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7-04-11王乐平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18216)
摘要:本文从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论述,并以环保类专业为例,论述了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四维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49-02
面对新经济时代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单一的劳动技能逐渐被复合的职业能力所取代,企业从单纯地重视岗位技能转向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因此,通过以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为前提,与职场用人要求接轨为基础,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的四维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四维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四维体系包括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多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主要通过开展学生职业课堂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学院、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课上课下结合和校内校外融通的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主要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着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轴心,来开展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课程大纲、教学标准、课程内容等方面入手。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是在评价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企业、行业、第三方评价体系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进行评价,按照职业要求、企业、行业、第三方评价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涉及教育教学目标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需要组织保障、制度支持、课程资源共享和实践教学场地。
二、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方法体系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体系是通过开展学生职业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验、集中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培养的职业能力。学生职业课堂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课堂学习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外活动包括学院、行业、企业举办的技能大赛、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考证培训等;校内实验实训为学校课堂实验和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集中实训;校外顶岗实习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来完成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
1.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职业能力技能竞赛模式。职业能力技能竞赛主要是将职业的核心能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职业技能大赛组成各种方式的系列竞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举办与专业相融合的职业能力竞赛活动。在大一入校时就开始建立技能竞赛档案存档,要求所有新生必须参加初赛,以择优录取的原则进入决赛。每个赛程的每一步骤都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巩固的提高,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专任教师、辅导员必须全程参与活动,给予指导,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职业能力有更深的认识。通过举办学生职业能力技能竞赛的一系列活动,结合学生学风和教师教风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成为职业特色风采,如学院举办的环保时装秀成为环保行业中的职业特色风采。
2.构建校内实验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培养职业能力的职业技能系统。学院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在环保专业实训中心训练的基础上,拓展到校内节能环保实验、节能和环保专业核心课程的集中实训、校外毕业综合实践,构建出一种“校内实验+集中实训+校外毕业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以“考证培训+以证代考+职业能力竞赛”为途径来实现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巩固,进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体系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1.调查与确定环保、节能特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面向社会和岗位等方面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把人才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麦可思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显示,要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鲜明特点,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须剖析节能环保专业的特点,突出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之处,强调课程体系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要求。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应从分析职业和就业着手,根据人才市场、社会需求和国家职业分类提供的职业岗位和要求,确定本专业所需的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等,将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有机融入课堂,[1]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整合,确定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
2.推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多模块”并存的课程,以强调职业基本素养、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为职业能力服务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针对岗位要求,课程安排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综合素养课程。与此同时,根据工科职业要求和标准,强化校内实训,通过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社会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拆分或重组相关专业课程。
(三)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企业、行业、第三方评价体系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按照职业、企业、行业、第三方评价等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高低,不是通过一次性的知识考试,也不能通过课程考试的方式来决定。而且,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不能只以学校评價标准来衡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立评价构成、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皆与社会接轨的综合评价体系,如把学生学习态度、平时表现、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技能竞赛等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1.形成“一突出、二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一突出,即突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考核;二多样化,即考试+考查、课程结束考+统一考试、口试+模拟演示+笔试、开卷+闭卷、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技能、专业训练综合技能考核等多样化组成。
2.学生职业能力评价须引进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系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高职院校须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第三方评价体系,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联合培养和评价,通过授课、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成为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和担任职业竞赛评委等多种方式来进行。[2]
(四)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等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为保障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實处,需要在学院领导、制度支持、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1.领导重视。高职院校领导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院长、学工部、教务部、招生就业办及系部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与此同时,各系部须设立职业能力研究小组,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保障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3]
2.制度支持。高职院校要出台一系列关于全面开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文件,给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将学生职业能力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各系部要把文件落到实处,积极组织师生按照制度来实施。
3.资源保障。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试题库等资源,有一定的训练场地。校内实训中心的实验设备与相关器材要有保障,可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邓峰,吴颖岩.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9):96.
[2]郭子辉,杨静,刘晓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三维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00.
[3]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03):96.
项目来源: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20150901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王乐平(1986-),女,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