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
2017-04-11丁慎政
体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改革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即体育俱乐部。该模式始一出现便快速发展,从部分高校的实施经验来看,其对大学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经验展开论述,基于俱乐部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高校;俱乐部;现状;建议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是当前高校体育改革当中十分重要的举措,并得到了较好应用,对于助推高校体育改革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便针对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进行探讨。
1 现状
1.1 成效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进行了体育俱乐部制改革,获得了良好成效。例如四川某高校开设12个体育俱乐部,首创自选课程教学模式。该校学生进入第二学期就可以从学校开设的12个体育俱乐部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练习。某位学生说以前上体育课感觉枯燥,现在每周都期待在体育俱乐部同大家一起运动。篮球、网球、足球、健美操、太极、瑜伽、武术等12个体育俱乐部凭借新颖轻松的形式,将传统体育课转变成课内课外联动的自主锻炼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锻炼之中。除俱乐部课程教学外,俱乐部还与学生社团联合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赛事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以赛促练。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成果。又如厦门嘉庚学院同样推行了俱乐部制,开设高尔夫球、棒球、网球、自由搏击、跆拳道等体育项目俱乐部,学生自由选择锻炼项目和自选锻炼实践,自选授课教师,培养学生对某些体育活动的长期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1.2 困境
体育俱乐部形式新颖,在国内暂时还是实验性质,不可否认体育俱乐部的建立能够取得良好的体育教育效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大部分院校则面临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管理难度大。俱乐部轻竞技重锻炼,往往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教学中的管理难度很大。受限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和兴趣以及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存在滞后性,与体育俱乐部制存在脱节的情况,学生对俱乐部的认知不足,俱乐部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
其次,师资力量相对比较缺乏。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上文中就涉及到多项球类运动、体操、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极高。而且学生自由选择授课教师,一些对学生吸引力大的项目会有很多学生选择,对教师管理水平和执教水平又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师资力量不足严重阻碍了俱乐部的良性发展。
第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场地不足表现得最为显著,一些体育项目对场地的要求极高,如网球、滑轮、瑜伽等项目。由于场地不足,而且一些项目极受欢迎,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僧多粥少,必将严重影响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体育俱乐部模式,以推动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助推高校体育改革。
2 发展
2.1 意义
结合上文的分析,虽然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在目前存在诸多困难,但是从已有经验看,实施体育俱乐部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教学中扬长避短。体育俱乐部具有专业性,多样化的体育俱乐部能够有效分配教师资源,使教师发挥其特长,从而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其次,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体育俱乐部建设初衷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培养其对某些体育项目的兴趣,在这一原则下,结合体育俱乐部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空间。一旦选择便深入地去了解某项体育运动,从而保持长久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不断促使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第三,有助于优化学校体育资源,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学校体育资源的配置存在较大盲目性,导致一部分体育设施不够用,一部分又严重超标,处于闲置状态,由此就可以基于现有资源优势,探索配套体育俱乐部,进一步整合资源,有效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体育俱乐部一般是以单项体育运动为基础组建起来。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专业性强,十分有利于体育人才的培养。他们可以成为学校体育运动队骨干,为学校争取荣誉,甚至能够进入国家体育运动队,为国家体育做贡献。
2.2 建议
体育俱乐部在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当中,尚属于新兴事物,其以极快的速度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发展起来,有效地补充了体育教学的形式。综合上文的分析,理论上体育俱乐部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基于当前体育俱乐部建设面临的困境,笔者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首先,强化师资。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为了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应加大投入,建立起长远的人才储备规划,引入高素质体育教育专项人才。同时,探索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合作模式,整合资源优势,使学生有途径参与到更加专业的体育运动之中。
其次,探索体育项目,合理规划体育俱乐部。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接触和认识体育项目,接触面广。因此,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索全面合理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满足学生需求。
最后,探索完善俱乐部管理制度。从已有经验看,现阶段大部分俱乐部由学生进行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略微松散,管理水平低。因而应积极探索并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组织机构,做好财务管理,探索出适合俱乐部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3 结束语
当前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育俱乐部发展快速,并就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实效。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解决不少问题,以保证大学体育俱乐部良性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體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华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36-237.
[2]罗云涛.大学体育俱乐部选项教学利弊分析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0):148-149.
[3]张伦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改革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26):47-48.
作者简介
丁慎政(1986-),男,山东省人。现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高校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