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跟鞋的回潮

2017-04-11杨聃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鞋跟米歇尔高跟鞋

杨聃

无论出于何种推动力,这一季的中跟鞋至少看起来是美的。

安全又特立独行的中跟鞋

Kitten Heels又流行回来了,可大家似乎并没有那么喜欢它,Twitter上对此一片哀嚎。通常Kitten Heels跟高只有3~5厘米,中文会把它翻译成中跟鞋。这种安全高度给人的感觉太谨小慎微了。也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应该对这份厌恶负点责,2002年她的豹纹中跟鞋第一次出镜的时候,中跟鞋还在流行着呢,可在英国,没人想和女首相穿得一样,就像当年撒切尔夫人的菲拉格慕Yara款。

事實上中跟鞋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其“老派”的名声。虽然作为训练鞋的它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作为少女学习穿高跟鞋的过渡,但通常60岁以上的女性会更青睐这种款式,毕竟再高的跟就不实用了。而“不时尚会死星人”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这种程度的实用,她们把高跟鞋当作武装自己的“武器”,中跟的安全有点过于沉闷了。另一个问题是尖头的中跟鞋少了超高跟鞋的弧度,让脚面显得又宽大又长。

尽管抗议之声不断,这些年来它总是反反复复地被放在购物清单上,并在最近又一次华丽丽地回归了。古驰和JW Anderson玩起了形状和材质的游戏,前者把鞋跟变成了一根细竹节,后者大胆地把鞋跟换成了平躺的金属质感圆柱体。Vetements2017春夏秀的开场模特穿着一双Vetements跟马诺洛(ManoloBlahnik)联名设计的紫炭色缎面中跟鞋。迪奥设计总监玛莉亚·奇乌力(Maria Grazia Chiuri)省去了鞋的后帮,用印有JaDior的带子系了个蝴蝶结来固定。还有Cdline灵感来自80年代的小粗跟几乎占据了秀场前排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中跟鞋也不是一无是处,记得在《欲望都市》里莎拉·杰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扮演的凯莉·布拉德肖也有一双毛茸茸的中跟凉拖,即便穿着它跑几步姿势也能保持优雅。法国版{Vogue》主编伊曼纽尔·奥特(Emmanuelle Alt)就很爱它。它对脚的伤害小,穿着走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配上小脚牛仔裤还很有型。如今,在紧身裤“统治”了牛仔裤界多年后,九分阔腿裤开始走俏,它又和中跟鞋组成了最佳搭档。搭配上oversize的休闲装就能立刻让保守的中跟鞋变得很时髦。

历史上每一段中跟鞋的潮流都有一位代表人物。50年代是奥黛丽·赫本,在电影《龙凤配》(Sabrina)中,她把中跟鞋带入了所有人的视线,在之后的电影《甜姐儿》(Funny Face)中赫本又再次将其发扬光大,据说两部电影都选择中跟鞋的原因之一是想让男主角看起来高一些。还记得1997年的戛纳,凯特·莫丝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纳西索·罗德里格斯连衣裙搭配系带驼色中跟鞋挽着约翰尼·德普一同出镜的画面吗?中跟鞋再次成了时尚的焦点。

2010年当米歇尔·奥巴马站在妇女会议(The Womens Conference)台上时,穿着一身Jason Wu定制的紧身连衣裙搭配Azzedine Alaia饰钮皮带,顺柔的波波头和水滴形钻石耳坠相互映衬。除了总要露出些轮廓分明的手臂,她在造型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中跟鞋。跟高2.5~5厘米的Jimmy Choo经常成为她的首选。不同于希拉里在白宫里时常变化的发型,米歇尔的中跟鞋一直持续着没有惊喜的稳定性。

然而,她却用中跟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时尚界赢得了自己的风格,就像她用柠檬黄色伊莎贝尔·托莱多套装搭配深绿色鞋子这种大胆的配色出席了就职典礼。“米歇尔·奥巴马穿了很多有颜色的鞋子,这让那些自认为需要穿黑色或中性色高跟鞋的职业女性得到了启发。”专门研究第一夫妇着装的热门博客Mrs.O这样评价道,“勇于尝试变得不那么危险了。”

这种冒险的着装方式让米歇尔很明显地区分于另外两位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和巴巴拉·布什,后两位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服装上都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则,她们绝不会让造型中的某件单品特别出挑,多数时候用红色系的套装搭配方方正正、高度适中的鞋子。很多人觉得这是劳拉和巴巴拉美中不足的地方,用服装来表达自己是一个多么容易和群众沟通和关联的方式啊。

当年《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表明,米歇尔在2009年的189次公众露面为29个服装品牌创造了27亿美元的价值。说到鞋子,很显然,她对2010年秋冬季的中跟鞋趋势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普拉达到马克·雅可布都在秀场上推了新款。

鞋跟高高低低的流行起伏

菲拉格慕在其回忆录《有梦想的鞋匠)(Shoemaker of Dreams)中写道,演员巴里摩尔以前常常到他的店里来喝一杯,捎带着买鞋子。当时是禁酒时代,酒一滴难求,任何一个能弄到酒的幸运儿都会毫不犹豫地把整瓶灌下去。在他的派对里,从玛丽·碧克馥到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绝大多数好莱坞演员都会参加,菲拉格慕会亲自当酒保,调制自己勾兑的鸡尾酒,有薄荷酒和朗姆酒调成的“碧绿”,有松子酒、苦啤酒、少量白兰地和大量冰块调配的“螺丝卡塔”。不过他很明白,即便表面上明星们和他再热络再好,他们也只是来买适合并给他们锦上添花的鞋子的。

鞋子对女人的重要性在19世纪就存在了,那时欧洲的男性们将视线集中于女鞋上的程度和感觉与现在完全不同。因为拖曳的长裙大大地鼓起,将下半身连同双脚完全遮蔽了,只有当轻舞飞扬时才能瞥见鞋子的一部分。这让女人在选择鞋子时相当谨慎,毕竟人们开始把它看作欲望的象征。翻翻老派杂志上那些加瓦尔尼的时尚插画就会发现,那时的鞋子都做得极其精致奢华。巴黎上流社会的女性都会搭乘马车出行,大部分活动的范围都在室内,顶多也就是到杜乐丽花园散个步,那样的鞋子只要在满布泥巴的路上走一步就糟蹋了。

高跟鞋更是自古就代表了财富和地位,只不过最开始穿的是男人。当波斯骑兵将高跟鞋带入西方的时尚文化之后,女人才有机会成为高跟鞋的“用户”。现代细高跟鞋的发明者是在50年代时任迪奥鞋履设计师的罗杰·维维亚(Roger Vivier)。因为尖尖细细的鞋跟像把锥刀,所以被称为“Sti]etto”。他当时的一件中跟鞋作品还被收藏在大都会博物馆里。

不过从此之后,细高跟鞋变成了女性美和性感的代名词,因为男性是这么认为的。有人把细高跟鞋的这种“刻板印象”归咎于时尚,克里斯提·鲁布托(Christian Louboutin)就说过:“我工作的核心是专注于取悦男人而不是女人。”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的一篇文章这样描述道:“曾经把女士们举起的细高跟鞋却把她们,把我们拉回过去。当然,是我们自己选择让它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个又一个特别的场合这样做。高跟鞋既是女性美的声明又是它的考验。”艾玛·汤普森在2014年的金球奖上脱下了超高跟鞋扔到一边,作为女权主义的宣言,她觉得穿这种“行走的谋杀工具”毫无意义,红底鞋的红色更像是她的腳被磨出的血。正如《欲望都市》中的凯莉·布拉德肖说的那样:“站在高跟鞋上,我才能看见真正的世界,使脚不舒服的不是鞋的高度,而是欲望。”

幸好,造梦的时尚界并没有一味鼓吹鞋的高度,流行趋势也总是高高低低地起伏着。更有人总结出鞋跟的高低与经济有关——每逢经济下滑,鞋跟都会增高。比如上世纪爵士时代的摩登女郎,都穿着浅帮、低跟的查尔斯顿舞鞋。可到了大萧条时期,敞口高跟鞋与厚底鞋逐渐取代了查尔斯顿舞鞋的地位。所以这次中跟鞋的回潮预示着经济变好了吗?潮流趋势预测专家林德威·爱德科特(Lidewij Edelkoort)不以为然。

服饰的变化都是基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女性的裙装开始逐渐变得简洁了,之后慢慢催生了成衣的出现。这一方面基于工业化生产对手工制衣市场的抢占,还有一小部分因为仆人阶层的一哄而散,迫使富人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变得更“独立”。

根据咨询公司NPD的数据,过去两年时尚运动鞋和小方跟鞋的销售量都在上升。如今,对于女人们来说,时装的功能性越来越重要了,细高跟鞋既不舒服也并不实用。这当然不代表高跟鞋会走向灭亡,只不过是趋势有所变化。爱德科特认为,大环境越是变化,人们越需要寻求内心的安定和身体的舒适。所以设计的极简性、服饰的亲肤性、使用的舒适性越来越被推崇。

猜你喜欢

鞋跟米歇尔高跟鞋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高跟鞋浴缸
常穿高跟鞋或致“腰突”
不要说话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偷穿高跟鞋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鞋”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