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1李玉峰张丽丽江秀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李玉峰+张丽丽+江秀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凸显“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关键词: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26-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具有综合电子信息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创新人才需求旺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根据学校的具体定位和办学宗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航空航天、国防企事业单位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航空电子”特色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道路。下面将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能力标准进行广泛调研和讨论,了解社会与行业需求,认真考虑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聘用企业、研究所等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秉承“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了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依托学院优势课程、实验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平台与师资队伍,联合航空航天和电子领域的企业,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校级精品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探索以“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核心课程+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设置了“航空电子”方向模块,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突出“航空电子”特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突出“航空电子”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授课内容紧跟新技术发展方向,定期组织教师讨论教学大纲,去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电子类企业需求,归纳出所需知识点和相应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应课程群,目前确立了四大课程群:信号处理课程群、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类课程群、航空电子课程群。

2.与企业需求接轨,紧跟新技术发展开设课程。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认真研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嵌入式系统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软件开发综合实训》、《专业工程设计》、《专业工程实习》等产学研课程和课程设计,保证了课程内容与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一致。将电子技术类课程、单片机课程前移,确保学生尽早感知专业、步入专业。在专业教育选修平台加入业务和前沿知识模块,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及企业用人需求,确保学生就业后上手快。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在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与新技术、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接轨。

3.设置“航空电子”方向模块,突出“航空电子”特色。在保留原有信号处理方向的基础上,新开设“航空电子”方向课程,开设“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雷达原理与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等体现航空电子专业特色的课程。另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四开始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三、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1.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贯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包括电子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软件开发综合实训、专业工程设计、工程训练B、专业工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验和课程设计尽可能增加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活动,尽量少用集成度高的实验箱,如在数字电路实验和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返璞归真,采用面包板进行搭建;在专业实习中,把多年的组装电视实训改为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焊接调试。逐步形成以单片机最小系统以及外围电路设计为核心的电子实训实践体系,系统地将大学四年各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得到集中体现,同时也能够促进多层次、多维度的竞赛体系的构建和开展。

2.建设本硕一體的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出“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院建立了本硕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用于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和各类科技竞赛。创新实验室提供上网服务和实验所用的硬件设备,包括电脑、示波器、信号源、逻辑分析仪、电源、万用表、焊台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可以很好地支撑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活动和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在学生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指导、执行开展、结题、论文撰写以及专利申请等所有环节始终严格把关,将工作做到项目执行的全过程,确保学生成为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年均设置一个自拟题目,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定。题目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研究创新层三个难度等级,其中基础层主要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基本技能为主,侧重学生能够完整经历一次学科竞赛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专业的热爱;提高层主要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完成设计的功能有所增加;研究创新层侧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完整地完成题目中要求的功能。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突出“航空电子”特色。除了校内通过基础课程、专业课模块、科技活动提高学生能力,为提高学生工程素养,了解航空企业文化,本专业还与大型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构建了合理的实习基地体系,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有限公司、深圳市鹰之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航达机载公司、沈阳西子航空有限公司、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等单位经过多年的密切合作,建设了现代科技含量高、航空工程技术氛围强、教学科研功能齐全的实习基地,形成了“特色分明、重基础、强实践、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除此之外,还聘任了航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兼职教师,聘任航空企业的校友作为新生兼职班主任。在上述基地实习过程中,企业派出资深工程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实习、岗前技能培训、自我认知、有效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由学生到企业人等就业指导。一方面,实习基地的建立能够培养学生融入企业和社会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感受企业气氛,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航空实习基地的建立也为用人单位发现优秀人才、促进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科研合作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四、结束语

以“航空电子”为特色、以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特点为依据,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改革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0年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专业评估中位列第5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2012年学科专业评估中,全国并列56位,辽宁省并列第3位。自2013年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辽宁省一本招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年终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去航空企业人数逐年增加,2016届毕业生在航空企事业就业人数与2012届相比翻了一倍。

参考文献:

[1]吴松飞.基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長江大学学报,2016,39(7):55-58.

[2]姜书艳,唐浩雨,卢俊达,等.摩尔定律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70-171.

基金项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航空电子”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2014年辽宁省教改

作者简介:李玉峰(1969-),男(汉族),吉林德惠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研究等。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