练习,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发散了思维,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 运用一题多解,标新立异
结论性开放题的特点是给出了一定的条件,但满足条件的答案却一是唯一的。解题时,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地分析思考,才能探索出不同的答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六(3)班8名三好学生在一名教师的带领下出去游览,售票处写着,每张5元,10张以上八折优惠,问他们9人买门票至少要花多少元?
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学生特感兴趣,很快进入了情境,生1说他是这样考虑的,每人买一绦5×9=45元;生2说他多买一张还少花5元钱:5×10×80%=40元;生3说他多买一张再按8折卖出去:5×10×80%-5×80%=36元;生4说我多买一张再按原价推销出去:510×80%-5=35元。这些方法,构想之奇特,算理之充分,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了较强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应用题所无法办到的。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求异品质是创新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應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引导学生从单—思维向多项思维发展,在求异中创新。
俗话说,教无定法。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相信广大的同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有更新的突破和成功的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发挥数学的教学功能,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凤仙《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创造思维》。《山东教育》小学刊,2011年1、2月版。
[2]晏文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几点做法和体会》。《小学数学教师》2001年第3期。
[3]晏文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几点做法和体会》。《小学数学教师》2001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