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市贫困县养老服务体系分析研究

2017-04-11郝丽王双江小如刘昭辰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

郝丽+王双+江小如+刘昭辰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贫困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保定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实地调研了保定市贫困县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现状,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并为更好地推进提出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贫困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1 引言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尚不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农村地区在收入与保障方面远远低于城市,但其养老需求却高于城市,切实关注贫困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及实行状况,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2 保定市贫困县现状分析

本文针对保定市九个贫困县(阜平县、涞源县、顺平县、唐县、涞水县、易县、曲阳县、望都县、博野县)进行了养老服务体系现状调研。在保定的农村地区,无论是老龄化程度还是高龄老人所占比重都远高于城镇地区,且贫困县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加剧了农村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速度,老龄化的加速不仅对传统的家庭赡养模式带来冲击,而且稀缺的医疗资源更是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的重大阻碍。當地的养老服务体系现状如下:

第一,服务队伍规模小、素质低。目前,老年人所需服务项目日益增多,不仅需要简单的家政、护理服务,更需要有人陪护,心理疏导,缓解孤独。而养老服务队伍人员严重不足,且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的护理服务及心理疏导知识,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养老服务机构投资主体单一。当前,养老服务机构多由政府、集体主办,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狭隘,政府直管直办的做法没有根本改变。仅靠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专项资金和一些企业、个人的捐助是不够的,急需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多类筹资渠道,建立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的养老服务业。

第三,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资金缺乏。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而各贫困县政府没有充足的转移支出资金,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多数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都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通常扣除日常消耗及服务人员的工资后便所剩无几,更不用谈购买新设施、开展新服务等。

第四,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制度。部分地方存在养老服务“形式重于内容”的误区,影响了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保障。部分民营机构经营的养老服务中心规模小、服务质量差,由于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旦发生服务质量纠纷,无法作出及时有效处理。同时,对志愿者服务既没有激励机制,也没有约束机制,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合理的长效机制。

3 医养结合模式

当下国家正在积极制定各项政策,为求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双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提供完善的优质医疗服务是当务之急。当前,老年人的就医问题频发,无论是在养老机构里还是家庭赡养模式下,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耽误病情的事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养老的服务模式,不仅注重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饮食起居,更打破了医疗与养老之间的屏障,解决了老人就医难的关键问题,已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试点工作。

4 贫困县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对策

4.1 要增强服务主体的明确性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对贫困县的实地走访,我们发现这些地区不具备成规模的养老机构,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那是不是说这些地区就不具备医养结合的条件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医养结合的主体不应当仅局限于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还应当注重如何与家庭赡养模式的结合。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站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的设施建设,加强多功能活动室、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保障老年人权益,积极开展保健康复、常见病预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4.2 养老金经费来源多元化

在贫困地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首要解决的应是资金问题。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补贴,同时鼓励民间资本的积极投入,促进养老事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资金渠道。政府应制定相关倾斜政策,如土地、资金、税收等优惠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流入中端养老社区建设,填充市场需求。民政部门应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或设立养老基金会,募集资金资助培养更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惠及更多老人。保险监督机构应跟随市场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监督措施,防止一些保险公司打着养老社区的旗号廉价圈地,进行非养老社区性质的商业地产开发。最后,应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环境资源,在旅游产业上做文章,突出乡村生活,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充盈当地的养老资金库存。

4.3 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

对于贫困地区,发展养老服务要与精准扶贫的政策相结合,保定市现已全面落实干部包村、包户制度,做到所有贫困户都有人帮扶,市县两级1367个驻村扶贫工作队、4000多名帮扶干部,对1082个贫困村进行全覆盖驻村帮扶。可以从扶贫工作队伍中了解当地县区内的老年人基本情况,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提供合理的医护方案。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对于医护人员的需求都是很大的,多数资历较高的医护人员都在城市大型医院里工作,农村则非常欠缺医护人才。因此,要吸引专业护理人员加入养老护理队伍,在保持养老护理队伍稳定壮大基础上,持续提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准。拓展护理人员的来源,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此外,还需培养高素质的研究者和管理者。

4.4 加大社区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改变传统思想的桎梏,加大养老社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大众渐渐熟悉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养老社区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服务专业,为客户留下好的印象,形成好的口碑,此外,可以提供免费入住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让客户和其子女明白,在养老社区生活的老人可以生活安逸舒适,获得更专业的疾病护理、康复治疗等福诶,吸引更多的客户。适当降低收费,扩大客户目标选择面,减缓养老社区的高收费和老年人负担能力低之间的矛盾。

4.5 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精准化和高效化

若将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统一到城镇的养老机构里,不仅经费紧张而且执行难度大,所以要发展“就近養老医护”,大力发展“家庭病床”,以患者家中为服务地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员提供上门治疗、康复服务。发展“家庭病床”模式,并结合“一键式”智能服务电话,利用网络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老年人进行网上建档服务,实现地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实行定期走访、电话回访,充分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况,既符合长期照料的要求,也有助于缓解医院就医压力。此外,做好老年群体的分级工作,有针对性地重点帮扶那些护理需求强但经济条件差的老年人,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的充分利用。

5 小结

当前,我国贫困县的养老服务体系呈现不科学的状态,这对于我国的社会公平建设是不利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解决当下问题的适宜方针,而在医护供需严重失衡的今天,如何很好的推进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要增强养老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明确性,积极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医护人员队伍,加大养老社区的优势宣传,建设精准化、高效化养护模式。我们要时刻关注我国的老龄化时间表,完善医养结合制度和优化养老金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这也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在。

参考文献

[1]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我国长期护理分级制度的不足与建议[J].护理学杂志,2014(11):71-73.

[2]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09):129-136.

[3]陈莉,卢芹,乔菁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2016(38):67-73.

[4]张立平.把老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做成最美的夕阳产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496-5499.

作者简介

郝丽(1983-),女,河北省井陉县人。硕士学位。

现为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

作者单位

1.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1

2.河北大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1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让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进城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贫困地区乡村建筑适宜性营建策略研究
浅谈贫困地区山羊养殖的常见疾病治疗
刘云山:推动干部力量向贫困地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