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创新的探讨

2017-04-11孙文栋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媒教育创新创新创业教育

孙文栋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环境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外部政策环境,“互联网+”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内容与手段。这两方面共同构成我们应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进行的教育创新的内容与形式。所以其核心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来展开。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传媒;高职;教育创新

1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人们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思想观念急剧转变,经济发展中的物质的生产与分配形式由原先的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转变。高等教育也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2006到2016年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恒为900万以上,大学毕业生人数从413万上升到到756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逐渐向自主择业方式转变。如何使毕业生正确积极的面对就业竞争压力、储备更多的就业知识、实现大学生向社会公民的身份转变、更好地实现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因此根据国务院及相关各教育部门的要求,各级高校制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是在国家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推动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大背景是移动互联网、DT、云计算、智能制造、VR等一系列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其形成的一套“互联网+”产业既拓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又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手段。可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推动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环境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外部政策环境,“互联网+”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内容与手段。这两方面共同构成我们应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进行的教育创新的内容与形式。

2 传媒高职类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2.1 传媒高职类院校教育教学的行业发展特点

传媒高职类院校主要的培养方向是培养适应和推动传媒行业发展的高技能、技艺、技术类人才。从山东、安徽、江苏、江西各省的传媒类高校分析,其培养人才的方向有两大方向。一是以播音、表演、主持、信工、影视、动画为主的广电类方向。一是以出版、新闻、印刷为主的出版传播类方向。其可以统一为大传媒类方向。这也是中央地方各广电、出版、文化类行政部门整合成新闻出版广电文化部门的结果。其为传媒类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如今,各传媒类高校教育教学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文化产业、信工产业、娱乐产业、新聞广播产业等都成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

2.2 传媒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特点

传媒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特点也可从四方面看,首先是传播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发展趋势。以摄影摄像技术为例,其发展早期由胶片时代进入数字胶片时代,其传统的冲洗工艺成像工艺也由数字打印工艺所代替。出版印刷专业的传统制版工艺也向计算机直接制版工艺转变,数字印刷技术逐渐替代传统印刷技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创新必须与专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步甚至提前一步。其次,教育的内容的传播方式必须与传播渠道的转变相协调。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发展更具优势,以QQ、微信、直播平台、门户网站为主的新媒体工具,具有更快、更直接的特点。其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提出了新的课题。还有就是传播内容的非专业化趋势。如今,新闻的第一发布者大都不是官方媒体,移动互联网平台及各类社交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最快捷发布方。信息的采集者及编辑者不再是专业的记者及编辑,所以,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而作为传媒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应该精通信息的处理方式,应更好的为创新创业服务。最后,传播内容的泛娱乐化趋势明显。以类似PAPI酱等自媒体、主播平台、游戏平台为主的内容制造有典型的年轻化与娱乐化倾向,信息受众也更具年轻化。受众对信息传播的内容越来越挑剔。综上为传媒类高校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2.3 传媒类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特点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影响非常大。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掌握信息发布权的机会。教师本身就是传播内容的制造者,其授课内容及形式与高效的信息传播产业相结合,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以混合教学法、慕课、云课堂为代表的一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学生作为知识传播的特殊受众,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与方式越来越丰富。各类大学、各种培训班、培训机构集合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出了大批学习资源,比如各类公开课、各级精品课及网站付费学习资源。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院的教育要创新,要求教育模式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2.4 传媒类院校专业融合的特点

传媒类院校包含的专业方向大都以影视制作、动漫动画、信息工程、播音主持、出版传播为主。其专业技术本质是对图像、声音、文字进行处理,处理工具大都是一系列的例如奥多比公司的如PS、AI等软件,这些软件的工具应用都是相通的,所以,对于传媒类学院来说,计算机类软件特别是PS等一批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编辑等软件课程应成为传媒类高校教学中的基础工具课,当然,为了丰富软件教学还可以加入编程类软件教学作为补充。由于这些软件的系列性和层次性,可以在多个学期逐步进行。

创新创业教育着重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而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归属为就业部门的工作。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应该也必须从大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必须归于基础课教育的范畴。因此,原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计算机类工具课、创新创业类课程、专业课共同组成传媒类院校教育创新的课程框架。

3 创新思路与创新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树立培养新型人才的理念。其直接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生存问题。所以其核心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来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是有力的支撑。基本公民素质与基本技能素质都是创新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升华。大学必须与社会接轨才能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传授的是开放的环境下的有用的社会生存知识。从这个思路出发,传媒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育改革建议有如下措施:

3.1 进行课程结构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把院校的创新创业中心的就业职能向教育职能转变。有的院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或成立专门系部,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有专门机构开设。建立创业能力素质类、创业管理知识类、创业实物操作类、创业意识精神类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课程体系。

3.2 进行知识结构改革,培养大学生基本工具系列软件的基本技能。

把奥多比、部分编程类软件、其他计算机类软件作为基础选修课。有条件的学院可以成立信息软学院或成立专门系部,加大基本素质教育的范围与深度,加大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创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打的更牢固。

3.3 加强大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素质主要由各系部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最基础的掌握好专业课的传授。这是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的基础,加强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在技能传授中的应用,注意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教师的企业经验的培养,注意加强企业与专业的关系,使学生踏入社会之前,对专业和企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4 巩固公共基础课在授课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这些课程是作为大学生基本素质来培养的。只有具有全面正确人文修养、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公共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基础作用,为专业课、创新创业课起导向作用。

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教育创新结合起来才有活力,单独的把创新创业作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思路,要通盘考虑,并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改革自己的教学结构设置,以公共基础课、创新创业课、新媒体课程、专业课作为全部课程的四大部分,切实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刘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北企业,2016(01):69-71.

[2]宋之帅.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作者单位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猜你喜欢

传媒教育创新创新创业教育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