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企业行业凝练特色加强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1陈华
陈华
[摘 要]印刷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因此建设好重点专业,培养更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必须依托企业行业重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依托行业,贴紧企业办专业”的思想,不断深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积极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因此,本文依托企业行业的凝练特色,探讨了如何加强印刷技术重点专业。
[关键词]印刷技术;重点专业;企业行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7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0 引 言
2016年12月李克强对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水平。有些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在进行重点专业建设中,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努力构建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新模式,为促进经济高速增产、迈向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1 按“六化”推进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改革
按照学生技能成长的客观规律,通过课程与企业岗位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基本特性,并按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推进实践,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1.1 企业课程构成系统化
从课程结构上看,工学结合体系的课程既有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知识类课程,也有获得专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的校内模拟实训类课程,更有获取真实工作经验的实践类课程,其中,以校内模拟实训类和实践类课程为主,从而构建起一个“知识—技能—经验—能力”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使学习者经历由“模拟训练到真实实践”的学习过程,实现由“知识到能力”“技能到工作经验”的升华,最终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2 企业课程目标综合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目标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兼有综合性目标。“显性”目标是“学会工作”。通过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与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实现更为重要的“隐性”目标,一是“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发展”,在学会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方法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迁移能力和形成职业素养,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企业课程内容一体化
工学结合的企业课程学习内容源自真实工作,经“教学化”处理后形成,其特点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过程知识、劳动组织要素、工作要求、职业素养规范等内容以完整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整合,形成一体,以学习或工作任务为载体加以呈现,其内容组成不仅仅是理论、技能、流程、方法、标准等知识性和操作性的专业化内容,同时亦包含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进行养成性培养的职业化内容。
1.4 企业课程教学组织工作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必须在“工作过程系统中”而不是在学科系统中实施教学组织,教学组织过程融入完整工作过程的大框架中,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高度统一,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同时考虑学生自已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反思,其特点是按工作流程排列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按工作规范制定教学要求,按工作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按劳动组织形式实施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共同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具体来说,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教学组织是“学习场所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习地点实训中心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学习形式以模拟训练和岗位真实实践相结合”。
1.5 企业课程学习环境真实化
只有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才能有效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环境包含职业情境、职业工作内容、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内涵。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环境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比,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形似”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上,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情境是高度仿真的学习情境,既有实际工作场景,同时又具備特有教学功能;“神似”主要体现在学习内涵上,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工作内容相对接,学习目标与岗位工作标准相适应,教学组织形式与劳动组织形式相统一, 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标准与行业质量标准相一致。
1.6 企业课程学业评价职业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是“以职业人”为定位基点,对学习者进行“职业化的评价”而“非专业化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在对知识、技能等专业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对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相结合,以职业标准为主;在评价功能上,以诊断、激励的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功能。
2 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全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指导机制
2.1 建立实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印刷技术专业要与省市印刷复制业协会,印刷包装企业领导和专家定期举办印刷人才培养论证会与校企合作恳谈会,使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有效克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需求断层现象的发生,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
2.2 形成师资互换,校企相互支持、协作进步的良性合作机制
为更好地进行专业特色建设,印刷技术专业要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校内专业课程教学,创建学生认知企业前沿技术革新、工艺发展“直通车”,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教材和培训讲议;聘请他们参与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同时,专业教师也可受聘为企业技术顾问,协助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此外,企业还可接纳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协助学校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校企相互协作,实现共赢。
2.3 开通印刷企业专家课堂、聚八方印刷专业人才建专业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尽早和尽可能多地的感受到来自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的指导,积累来自企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和经验,开阔专业视野,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调整好实习与就业的心态。印刷技术专业应该开设印刷企业专家课堂,请企业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此项工作对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运用、管理及企业文化,正确规划职业生涯,调整心态,调动学习积极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引企进校,自建校办企业、印刷技术专业生产实践教学双平台
3.1 优化“自主校中厂”功能,创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新环境
优化“自主校中厂”功能,针对高职实训基地存在师资、设备、项目、耗材四不足,教学功能单一,实训质量缩水等问题以及有效克服引进的校外印刷企业在运行上存在的诸多困难与局限,相关人员秉行“校办企业相辅、生产教学相融”的指导思想,学院注册运营了校办印刷企业。随着专业建设不断加深,“自主校中厂”资产逐年增值,经济社会效益逐年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学生、企业双赢的局面。
“自主校中厂”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对印刷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行“学、做、训、赛、鉴、培”综合服务。在实现“素质高、技能强、会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可取得显著成效。第一,应建立按生产需求执行的教学计划、职业素质养成计划等系列制度;第二,应系统组织“教学做”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课程结合实际生产,实训加工真实产品,时间优先、耗材免费;第三,应负责大赛选手的培训、学生社團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在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3.2 引企进校,使校中有厂、厂中融教成为现实
引进校外高新印刷企业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进校,建立能满足企业研发、工程技术试验检测的印刷工程中心。引企进校,将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被有效的吸入专业建设队伍中,从而使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生、教师的专业技能可向纵向发展。同时企业进校后,可捐赠相关设备,提高校内的实训、实践、科研的能力,为实现真实生产性实训、实践所采取的“企业内植、实境耦合”教学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4 高融合、强平台、贴专业、同发展
4.1 设立创新中心与协同育人基地,引领专业建设纵向发展
在行业、企业的协助下,学院可成立绿色印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跨媒体印刷技术人才协同育人基地,为培养科技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省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品牌专业同步建设与发展
印刷技术专业可依托行业、企业专业平台的建设,在专业发展上强调全面融合,联动发展,印刷技术专业可进行省级实训基地、省级重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依托高平台,引领专业建设特色化,驱动专业、产业、行业同发展。
5 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5.1 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用融通、三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的基础上,结合印刷行业岗位多、不同岗位必备的公共支撑课程以及不同岗位群对技能和知识的不同要求,形成“宽基础、大平台、高素质、强技能、备专能、融拓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以文化素质课程为基础、专业通用课程为平台、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专业方向课程塑专能进行分流培养、实训实习就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5.2 践行学用融通、反复递进的学习与训练
专业课程与技能训练内容融入企业岗位用工标准,在课程与技能训练排序上,按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和职业成长本身所固有的逻辑关系,采取“知识与技能层层递进,工作与学习反复交替”的三段递进式实施培养。
6 结 语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力源与“排头兵”,国内外职业教育经验告诉人们,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办好专业,必须强有力的依托行业、企业,彰显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平台建设,才能使专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跑世界,更好的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景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践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2]朱晏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3]王雄军.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基于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1).
[4]李凌霞,齐景嘉,郝春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电子制作,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