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资源税费制度经验与启示
2017-04-10姚林香
姚林香
(江西财经大学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经济新视野】
国外资源税费制度经验与启示
姚林香
(江西财经大学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资源税费是政府介入资源开采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主要作用在于调节级差收入、优化资源利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然而,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费制度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尤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资源税费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为充分发挥资源税费制度的调控功能,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资源税立法,明确划分各级政府间责权关系,且资源税费搭配合理、征收范围广、税率设置合理有效、收入管理科学规范,同时注重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普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资源税费征收管理体系,对我国的资源税费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资源税;生态补偿;可持续发展
一、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一)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税费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同时也是铅、铝、钛、铁矿石、煤炭等资源出口大国,其中铅、铝、钛等金属出口位居世界第一,铁矿石出口位居世界第三,煤炭出口位居世界第四。由于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法律法规较为完善,并且管理较为规范,有效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兼顾,堪称在超越“资源诅咒”方面最为成功的国家典范。随着全球各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矿产资源成为澳大利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澳大利亚实行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级课税制度,税收立法权主要集中在联邦政府。为鼓励企业从事高成本、高风险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活动,实现对矿产资源的调控作用,联邦政府制定了勘探和开采税制,由州政府负责税收征收管理。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资源收费,包括权利金和矿业权租金;二是资源超额利润税(RSPT)。具体如下:
1.权利金(royalty),是指矿业权人开采和耗竭了矿产资源所有权人不可再生矿产资源而支付的费用,又称矿区使用费。除铀矿和海上汽油外,权利金制度均由各州政府制定。一般情况下,按照矿石资源的销售价格或实际价值来征收,西澳大利亚多数矿产的权利金费率为5%,南澳大利亚权利金费率为2.5%。
2.矿业权租金(miningrightrent),是指在开采和生产之前为了获得资源勘探开采的许可证而向国家缴纳的费用。具体计征过程中,矿业权租金是按照资源开采的不同阶段并结合矿山面积进行缴纳,在勘探、勘查等初级阶段缴纳的费用较低,而在开采使用阶段缴纳的费用较高。
3.资源超额利润税(resourcesuperproiftstax),是指对矿产资源开采企业超过基本投资收益水平的利润征收的税,税率一般为40%。丰矿区或者稀缺资源的采掘企业,一般都会有超额利润,这部分利润就相当于级差地租。为调节这部分超额利润,有些国家进行征税,而澳大利亚是开征资源超额利润税最早的国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采矿企业的收益差距(各企业所拥有的矿产资源丰富与贫瘠程度不同而导致收益差距),使他们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
近年来,澳大利亚对矿产资源税做了多次调整。2010年在全球矿石资源价格暴涨的背景下,澳大利亚财政部公布征收资源超额利润税(RSPT)的税改方案,拟从2010年7月执行。经过激烈的政治博弈,矿产资源租赁税法案于2012年3月通过,取代资源超额利润税,矿产资源租赁税只对铁矿石和煤炭征收,税率为30%。但随着全球矿业形势的急转直下,矿产资源租赁税遭到本地矿业公司的强烈抵制,其中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向澳大利亚最高法院指控,认为政府推出的矿产资源租赁税法违反了澳大利亚宪法和澳大利亚公司法。2013年10月,澳大利亚财政部发布废止矿产资源租赁税的立法草案,最终于2014年7月正式废止矿产资源租赁税。
(二)美国矿产资源税费
美国矿产资源丰富,自1872年出台《矿业法》以来,矿业资源开发历史距今已有140多年。联邦政府的职责在于制定矿产开发战略、确立合理竞争规则以及维护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其矿产管理部门主要是内政部和能源部,前者主要负责资源、矿业权的管理以及权利金的征收,后者主要负责能源政策制定、能源产业发展以及石油储备等,同时联邦政府还为本国矿产业发展提供制度框架及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州政府的职责在于州和私人土地内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私营企业通过政府公开招标以及租售等程序获得矿产开发和生产权,并且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不会受到政府的干预。
美国矿产资源税费包括矿产资源收费和矿产资源税。具体如下:
1.权利金(opitonprice;premium),是经营者(承租者)向所有权人(出租者)支付的一种费用。开始生产后,矿产经营者一般按矿产品销售量、利润或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给所有权人;在生产结束时,矿产资源经营者按照相应的费率支付权利金,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费率为12.5%,地热为10%~15%,其他矿产一般为5%。[1]
2.红利(bonus),又称现金红利,是矿业投资者向矿产所有者支付的一次性费用,目的是为了取得一些条件较好、预期盈利空间较大的矿产地的矿业权,体现矿产资源的级差收益,具体费用大小取决于矿产资源的预期盈利空间以及相关的外部因素(如资源所在位置、交通便利与否、赋存条件等)。
3.矿地租金(minerallandrent),是矿产公司为保持地质勘探、生产等活动的合同有效性而预付给出租者的年租金。矿地租金是为了使矿产资源合约继续有效而支付的延期勘探和生产租赁费用,不是对矿产生产的赔偿。征收矿地租金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企业多占而又不开发矿地的行为。矿地租金随着年份的增加而上升,通常在探(采)矿的前1~5年为2.5美元/英亩,第6~25年为5美元/英亩,不同矿种间略有差异。
4.矿产资源税,即开采税(severancetax),是指由州政府对开采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其他矿产资源行为开征的一种税。各州自行制定对卖到州外的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非金属矿石等资源的开采税。开采税收入由州、县和市镇分享,同时规定了明确的用途。比如:科罗拉多州规定,开采税的50%建立采掘基金,收益归州政府所有;7.5%用作县级政府的基础建设基金;42.5%拨给矿产开采地的市镇政府。具体计征方式可采取从价法、从量法和净收入法。如,堪萨斯州天然气开采税的税率为1.7美分/立方米;肯塔基州规定石油开采税为总收入的4.5%;亚利桑那州规定固体矿产开采税净收入税率为2.5%。
(三)南非矿产资源税费
南非的矿产资源占非洲的50%,位居全球第五,固体矿产资源尤其丰富,许多矿产的储量排名世界前列。其中金、红柱石、萤石和铂族金属位居世界第一;锰、锆、铬、蛭石位居世界第二;磷酸盐和钒位居世界第三;钛和金刚石储量位居世界第四;另外还有大量的铁矿、煤炭、铅矿、铀、锑、镍矿资源。[2]在2000年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南非的部分财团控制绝大多数矿业,并且很多都发展成为跨国矿业集团。为了促进矿业发展,南非政府制定了很多关于矿业的优惠政策,基本不征矿产资源税费,政府从矿业中得到的财富较少。随着矿产国有化呼声的高涨,南非政府针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矿产和石油资源开发法》(MPRDA)于2002年颁布并实施,为南非矿产勘探和开采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此后,2008年颁布《矿产与石油资源权利金法》(MPRRA),主要目的是对《矿产与石油资源开发法》所确定的拥有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征收权利金。权利金法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目前执行的权利金制度。
南非矿产资源收费,即是指权利金(royalty),是矿业企业向政府缴纳的一种开采矿产资源的费用。根据MPRRA规定,权利金的收入全部纳入国家财政,满足矿业社区发展或与矿业有关的支出。权利金的费基为评估期内(12个月)销售总额减去相应的可扣除成本,非扣除成本包括熔炼、精炼、加工、粉碎、烧结和分类成本;权利金率随矿业企业利润总额(或息税前利润)和销售总额的变化而变化,精矿权利金率区间为0.5%~5%,原矿权利金率区间为0.5%~7%。权利金率随利润变化而在既定的范围内变化,一是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不受矿业经济景气情况的影响,在矿业经济萧条时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收入,而当矿业经济繁荣时能取得更多的收入;二是提高矿业投资的积极性,促使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与矿业经济繁荣稳定协调发展。[3]
二、水资源税费制度
(一)荷兰水资源税费
荷兰常年温热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是欧洲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尽管如此,荷兰民众仍非常重视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荷兰的水资源税由非政府机构——水资源委员会(社会团体)征收,成员来自于中央政府代表、流域内地方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居民代表、资格人士代表等社会各阶层,任务是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管理非国有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税收收入主要用于地下水的研究、管理和成本补偿,水污染防治以及环境保护。
荷兰目前实行的水资源税有地表水污染税和地下水税,具体为:
1.地表水污染税(surfacewaterpollutiontax),是指政府对排污者向地表排放废弃物、污染物及有毒物质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计征依据根据污水排放数量和排放物的耗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污染度来确定,从量征收,不同水资源保护区的税率设定略有不同,取决于各保护区污水处理的成本支出。
2.地下水税(groundwatertax),是指对居民、单位和企业直接取用地下水的行为而征收的一种税。地下水税以取用地下水的数量为计征依据,从量定额计征,实行全国统一的单位税额,单位和个人按0.17荷兰盾/立方米的单位税额征收,而饮用水企业的税率是前者的两倍,按照0.34荷兰盾/立方米征收。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地下水税在财政收入和资源保护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最终荷兰政府从2011年12月31日起废止了地下水税。
(二)丹麦水资源税费
丹麦四面环海,淡水资源贫乏,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下水,贫乏的淡水资源造就了丹麦人特别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防止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丹麦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检测系统和法律体系,首个《水资源管理计划》于1987年制定并执行,通过全面立法保护和管理相对贫乏的水资源。此外,丹麦还通过设置较高的水价,一方面是为了获取较多的收入,以保障污水处理有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是为了鼓励节约用水,通过少使用少污染,让水资源不受损害。
丹麦水资源税是指自来水税(tapwatertax),是对居民使用自来水而征收的一种税,目的是让消费者为使用自然资源而纳税。由于自来水一般情况下都是作为污水排出,节约用水对保护水资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丹麦政府通过自来水税和高水价来推动节约用水,从而达到减少污水排放量的目的。丹麦的自来水税税率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税负相当于平均水价的15%~20%。自来水税是一种价外税,税务机关对自来水公司征收,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消费者水费单上分别列出自来水费和应纳税额。
(三)德国水资源税费
德国人均淡水资源较少,仅为2140立方米。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德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其废水收集系统人口比重达96%,废水处理厂受益人口比重为95%,该比例在欧洲仅次于荷兰。[4]水资源税征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因改善水环境而遭受利益损失的特殊群体。德国各州针对水资源税的征收可以自行立法,对水资源税征收管理的自主权较大,因此目前该国还没有统一的水资源税法。下面以德国第一个制定水资源税的州——巴登-符腾堡州和不同于巴登-符腾堡州的另一个典范——汉堡州为例,介绍德国水资源税情况。
第一,两个州的征收范围不同。在巴登-符腾堡州,地方政府对使用地表或地下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水资源税;在汉堡州,地方政府只对使用地下水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征收水资源税,使用地表水则免于征收。第二,两个州的税率标准亦有差异。前者税率制定是依据水源及水的用途,水源和用途不同税率亦不相同,通常情况下,使用地下水的税率高于地表水的税率。例如,同样是冷却用水,使用地表水的税率为0.005欧元/立方米,而使用地下水的税率则高达0.051欧元/立方米。后者税率制定是依据地区和水质,地区和水质不同税率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取用水质较好的深层地下水比浅层地下水要缴纳更多的税,此外,公共用水的税率一般也较低。例如,公共供水公司取用水质好的深层地下水税率为0.056欧元/立方米,若取水质较差的浅层地下水的税率则为0.02欧元/立方米。
(四)俄罗斯水资源税费
俄罗斯水资源丰富,位居世界前列,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达3.06万立方米。《俄罗斯联邦水法典》于1995年颁布,为俄罗斯水资源税征收提供了法理依据。该法典规定除个别零散水体外,俄罗斯境内的所有水体均归国家所有,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主要依据政府颁发的采取水许可证。俄罗斯的水资源税属于联邦税,主要是为了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税收收入有限,但需要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保护和开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使用等方面。
俄罗斯现行水资源税主要针对使用水资源、开采水资源和向水资源排污等行为进行征收,具体如下:
1.使用地下水资源税。针对在俄罗斯领土范围内勘探、开采地下水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使用地下水资源许可证中对税款的征收方法、征收条件及具体适用税率等有详细的规定。计税依据根据地下水开采量、销售价格以及开采过程中发生的超定额损失来确定。《俄罗斯联邦水法典》对税款的分配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税款的40%纳入联邦预算,60%纳入联邦主体预算。
2.开采地下水资源税。计税依据按照报告期的产品销售额和实际开采地下水所取得并销售的初级产品的价值来确定,税率为5%。税款原则上为联邦预算、联邦主体预算和企业分享,其中留归企业的部分作为地质勘探经费,具体分配比例由经济部、自然资源部、联邦主体执行权力机构共同商议确定。[5]
3.工业企业从水利系统取水税。纳税人为国民行业部门分类中的工业部门企业;征税范围包括社会文化设施用水、企业生产性用水、住宅公用事业用水、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用水以及附属农业用水;计税依据为企业的取水限额及水的价格。[5]
4.向水资源设施排放污染物税。主要是针对以下两种行为征收的一种税,一是排放有害物质超标的污水行为,二是排放超过排放污水量(有害物质不超标)上限的行为。计税依据是污水排放量以及污水标准等级;税率为定额税率。所征税款纳入联邦预算、联邦主体预算和地方预算,分别占10%、30%和60%。此外,该税税款的80%必须用在水资源设施的恢复和保护上。
三、森林资源税费制度
(一)俄罗斯森林资源税费
俄罗斯森林资源排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为45%,森林资源面积约占全球的1/5。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中国有林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94%,由俄罗斯林务局负责管理,其余基本由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拥有。俄罗斯的《林业法》于1993年颁布,规定对森林资源使用征收林业税、森林租金以及森林再生产和护林提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林业税,森林租金属于资源收费,森林再生产和护林提成于1995年取消。具体如下:
1.林业税,对使用国家林业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林业税主要包括:采伐次等木材和松节油税,拨付的未砍伐林木税,牧放牲畜税,割草税,采集野生浆果及蘑菇和药材税,养蜂场及其他林业副产品利用税,将林地用于狩猎、旅游、保健、体育和其他类似目的征收的税。[6]俄罗斯税法规定,林业税的课税依据是允许企业和个人使用的林木中未被砍伐的数量,通过事先确定的专门一览表,以及对允许的木材采伐区进行实际评估来确定未被砍伐的数量。林业税税率的确定,取决于所取得的森林资源单位产品的税率、所使用的森林资源的种类以及所开发的森林资源的经济、地理条件,并且不能低于联邦主体权力机关规定的最低税率。最低税率主要受林产品费用、林产品市场价格水平、修订周期的影响,因而会时常发生变化。
2.森林租金,是指长期使用森林地段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一种使用费,以林业税税率为基础进行计算。长期租用森林地段的期限,通过签订合同最长可达49年,租金额度、征收条件、交纳方式和期限等均在租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森林租金分为两部分,一是相当于未砍伐林木最低税率的那部分,纳入联邦预算和联邦主体预算,分别占40%和60%;二是超过最低税率的那部分,纳入所在地的市、区预算联邦主体,在与市、区政权机关协商的基础上,可以把部分租金直接分配给联邦林业管理局。
(二)加拿大森林资源税费
加拿大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二,森林资源丰富程度仅次于俄罗斯,风景十分优美,是一个十分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加拿大的森林,以1976年为界限,之前主要为联邦所有,之后大部分森林为省所有。目前,加拿大森林资源主要分为三部分,国有林、省有林和私有林,分别占比为23%、71%和6%,森林资源采伐以省有林为主,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87%以上。加拿大森林资源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森林资源主要由私营公司来经营管理,即“国有森林,私人经营管理”。
加拿大森林资源税是指开采税(severancetax),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分别根据其拥有的森林自然资源来制定和征收。开采税是对森林资源(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开采征收的税种,多数以利润为基础计算,开采税税率一般为18%至20%,各省略有差异。森林资源开采税收入占各省税收总收入比例较少,但税率却相对较高。各省能够根据各自的情况合理开发森林资源,使对森林资源开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森林资源开采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处于营利边缘的林业企业的开采活动,客观上减少森林资源的采伐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三)美国森林资源税费
美国的森林资源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面积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为35%。在美国的《森林、草地资源计划法》中,把美国划分为南部、北部、太平洋沿岸和罗基山4大林区,然后又将4个大区划分为8个小区,即东南、东北、中南、中北、大平原、内陆山区、太平洋西南岸和太平洋西北岸区。各林区树木品种有很大的差别,东部林区以硬质木材林为主,约占全美的74%,主要分布在中北、东北、中南、东南和大平原等5个小区,西部林区以软质木材林为主,约占全美软质木材的82%。[7]
美国的森林资源税,即采伐税,是指为了补偿森林资源经营和维护的费用,由森林资源的采伐者、利用者或受益者缴纳的一种税。一些州规定木材采伐者为纳税人,如亚利桑纳、伊利诺斯等州;另一些州规定木材运输者或加工者为纳税人,如北卡罗来纳、阿肯色、弗吉尼亚和南卡罗来纳州等;还有的州规定森林培育者为纳税人,如新墨西哥州等。采伐税的税率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固定税额纳税,以单位材积或单位产品来确定,包括亚拉巴马、阿肯色、密西西比、北卡罗来纳、俄勒冈、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不同木材和树种的税率也有区别,多数州的税法只确定少数几种木材产品的等级,阿肯色州是唯一依据木材重量而不是木材材级征税的州。另一种是确定一个比例,按采伐木材价值的百分比纳税。如亚利桑纳、伊利诺斯和西弗吉尼亚等州。各州的税率不同,如亚利桑纳州税率为1.5%,伊利诺斯州税率为4%,西弗吉尼亚州税率为2.5%等等。
不同州税款的使用分配虽有不同,但主要部分都用于改善森林经营活动,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亚拉巴马州的采伐税收入,85%用于森林保护工作,并且要在林业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分配使用;路易斯安那州税款分为两部分,其中75%划归采伐区,25%划入州政府;阿肯色州将采伐税收入全部纳入州林业基金(除了3%的管理费外),由林业委员会管理。
四、国外资源税费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资源税立法层次高
国外主要资源大国在资源税制建设中重视立法工作,大都从中央层面对资源税进行了立法,立法层次较高,显示了资源国家所有权属性,规范了资源税的征收行为,提高了征收的权威性。比如,俄罗斯在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管理中分别颁布《林业法》和《俄罗斯联邦水法典》;美国矿石资源和森林草地资源管理依照《矿业法》、《森林、草地资源计划法》;荷兰1981年通过《地下水法案》。唯有规范的法律才能提高税收征收的权威性,而我国资源税方面的立法明显滞后,现行资源税一直以“暂行条例”形式出现,并伴随着各种解释说明等,中央层面对立法重视程度不够,对资源税征收的权威性势必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各级政府责权明确
各国中央与地方政府责权明确,中央政府通过制订全国性资源税法律保障宏观管理的权威性,州(省)政府对资源开发直接管理,极大地调动地方政府管理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在联邦制国家中,州政府也具有相应的税收立法权,极大地促进了其在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性,如德国各州对水资源税自行立法征收,管理自主权较大。各级政府间权限和利益分配明确,管理中以服务资源开发为根本,减少了管理层次且管理程序透明。责权明确的管理体制,不仅理顺了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财产权益关系,也有利于各级政府科学规范管理,减少征收成本,提高征收效率。
(三)资源税费搭配合理且征收范围广
国际通行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主要包括矿业权取得环节的红利、占有环节的地面租金、开采环节的权利金以及收益环节的资源租赁税,覆盖了资源勘探、开采、销售等各环节,同时为避免重复征收,每一环节只征收一种税或费。由于资源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国或地区在资源税征收范围上虽有不同,但是大体上都涵盖矿石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如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等国资源税都包含了这些方面。我国当前的资源税征税对象仅包括矿石资源,征收范围十分有限。因此,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是必然趋势,但考虑我国资源税的发展进程及现行经济发展态势,应逐步扩大其征收范围,渐进式的将水、森林和草场资源列入资源税改革试点征收范围,理顺资源税费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互补的资源税费制度体系。
(四)资源税税率设置合理有效
国外资源税税率的设置大多以动态税率为主,避免了静态税率课征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实行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和按净收入计征相结合,实现资源课税的宏观调控功能。在具体的税率设计方面,尽管各国的税率形式不同,基本都与能源产品价格指数或者利润水平相挂钩。比如美国北达科他州、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区的资源税采取累进税或者与价格指数挂钩,使得税收收入弹性较大,而弹性较大的税率设置使得资源税税收收入与市场价格波动密切相关,在资源价格下降或上升时,通过调节资源税收入达到减少或增加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体现资源的市场供求与稀缺程度。
(五)资源税收入管理科学规范
国外主要资源大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征收各项资源税,取得的税收收入管理科学规范。例如,俄罗斯水资源设施排放污染物税收入中的80%必须用于水资源修复和环境保护,其中纳入联邦预算、联邦主体预算和地方预算的占比分别为10%、30%和60%;美国科罗拉多州开采税规定相应的用途,50%建立采掘基金,收益归州政府所有,7.5%用作县级政府的基础建设基金,42.5%拨给受矿产开采影响市镇政府;荷兰的水资源税由非政府机构——省级政府所属水资源委员会征收,属于社会团体,成员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代表、流域内地方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居民代表、资格人士代表等社会不同阶层,代表各自的利益集团管理非国有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
(六)资源税与环境优化联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资源被过度开采,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从各国的资源税费制度来看,发挥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都是着重考虑的,这点在税制设计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如,美国开采税税款专门用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方面;俄罗斯林业税主要用于补偿木材再生产的开支,水资源税款收入基本用于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及改善。我国现阶段资源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所有,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特别是西部地区),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往往会鼓励企业开采,但收入用于环境保护的较少,这就造成了环境不断恶化。为有效实现资源税修复资源开发而产生的负外部效应,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破坏,我国资源税应借鉴国际经验,对收入实行专款专用,用于资源环节保护方面的支出。
[1]《建立资源型地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课题组,刘尚希,陈少强.加拿大和美国矿业资源税费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2(2):69-74.
[2]鲍荣华.南非矿产资源及管理概况[J].国土资源情报,2010(12):7-12.
[3]李刚.南非权利金制度及对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改革的启示[J].中国矿业,2012,21(3):24-27.
[4]彭定赟,肖加元.俄、荷、德三国水资源税实践——兼论我国水资源税费改革[J].国际税收,2013(4):43-47.
[5]董德新.俄罗斯水资源税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财税,2002(7):43-45.
[6]瓦丽雅.俄罗斯与中国林业合作的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7]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赴美培训团.美国林业对我国退耕还林的启示[J].国土绿化,2003(3):10-11.
F062.1
A
1002-3240(2017)01-0051-07
2016-06-11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城乡一体化测度及财政支持效应研究”(14YJ0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税收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分析及政策优化研究”(JJ1419);2016年财政部与共建高校联合研究课题“小微企业所得税政策国际比较及财税扶持体系研究”
姚林香(1965-),女,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校:唐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