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中同形字现象初探
2017-04-11张大勇胡利华
张大勇,胡利华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广韵》中同形字现象初探
张大勇,胡利华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广韵》是语言文字学的材料宝库,里面蕴藏着诸多汉语言文字现象,其中的同形字现象更是对汉字学、音韵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根据《广韵》所保存的资料,以汉字的构意为观察角度,实现对同形字的重新界定。利用考证、比较等方法,辨别同形字与通假字、异读字、异体字等术语的异同,促进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术语的科学化。从字形来源和字形发展两个角度总结《广韵》中同形字的两种类型:(1)造字时候,构件偶然相合形成的同形字;(2)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由于书写变异形成的同形字。
广韵;同形字;通假字;异体字;异读字;类型
《广韵》是汉语言文字学的材料宝库,其中蕴藏着诸多汉语言文字现象,其中的同形字现象更是对汉字学、音韵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广韵》所保存的资料,以汉字的构意为观察角度,在借鉴前代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实现对同形字的重新界定。利用考证、比较等方法,辨别同形字与通假字、异读字、异体字等术语的异同,促进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术语的科学化。
一、同形字的界定
同形字现象是汉字发展史上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古籍文献阅读和现代汉字的整理的时候,都会涉及到同形字的问题。前辈学者在著作中经常提到同形字,要么是沿袭学术界一般说法,即为不同词造的字,在形体上偶然相同。要么所作的定义与我们现在对汉字形体进行观察的结果不一致。例如: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把同形字分为狭义同形字和广义同形字:“狭义同形字指分头为不同的词造的,字形偶尔相同的字,如‘铊’古代音‘蛇’或‘施’,作矛讲。近代有个‘铊’,是秤砣的‘砣’的异体字。现代化学家又造一个‘铊’,表示一种金属元素。广义同形字包括所有表示不同词的形体相同的字。”①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09页。从裘先生的狭义同形字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从造字角度来看待同形字的。我们认为,对于同形字界定,应该既从历时的角度,又要从共时的角度来观察这种现象。既有造字时候的同形,也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形字。因此,同形字这一术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合前人对同形字的研究,作如下界定:
把形体相同,但具有不同构意的两个或以上形体,且这两个或以上形体所记录的词在语音上没有必然联系,叫做同形字。例如:‘姥’字,作“姥姥”讲时候,读音是lǎo,是一个从女、老声的形声字。作“老年女人”讲时候,语音是mǔ,是一个从女从老的会意字。显然,这两个‘姥’字,使用一个形体,读音没有必然联系,且具有不同的构意。
二、同形字和相关术语的区别
“同形字”作为汉字学中的一个独立术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建立“同形字”术语,可以把汉字中相关文字现象进行区分。
(1)同形字和通假现象之间关系
在古代文献上,书写时不写本字而写其他同音或近音字,叫做通假。通假现象中包含两种情况:一是音近、音同借用字;二是同源通用字。①王宁:《训诂学原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第52页。我们先看看同形字与音近、音同借用字之间的关系。音近、音同借用字包含两种情况:第一是“无本字”借用,是只有一个形体,记录不同的词,如“六”字,既记录数字“六”(lìu),也记录六(lù)安(地名)。还有一种情况是“本有其字”借用,如“早”和“蚤”的借用。
先看看同形字和无本字的借用字之间关系:同形字我们举“姥”字为例,借用字我们举“六”字为例。首先,二者都是一个形体:“姥”形和“六”形。同形字是两个字:“姥”(lǎo)和“姥”(mǔ)。借用字是一个字“六”。构意上,“姥”字有两个,一个是从女老声,是形声字;一个是从女从老,是会意字;“六”字一个。两个“姥”字在语音上没有必然联系,数字“六”和六安之“六”在语音上有联系,先秦都是入声,后来表示数字的“六”变为去声②在现代一些方言中,表示数字的“六”依然是读入声;例如江淮官话中的合肥方言。。用一个简图表示就是:
?
同形字和本有其字的借用之间关系:同形字,一个形体“姥”,两个字“姥”(lǎo)和“姥”(mǔ);借用字两个形体“早”和“蚤”,两个字“早”和“蚤”。构意是两个,是记录两个词,语音相同。同形字不要求语音关系,借用字要求语音上有相同或相近关系。关系简图如下:
?
同源通用字和本有其字的借用字的情形一样。
(2)同形字和异读字之间关系
我们所说的异读字: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以上读音的现象。从汉字学角度看,是一个汉字,它是记录同一个词或不同的词。异读字,我们举“好”(hǎo)和“好”(hào)为例。同形字,是一个形体“姥”,两个字姥(lǎo)和姥(mǔ);异读字是一个形体,一个字“好”。都是记录两个词。构意上,“姥”字有两个,“好”字有一个。同形字不要求语音关系,异读字有语音关系。关系简图如下:
?
(3)同形字和异体字之间关系
我们所说的异体字是为语言中同一个词而造的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并且这些不同的形体音义完全相同,在使用中功能不发生分化。异体字必须同时满足构形和功能两个方面的条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③李国英:《异体字的定义和类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异体字,我们举“淚”和“泪”为例。
同形字和异体字都是两个形体,异体字是一个字淚(lèi)、泪(lèi)),同形字是两个字姥(lǎo)和姥(mǔ)。同形字是记录两个词,异体字是记录一个词(眼泪)。都有两个构意。同形字不要求语音相同,异体字的语音要求相同。关系简图如下:
?
我们要从整个汉字发展的历史去看待同形字这一现象。
比如:六安的“六”(lù)和数字的“六”(lìu),现在有人就把它当作同形字对待。实际上它是一个借用字。古代读音相同,只是现在读音不同。再比如:“胄”字,甲胄之“胄”和胄子之“胄”在小篆阶段二者并不是同形字,但到楷书中变为同形字。又比如:现代汉字中的“听”字,它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听字,《广韵》:“《轸韵》釿小韵宜引切下,听,口大皃。《隐韵》听小韵牛谨切下,听,笑皃,牛谨切。”这个字在中古时期是个异读关系,到现代汉语中变得读音相同,两个听字的异读关系消失。另外一个是“聽”字到现代汉字中简化为“听”字。在现代汉字中看,这两个“听”字就是同形字,一个读音是yǐn;一个读音是tīng。这就是汉字简化在现代汉字中形成的同形字。
三、《广韵》中同形字的类型
下面,笔者按照给同形字所下定义,对《广韵》中的同形字现象材料进行提取和分类。
从来源和发展两个角度对《广韵》中同形字现象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造字时候,构件偶然相合形成的同形字
“吅”字
《广韵》三个读音:(1)《元韵》暄小韵况袁切下:“吅,唤声。又私全切。”(2)《用韵》颂小韵似用切下:“吅,争言也。《文字音义》又宣、喧二音。”
按:《广韵》况袁切之“吅”当来自《说文》。《说文解字·吅部》:“吅,惊嘑也。从二口。读若讙。况袁切。臣铉等曰:‘或通用讙,今俗别作喧,非是。’”“似用切”之“吅”的本字当是“讼”字:《说文解字·言部》:“讼,争也。从言公声。一曰:謌讼。,古文讼。似用切。”“似用切”之“吅”,《王三》尚未收入,《广韵》始收入,是人们根据《说文》“讼”字而造的一个俗字。正好与“况袁切”之“吅”形体偶合。“吅”字,一个形体,两个字,记录两个词,两个构意,语音上没有关系。和我们所作同形字定义相合,我们认定其为同形字。
“涶”字
《广韵》有两个读音:(1)《过韵》唾小韵汤卧切下:“涶,上同(唾)。”(2)《戈韵》詑小韵土禾切下:“涶水在西河。”
按:《过韵》唾小韵汤卧切下:“唾,《说文》云:‘口液也。’”《说文解字·口部》“唾,口液也。从口垂声。涶,唾或从水。汤卧切。”“涶”字是作为“唾”字异体字存在。
我们先看看“汤卧切”读音来源:《篆隶万象名义·口部》:“唾,(吐)卧反,口液,或涶。”《篆隶万象名义·水部》:“涶,吐过反。口液。”慧琳《一切经音义·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涕涶,上体计反,下土过反。”又《说文解字·水部》“涶,河津也。在西河西。从水垂声。土禾切。”按:从《说文》记录来看,两个字记录不同的词,构意不一样,只是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由于表意的需要,更换形符形成相同的字形。表面看是形体的借用,但是它们的构意是不一样的,本质上应当是同形字。就“涶”字而言,一个形体,两个字,一个是水名,一个是作为“唾”字的异体存在。两个构意,记录两个词,读音上有关系。这种情况与无本字的形体借用是有区别的,如上文“六”字,只有一个构意。
“橙”字
《广韵》两个读音:(1)《嶝韵》嶝小韵都邓切下:“橙,几橙。”(2)《耕韵》橙小韵宅耕切下:“橙,柚属,宅耕切。”
按:柚属之“橙”,《说文解字·木部》:“橙,橘属。从木登声。丈庚切。”在小篆中已经存在。又《嶝韵》嶝小韵都邓切下:“凳,牀凳。出《字林》。”此字当与“都邓切”之“橙”是异体关系,二字都是记录“凳子”这个词的。可见,就“橙”字而言,在楷书阶段,“橙”字是个同形字。一个形体:“橙”;两个字,一个是柚属之“橙”,一个是几橙之“橙”;两个构意,记录两个不同词,在语音上没有必然联系。
(二)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由于书写变异形成同形字
“舌”字《广韵》
两个读音:(1)《鎋韵》頢小韵下刮切下:“舌,塞口。《说文》作‘’、‘话’、‘栝’之类从此。”(2)《薛韵》舌小韵食列切下:“舌,口中舌也。《山海经》云:‘长舌山有兽名。长舌状如禺而四耳,山則郡多水。’又姓。《左傳》越大夫舌庸也。”
按:《说文解字·舌部》:“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从干从口,干亦声。食列切。徐鍇曰:‘凡物入口必干於舌,故从干。’”《说文解字·口部》:“,塞口也。从口,氒省声。,古文从甘。古活切。”虽然在小篆階段,“下刮切”之“舌”和“食列切”之“舌”差別很大,到楷书中,二者都为相同的“舌”。一個形体,两个字,记录两个词,两个概意,语音上没有必然联系。我门认定为同形字。
“餧”字
《广韵》两个读音:(1)《贿韵》餧小韵奴罪切下:“餧,飢也。一曰‘鱼败曰餒。’”(2)《寘韵》餧小韵于伪切下:“餧,餧饭也。”
我们看看传世文献记载情况:
《礼记·月令》:“餧兽之药,毋出九门。”《音义》:“餧,于伪反。”《诗经·小雅·白华》:“有鶖在梁,有鹤在林。”笺:“鶖之性贪恶,而今在梁,鹤絜白,而反在林。兴王养褒姒而馁申后,近恶而远善。”《音义》:“餒,奴罪反。”《左传·襄公二十年》:“若能掩之,则吾子也若不能。”杜预:“犹有鬼神,吾有餒而已,不来食矣。”孔颖达:“餒,饿也。”《音义》:“餒,奴罪反。”玄应《一切经音义·陀罗尼杂集》:“餧此,于伪反。《三苍》‘餧,飤也。’《说文》作萎,‘食牛也。’《广雅》:‘萎,飤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前高僧传音》:“餧者,奴磊反,或从鱼,作鯘,鱼败臭也。《论语》曰:‘鱼餧而肉败。’孔注云:‘鱼败曰餧。’亦从肉,作腇,并臭坏之鱼。”玄应《一切经音义·前世三转经》:“身餧,于伪反。顾野王云:‘以物散与鸟食也。’《广雅》‘餧亦飤。’飤音寺也。《说文》从食委声也。”慧琳《一切经音义·音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受餒,餒,奴罪反。《说文》曰‘餒,飢也。’字从食,妥声。经本有从食边,委者音于伪反,此乃餧飤之字。”
按:由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餧”和“餒”在文献中使用混乱。“于伪切”的本字当是“萎”字,《说文解字·艹部》:“萎,食牛也。从艹委声。于僞切。”段玉裁已经提到这种现象,《说文解字注》:
“餒,飢也。从食妥声。各本篆作餧,解作委声,非也,今正。攷《论语音义》曰:‘餒,奴罪反,《说文》鱼败曰餒,本又作鯘。字书同。’《尔雅音义》亦云:‘餒,奴罪反。《说文》鱼败曰餒,字书作餧。’别字书于说文,则陆所据《说文》从妥,明矣。按,妥声乃与奴罪切音相近,犹挼必妥声,乃与女禾切相近。绥必妥声,乃得妥、绥为古今字也。若《五经文字》曰:‘餧,飢也。经典相承,别作餒为飢餒,以餧为餒饷。’葢张时《说文》已改从委声,与陆所据《说文》不同,故其字各异。餒,古音十七部。餒为餧饷俗字,许艹部作萎。一曰鱼败曰餒。《论语》:‘鱼餒而肉败。’《释器》曰:‘肉谓之败,鱼谓之餒。’按,鱼烂自中,亦飢义之引伸也。”
“餧”是“萎”的后出字,小篆时候还未见,“餒”字小篆已经存在,显然二者是不同的字。在楷书阶段,人们把“餧”字和“餒”字相混,造成音义的转移,形成同形字。一个形体“餧”,既是“餒”字的误字,也是“萎”字的后出字。记录两个词,有两个构意,语音上没有必然联系。
四、结语
通过对同形字概念的界定,以及通过与相关概念的比较,我们可以更为科学地明确“同形字”这一术语。利用这个术语的内涵,我们对《广韵》中的同形字现象进行总结,反过来也可以验证“同形字”这一术语的科学性。同样,同形字这一术语的重新认识也有助于疏理汉语言文字材料中错综复杂的现象,为汉语言文字学的科学研究尽绵薄之力。
Study on homographs inGuangyun
ZHANG Dayong,HU Lihua
Guangyunis a treasure for philology,which contains many language phenomena in Chinese. The homographs in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phonology. Based on theGuangyundata,the authors redefined the homographs from the angle of how the meaning of Chinese is formed.They concluded from grapheme origin and shape development that the homographs in Guangyuncould fall into two types.
Guangyun;homograph;Tongjiazi;variant,variant pronunciation;type
H021
A
1009-9530(2017)01-0107-04
2016-11-13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韵异读字”(14YJC40111)
张大勇(1982-),男,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胡利华(1963-),女,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