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2017-04-11王景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教学团队双师型

王景敏

[摘 要] 当前,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在团队结构、团队捆绑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团队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捆绑机制有待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有待实质推进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建立(健全)教学团队捆绑机制等改进路径,以期为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团队成员“三种捆绑”和校企合作“两种捆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60-02

基于物流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物流学科交叉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指出,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包括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采购管理等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科学理论和工程实践问题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同时还明确,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课程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实质系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需要一支理实相融、结构合理、高效捆绑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团队”,即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包括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在内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是现代本科层次教育培养物流应用型人才最根本的保证,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则需要内外发力、综合施策,即优化团队结构形式、制定团队捆绑机制以及密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等有效途径。

一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与不足

纵观国内多数本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开设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主要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约为500个,其中应用型大学约占开设总数的1/3),且以物流管理专业居多(具体是物流管理专业占80%左右、物流工程专业占15%左右)。通过相关教改文献查阅和教学院系网站搜索发现,在团队结构组成、捆绑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培养(培训)等方面存在共性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1 团队结构

应用型大学多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集中于2000至2010年期间升格为本科院校),其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团队亦为新组建或组建不久的教学团队。学历结构上,成员学历多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和本科学历层次教师均较少,且本科学历的多为前专科(或高职)院校的老教师;知识结构上,多为其它学科转型而来,如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学等,教学团队中毕业于真正意义上物流学科(专业)的少之又少;年龄结构上,多以青年教师为主,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尚不多见;职称结构上,以讲师为主,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较少;来源结构上,以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型专业教师为主,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来校兼任辅导教师的很少,有的企业兼职教师仅仅停留在“挂名”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学团队打造的贡献非常有限。

2 团队捆绑

目前,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团队在大多数的应用型大学中,多以“物流(管理或工程)学院、系或教研室”的形式存在(成员或主要专任教师多在10至15人左右),然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多已固化,更新或改进速度、深度和广度能够达到或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很少。而“双师型”教学团队则涉及偏理论课教师和偏实践课教师的课时(课程)优化和收益(利益)激励等,即团队捆绑。物流(管理或工程)学院、系或教研室作为具有一定组织架构和运行、反馈机制的教学团队“捆绑”形式之一,但与实质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捆绑”相距甚远。事实上,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校内“捆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责任捆绑、利益捆绑、声誉捆绑,其中责任捆绑是指教学(含理论和实践教学)、科研等任务的捆绑,实现责任与风险共担;利益捆绑是指在教学绩效激励下,实现团队收益或利益共享;而声誉捆绑是指,作为一个教学、科研、利益等共同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够实现共荣共损。

3 校企合作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是由其学科(专业)属性所决定了的,同时这种合作是“双维”的,即人才培养(主要是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主要是“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校企合作。纵观多数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运作,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当前的校企合作还是一种比较松散和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只是停留在签个“合作协议”等“纸质”形式上的合作状态,没有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专指教学团队成员)互通”、“权利互联”。也就是说,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中学校方面专任教师去物流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较少,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或一线工程人员去该专业兼职授课的也不多,校企合作双方关于校企共管(服务)教学团队成员、实现教学团队成员共享和共赢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二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

1 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鉴于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际,可从理论知识结构、职业资格结构、成员来源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或优化。一是对教学团队成员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物流学科理论水平和应用型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培训和提高。可以采取邀请国内外物流学科及应用型教育学科知名专家、学者不定期来校(院)进行讲学或培训,以及组队参加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等国内外高级别学术和教学专门会议等,着力提升各专业背景的“物流”理论储备、集聚和升华,促进教学团队成员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鼓励教学团队成员尤其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青年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物流师、高级工程师(含项目管理师)、高级创业咨询师等,从一个侧面了解该物流职业环境及必备知识等,实现教学团队成员的三证(教师资格证、中高级职称证、职业资格证)甚至多证的“持证上岗”。三是打通与物流行业、企业人才的“双向流通”,即通过一定形式将学校(教学团队成员)专任教师送至物流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承担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并提供决策优化支持等;同时也要邀请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或一线工程人员到校参与一定量的授课任务,可以是实践课程,也可以讲述一个专题等。

2 建立健全教学团队捆绑机制

所谓捆绑机制,也就是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到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方面是教学团队内部成员的捆绑机制。此类“捆绑”可以通过创建校级甚至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省部级特色(精品)课程教学项目等载体进行责任捆绑、利益捆绑、声誉捆绑,也可以通过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家级自然或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或教改工程项目以及重大横向课题等载体进行教学团队捆绑,还可以通过校级甚至市厅级以上物流管理与工程类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载体进行教学团队捆绑,实现教学团队“成员及其科研围绕和关注教学”、“成员为教学、教学为师生”的良性循环即形成教学投入与产出共同体。另一方面是教学主体(一般是二级学院或物流教研室)与物流企业的捆绑机制。这类“捆绑”可以通过契约的形式进行建立健全。捆绑的内容主要涉及人才共享、权利共管(服务)、实践共导,即实现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任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采取利润分成的办法进行)、物流企业高管或一线工程人员到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院系)进行专题授课或担任学生的实践课程指导教师(课酬可另算),双边(物流院系或教研室与物流企业)对“双向流通”教师进行共同管理和服务、共同修訂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物流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环境、设备等,并提供实习、实训跟踪指导,以及物流院系或教研室提供物流企业员工进修平台等。

参考文献

[1]王宇. 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J].物流技术,2015(5).

[2]石小法.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教学团队双师型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