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机制下的激励性语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7-04-11丁慎政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激励体育教学

激励性语言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具有重要作用,用好激励性语言,对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意志品质等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探究了激励性语言运用的理论依据,并结合激励机制下的教学模式,分享了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激励;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是全民健身的基础部分。开展体育教学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构建学生健康心理。当前正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牵涉面广,难度大,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由此本文分析了激励机制下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1 理论依据

1.1 体育行为

从行为学角度看,行为就是社会中,人有意识地在一定规范中支配自身并取得结果的实践活动。人的行为和心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心理意识支配行为,同时行为又向外表现心理。

体育行为,按照上述说法,就是在一定心理或是規则的支配下,人有意识地进行体育活动,如课间操、早操、体育锻炼等。对于体育比较弱势的学生群体而言,关键就是要以正面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心理意识,从而引领学生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一步使心理保持健康状态。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1.2 心理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激励同动机、需求有着密切关系。相关研究表明参加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动机在于满足兴趣爱好、健身,或是为了获得体育课的学分、或是丰富生活方式又或是为了意志品质的培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述动机涉及生理性动机、自我实现动机、自我价值需求性动机以及社会性动机。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的心理就会是紧张而不安的,这能够成为激励的起点,当一个人具有满足需要的目标,那么就会将紧张不安的心理转变成动机,形成内在动力,从而朝着期望的目标奋进。当达到目标时,激励过程结束,然而人的需求总是无限的,一个需求目标完成,总会产生新的目标,这就会再一次引发激励和行为,周而复始。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影响学生,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1.3 激励过程

激励实质上就是一种引起人行为的刺激,在不断的刺激下推动人的行为,使人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具体过程一般是被激励的个体先处于一种被动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激励诱发个体内心的需要目标,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其从被动地练转变成积极主动的练,最终完成需要目标。

2 激励机制下的体育教学

2.1 激励机制下的教学模式

首先,诱导。按照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特长或是闪光点,用肢体语言或是口头语言进行鼓励和肯定,同时在课余时间多同学生交流感情,以平等的朋友关系相处,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次,行为导向。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及自信心的培养,学生若能够有所进步,做出一些比较高难度的动作,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示范,加强对要点的解析同时树立起学生自信心。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快乐。

再次,体质检测咨询,建立学生体质检测咨询中心,在教学中把评价重点转向学生体质、体能的点滴进步与体育参与意识,配合检测咨询中心,让学生对自身的进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最后,强化科学饮食教育,纠正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要配合科学的饮食更能取得实效。

2.2 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美国影视作品《面对巨人》,又名永不放弃,橄榄球运动员在训练中,教练蒙上布洛克的严谨进行“死亡爬行”,教练不断训斥激励,让布洛克背着另外一名140磅重(实际上有160磅重)球员爬过了整个球场。这部电影中将激励性语言运用到极致整个过程中喊了13次“对了”,喊了15次“加油”,23次“别放弃”,3次“不要停”,48次继续,通过不断的语言刺激激发布洛克潜能,以至于爬完全场。这个例子,虽然可能带有理想主义,但是不可否认激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下文进行分享。

首先,尝试性激励。教学中学习新的内容时,要在学生的反复练习中不断进行细致指导,用激励性语言不断地激励学生。正如上文例子中教练的做法,先设定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不断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挑战。同时不断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不断尝试,练习,从而体验成功。

其次,目标性激励。如上文例子最后阶段,教练不断提出目标,距离终点还有20步,还有10步,还有5步,最终让其爬完全场。这种方式同上文尝试性激励相似,同样有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但是最终的目标学生却不知道,学生也对自身所能达到的极限不了解,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极限。例如排球教学当中,垫球技术的训练,就可以在学生训练时,不断设目标,“你的动作同标准越来越接近。”“有一个动作稍有瑕疵,努力一下,完善它。”“很好,继续努力,你能做的更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不断设置目标,激励学生进步。

最后,正强化激励。本文提到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正强化,不断用鼓励性和肯定性语言激励对方,使其挖掘潜能,不断用正面的、肯定的语句激励学生。

3 结束语

激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在激励机制下,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激励性语言的运用,用得好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用得不好,将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轻则使体育教学没有变化,重则可能导致效果进一步降低。因此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激励。

参考文献

[1]纪岩.高校体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206-207.

[2]韩雷.高校体育教师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文化学刊,2016(12):150-153.

[3]叶蓁.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与激励机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84-85.

作者简介

丁慎政(1986-),男,山东省人。现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高校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猜你喜欢

激励体育教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我们的“体育梦”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