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7-04-11解丹丹余显显李满园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解丹丹+余显显+李满园

(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了本人的教学实践,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及对植物学的知识结构需求,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风景园林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13-02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素,掌握植物鉴赏和植物配置的知识是风景园林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植物学也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因与农林类专业不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应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应更强调植物的观赏性和应用性[1],而这一特点在传统的植物学教学中通常被忽视。因此,本文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入手,对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力求使植物学课程符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要求。

一、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现状

植物学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模块。教学内容十分地全面、具体。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的授课内容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植物学的授课内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手段多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极积性高[2]。例如,利用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图鉴、网络鉴定植物,野外识别植物等。在野外实习中,大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备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现场利用摄影摄像,在实习基地利用电脑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等。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植物学教学中的优点,值得发扬光大。但是,在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下列些许不足之处:

1.课时缩短以及学生专业体验缺乏。一般的现行高校植物学分类和系统课程总学时约为30或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30学时,实践学时10—20学时[3]。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与理论课程不能相适应,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脱离实际。

2.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虽然全面,但主要偏重于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統分类这两大块知识体系,与风景园林相关行业严重脱节。为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学后,掌握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园林植物材料的主要美学特性和生物学习性,以便在设计中能够自如和正确地运用这些植物材料。

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如《园林树木与花卉》、《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对象的岗位,所以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重点研究对象应是种子植物。此外,通过植物学课程学习,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的实际需求,一是应满足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二是应满足对未来职业的岗位需求。

1.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改革。根据调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在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建设中将对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减少植物细胞、组织、植物根茎叶等内容,增加实用性实验内容;(2)将显微镜结构与原理内容并入相关微观观察的实验中;(3)增加植物形态教学内容;(4)增加植物结构与环境适应性内容;(5)在植物分类学知识讲解中,重点讲述高等植物,尤其增加被子植物的教学学时;(6)相应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表1)。

2.加大教学中实际感受环节。传统植物学教学中PPT图片形象演示环节虽然不缺,但如果完全依赖PPT,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需增大植物学实践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能非常近距离的感受实物,教学效果也会培增。这就要求开辟合适的实践教学场地,来增强学生对植物的感性认识。此外,在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增加植物应用性实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体验。

3.教学理念改进。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并重,即在传授植物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实用技能指导、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此外,还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许昌学院的一员,应牢记“崇德砺志,博学敬业”八个大字,笔者正是将其作为自己植物学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坚持把事物的制约、适应、联系、变化、发展等辩证方法作为思维训练、思想教育的关键,以使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涵更加丰富[4]。

三、结语

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而后者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5]。许昌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倡课程建设和转型发展。植物学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不断改革创新,植物学课程才能适应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在经历了三轮教学改革实践后,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以学生为本,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应君,张一奇,黄滢.基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26-28.

[2]李璟琦.《植物学》课程特色及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247-1249.

[3]宋东杰,李朝晖,陈全战,等.《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微农业科学,2009,37(30):14635-14636.

[4]王兵.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广东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27(2):27-33,39.

[5]于杰,王壮.《植物学》课程实习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240-244.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2015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2015069)

作者简介:解丹丹(1983-),女(汉族),湖北沙洋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