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的研究
2017-04-11李洪全章根红董伟伟薛超
李洪全+章根红+董伟伟+薛超
本文从心理危机相关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探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频发使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部分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自残行为,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各高校积极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高校从各个方面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以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1 心理危机相关概述
1.1 心理危机的内涵
心理危机指热门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适应学习、工作、家庭变故等突发性事件带来的压力,心理状态失衡而产生的紧张、迷茫、焦虑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1.2 心理危机的特征
首先,心理危机具有普遍性特征,大多数情况下心理危机并不严重,当产生焦虑或紧张等负面情绪的时候,人们只需要找到消除心理危机的因素便能够自主對心理情绪进行调节,缓解心理危机;其次,心理危机具有反复性特征,会反复出现,一次心理危机的接触不代表人们以后不会再出现心理危机状况。一旦人们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再次,心理问及具有破坏性特征,如果心理危机没有及时解除,将严重影响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导致人们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极端的思想和行为;最后,心理危机具有复杂性特征,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受到多种影响因素产生的。人类本就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之中,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事件,当很多复杂事件给人的压力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危机。
2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
首先,学业危机。学业危机是高校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大学生专业课成绩不理想、证书考试没有通过、研究生考试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大学生没有及时正确排遣心理压力,很可能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消极、悲观等情绪,造成心理危机;其次,经济危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打工,生活压力较大。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申请奖学金和助学金,但是,在获得奖学金之后需要请客,以维持人际关系,这些额外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其三,情感危机。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的人相处比较困难,同学关系不和谐,室友关系紧张,容易受到别人的排斥和不公平对待,进而产生自卑等消极心理,学生面临着感情危机;其四,突发危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在遭遇身体伤害、重要证件丢失等突发事件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其五,家庭危机。双亲离异、家庭关系不和谐、家人意外事故等都会让大学生心理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危机;其六,社会环境危机,校园暴力事件、流行病爆发、火灾等社会事件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最后,自然灾害危机,自然界突发的地震、火灾、泥石流、洪涝灾害等事件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
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
3.1 个体因素
大学生自身的个性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不同的学生在面临同一事件的时候,由于自身的个性差异,对待事件的态度也不相同。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对待压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有些学生在受打击之后一蹶不振,不能及时调节消极情绪。另外,大学生的性格也会影响心理危机,性格开朗的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跟他人交流求助,进而解决问题,而性格内向、怯懦的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选择逃避认输,进而产生心理危机。
3.2 家庭因素
首先,家庭教育培养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危机,如果家长能够重视孩子学习兴趣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鼓励孩子与外界交流,参加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能够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减少孩子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其次,家庭经济困难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危机,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容易因为金钱问题与家长发生冲突,导致孩子的性格容易暴怒,在大学生活中容易与学生发生争吵,同学关系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不容易排解,进而产生心理危机。
3.3 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的管理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危机,如果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宽松,学生很容易出现频繁的逃课现象,甚至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脱离了现实世界,无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进而产生心理危机;其次,专业不适应。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找不到高中时期的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危机产生。
3.4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市场经济下,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金钱主义、利益主义思想盛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很多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后初步接触社会,对社会上所出现的利益主义和金钱主义思想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却又不能不接受,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得到某些利益强迫自己适应现实社会,一味用金钱和利益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一旦没有得到预期的利益便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现象,进而产生心理危机。
4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的指导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及时调节不良情绪,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另外,高校应积极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避免大学生的极端行为;其次,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危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教育,明确心理危机与心理问题的区别,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心理危机,积极向学生传授心理危机的消除方法。另外,高校应积极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完善自我,避免大学生的自负和自卑心理;最后,帮助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心理危机应对方式。高校应积极向学生讲解心理危机的应对技巧,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另外,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应对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危机。
4.2 加强对大学生家庭危机源管理
首先,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高校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的家庭关系,教师与家长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心理教育,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其次,充分了解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家庭原因。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高校教师应积极了解心理危机的家庭原因,从原因入手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危机;最后,帮助大学生优化家庭关系。高校教师在发现大学生的家庭问题之后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家庭问题,优化学生的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
4.3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支持系统
首先,净化社会空气。我国应积极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严肃处置官员腐败现象、拜金现象等不良风气,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避免不良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其次,建立有效的支持机制。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支持,积极为贫困生减免学费,建立奖学金制度,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减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高校应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使大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求助,避免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产生心理危机。
4.4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首先,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制度。高校应积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大学生的心理薄弱环节,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薄弱环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高校应积极建立重点学生排查制度,对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学生进行重点排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其次,建立畅通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渠道。高校应积极建立成立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和仪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治疗服务。另外,高校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应对机构,加强对具有心理危机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最后,高校应做好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制定各种心理问题的危机应急处理方案,当学生突发心理危机的时候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避免学生因心理危机产生极端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黎正稳,艾楚君.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危机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9).
[2]马湘培.高校应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经历SARS反思高校心理咨询[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6).
[3]钟丽平.大学生心理危机与自杀的干预[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學报,2008(03).
[4]杨胜勇.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及对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作者简介
李洪全(1982-),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