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运动类App的应用

2017-04-11蔡啸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组体育锻炼智能手机

蔡啸

摘要: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本文本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讨论了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运动App的应用。结果表明运动类 APP 简单便携,绝大多数运动类 APP 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 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其中运动类 APP 在身体改变、 运动表现数据和社交互动三个方面的成就感表现突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和主动性。便于高校有效地管理大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APP 健身软件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课程改革 运动类App

· 【分类号】G807.4

1.前言

2007 年中共中央印发 7 号文件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 文件中指出 :“增强学生体质最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保障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阳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关体育运动。”近年来,虽然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推进学校体育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滑仍然让我们担忧[1]。

虽然在相关政策出台以后,学校的体育课程比重加大,体育课程也得到了重视,但学生总体体质与健康状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仍然呈下降趋势。但是调查和研究发现,学生缺乏参与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认真执行学校的课外锻炼制度,在课外锻炼时间忙于他事, 没有真正有效的锻炼。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人,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推动了手机互联网应用与服务(APP)的迅速发展。自 2008 年 7 月 App Store 推出以来, 已有约 55 万应用程序(以下简称 APP)上架销售, 总计下载量超过 250 亿次 (苹果,Inc.2012)。应用程序( Application) 简称 APP,是指设计并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移动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软件。体育健身类 APP 是指拥有可以帮助用户记录运动健身数据、指导运动项目学习、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第三方应用程序[2]。

近几年来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体育研究已成为前沿课题,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以4G 移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学校体育领域发挥着突破性的作用[3]。由于智能手机及终端使用越来越广泛,且方便携带,智能手机中的运动类APP具有使用简单、 免费、 功能强大等功能,其在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是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对运动类App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作用展开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过程中, 根据研究需要,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上大量有关大学生体育活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运动类APP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阅读与研究内容相关的书籍, 并对所获资料进行细致的分类整理和总结归纳工作。

2.2调查测试

2.2.1实验组

随机选取本校学生80名,分为40人一组,共3组,实验组,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即要求他们完成为期 16 周的运动类 APP 使用,本实验采用的是运动类APP微信运动。实验组被试在实验开始前,说明会时间统一发放测试问卷(锻炼态度量表),然后在 10周后结束的当天进行问卷的再测。有6人因未参加后续测试,实验组最终定为3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0人,平均年龄为(20.13±1.24)岁。

2.2.2对照组

对照组被试, 即没有要求使用运动类 APP,对照组的测试问卷与同实验组,初测时间与实验组同时开始,为开学的第一周,2015年9月并于 10 周后进行了心理问卷的后测,由于实验期间有8人未完成实验, 最终对照组为32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4人,平均年龄为(19.36±1.52)。

2.3数理统计法

实验组,对照组同为一年级公共体育课程的学生,上课所上内容相同,试验和对照组同学都要求课后完成,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课外体育运动,被试使用 10 周, 使用选定的《锻炼态度量表》 进行前和后测,采集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统计学原理,运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3.研究结果

由表 1的描述统计值可知,运动类 APP 使用组后测的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情感体验、 主观标准、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行为习惯维度、行为控制感维度、主观标准维度和情感体验维度差异明显。

4.结果与讨论

4.1行为控制感

实验表明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统计中,存在差异性,即使用运动类 APP 组后测的行为控制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使用运动类 APP,参与者对锻炼行为的自助控制能力更强,克服困难和干扰,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信念越坚定,对体育锻炼行为有更充分的自主权[4]。在参与运动中获得成就感的渴望,在运动类 APP 中,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关于身体改变和运动表现的数据呈现,达到产生正反馈效应,获得越多的成就感和运动毅力,进而坚持体育运动。

4.2行为习惯

通过实验发现,即使用运动类APP 组后测的行为习惯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运动类App的使用者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上起到了监督的作用,让学生的运动有了量化的过程,运动数据的获得,让运动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5]。促使了同学运动习惯的养成。

4.3主观标准

即使用运动类APP 组后测的主观标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使用运动类 APP 组, 可以对参与者主观标准产生积极影响, 即个人参与锻炼所感受到的群体压力和群体激励更明显, 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亲朋好友等亲密关系的社会互动, 对于参与者持续进行体育

锻炼行为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就比如运动类 APP的约跑、 群晒分享、 点赞互动、 圈组交流等社会交互功能, 都对主观标准的积极感受有贡献作用。

4.4情感体验与目标态度

通过使用运动类 APP 组,通过运动类 APP 的16周使用,可以对参与者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是对锻炼的情绪体验越深刻、丰富,及参与者在锻炼时或想到锻炼时,就会激发出运动带来良好感觉的渴求,而这正是形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回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5结论

运动类App在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校准确判断出学生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实现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督促作用。[6]而运动类APP中的数据排名以及好友互动,增加了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7]通过运动类的APP可以提高学校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为高校指定更合理的课外锻炼制度提供依据。该方法成本低廉、 实现简单、 数据可靠、 效果显著。[8]在高校体育改革中运动类App对于提高学生对待体育课程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运动习惯,具有重大的作用。

[1]张良玉.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 J] . 实践与探索, 2012,(2): 280 -281.

[2]第 34 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B/OL].[ 2014- 08- 0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 / /www.cnnic.net.cn/.

[3]龚琼.健康健美类 App 传播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4.

[4]胡泯, 陈善平, 张中江, 等. 不同锻炼行为阶段锻炼效果认知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2(2):82 -85.

[5]何步文. 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与终身体育[ J] .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 28( S2) :413- 414.

[6]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技术,2013(10).

[7]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8]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183- 187

猜你喜欢

实验组体育锻炼智能手机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小小“运动员”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