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创建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的实践

2017-04-10李友平章金莲何平均

四川环境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普基地意识

蒲 敏,李友平,唐 娅,章金莲,何平均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四川 南充 637009)

· 环境教育 ·

师范院校创建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的实践

蒲 敏,李友平,唐 娅,章金莲,何平均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四川 南充 637009)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公众也十分关注环境质量,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除了加大环保执法、环保投入和环保创新,环境教育与科普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环保手段。师范院校有很多很好的教育资源和环保资源,应大力做好环境教育与科普。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与科普活动,但同时也暴露出学校积极性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环境教育;环保科普;师范院校;实践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只是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更需要普及环境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1]。环境教育与科普作为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更应肩负起环境教育与科普的重任。全球性环境问题蔓延,给环境教育与科普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政府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给环境教育与科普提供了现实依据[2]。现各师范院校已逐步开设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环境素养的综合性师范人才。但是师范院校环境教育与科普类课程设置不足、环境教育中理论脱离实践、师生的环保意识不高等问题突出[3-4]。

1 创建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环境保护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5]。《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6-2020年)》指出,加强面向社会的环保宣传工作,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培育青少年生态意识;积极促进公众参与,壮大环保社会力量[6]。环保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7],相关单位应积极申报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教育资源[8]。全社会已积极行动,先后开展“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教育实践基地”、“环保科普基地”的创建,宁夏自治区、天津市、洛阳市和南京市等省市已先后颁布实施《环境教育条例》[9]。可见,环境教育与科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学校发展的需要

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湖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和衡阳师范学院环境教育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广州大学成立广州市环境教育学会,旨在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的研究与实践。西华师范大学作为四川省一所重点大学,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了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任务。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环境教育能力和素养,关系到环境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同时也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环境教育不再是培养遵守规范的人,而是要培养有自觉意识并自觉采取行动的人[1]。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环境行为与环境意识相匹配。在社会教育尚未形成机制的同时,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和教材缺乏、在职教育发展缓慢,使环境教育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师范院校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10]。环境教育的方法途径、在职教师的环境教育、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等课题急需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员来研究和实施。除了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以外,创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也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新方向。

2 创建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的实践

为了宣传环保、宣传学校,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重视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创建。从政策支持、人员配备到场馆建设,相关部门都积极参与配合,共同打造绿色大学。同时,积极开展系列环境教育与科普活动,让更多的大中小学生认识环保、关心环保、投身环保。在努力创建基地过程中,也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南充市环境教育基地”和“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

学校在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创建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实践。

2.1 校内环境教育与科普

(1)理论课程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的主要阵地。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1]。在学校,基地教师一方面针对全校学生连续7年开设《大学环境教育》全校公共选修课程,选修人数达1 000余人。以资料、视频和PPT等形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自发思考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发展历程及最后结果。只有搞清楚人们的环境意识,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教育[11]。

(2)实践活动

学校认识到纯粹的理论学习对于环境教育与科普来说远远不够。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活动,一方面组织绿化植树、垃圾分类银行、生活污水处理、实验室废水处理、实行无纸化办公、禁用一次性餐具、张贴环境保护标语等课外实践;另一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设置环境教育与科普专栏、开设环境教育与科普网站、监测和发布校园环境质量等网络宣传活动,来扩大环境教育与科普在校园里的知名度,营造绿色校园。学校努力做到让理论学习与课后实践稳步结合,让师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环保知识,提高自身的环境素养。西华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协会积极配合基地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系列活动,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以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的方式体现了“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或通过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12]。

(3)环保科研

为了更好地研究环境教育与科普,学校先后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选取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意识等相关课题,内容涉及环境污染物分析及治理、环境意识调查与对策等方面。除了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研究以外,还在科研中提倡少用或者不用有毒有害的试剂,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如绿色催化、环境友好材料制备等。通过科研项目、地区交流、论坛等形式,扩大参与环境教育与科普工作的人群范围,以保证环境教育与科普信息的顺利传播[2]。

2.2 校外环境教育与科普

(1)基地常规活动

基地的任务是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切实提高青少年的环境素养和普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教育应是一种全面的、面向全社会的终身教育[13]。基地师生在世界地球日(4.22)、世界环境日(6.5)、世界无车日(9.22)等重大环境节日在校外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讲座、报告、展览等,让志愿者走出校园,走进中小学、社区、农村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活动。与南充市环保局开展“远离雾霾天气 还我湛蓝天空”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开展“交警PM2.5个体暴露水平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并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基地教授、老师及志愿者全年不定期地深入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环保课堂,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效果良好,也填补了当前环境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小学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树立起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基地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走进中小学校、走进千家万户,宣传环保科普知识,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2)基地实践活动

四川环境教育“1+N”是学校与N所中小学校、N家环保企业合作开展的环境教育与科普项目,已有自贡5所、南充12所、成都4所中小学幼儿园及环保企事业单位加入该项目[14]。“1+N”项目已经做出许多成果,指导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环保科普创意大赛,获得省级、国家级多项奖励,同时正在积极开发环境产品,将环境教育课程化,鼓励各个学校及老师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同时,基地组织了四川省首届环保科普创意大赛,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使环保不再停留在口号式宣传层面上;承办了四川省“美境行动”生态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帮助我省参与“美境行动”的学校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环境教育的专业能力,科学、规范实施生态环境教育;举办了四川省首届环境教育研讨会,基于四川环境教育1+N,基地为中小学幼儿园、环保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成为了联系各方的纽带和桥梁。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培养的研究生正与成都某小学合作,一起践行环境教育与科普,已经开发出《生态之窗》系列校本教材[15]。学校在23个教学班里遴选出10个作为环境教育实验班,增设环境教育理论、活动以及实践课程。计划一学年后,比较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差异,体现环境教育与科普的重要性,形成理论研究成果。基地与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生态农业园等环保考察点签订合作协议,志愿者可常年带领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大众参观学习,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基地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进行环境普及教育[16]。总之,基地开展的环境教育对象广泛:包括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内容丰富:包括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生态农业等各个方面;形式多样,不仅有系统全面的课程、新颖权威的讲座报告、图文并茂的展览,还有多个身临其境的环境考察点。

3 创建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存在的问题

3.1 学校积极性不高

在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的创建过程中,只有部分领导和教师意识到创建基地的重要性,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在全校范围内组织领导与师生参加相关方面的专业素质培养,导致师生对环境教育与科普的理解不到位,因此创建意识不高;同时导致参与创建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专业素质不高;目前,基地有专兼职教师9名,来自学校环境教育协会的志愿者100余名,对于基地的创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创建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的想法应该深入到全校每一位师生心里,让他们具有自觉产生行动的意识。作为师范大学,有责任和义务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的研究和实践,不仅要做实而且要做大做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3.2 宣传力度不够,参与面不广

基地在开展理论学习过程中,选修人数过少,且范围局限(大部分为环境专业学生),学校其他学院及专业的同学有很多都没有参与此课程的学习。问题主要在于学校对环境教育课程的宣传力度不足,学生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及对课程的理解;同时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在组织的实践活动中,也出现类似问题。比如“垃圾分类银行”活动开展过程中,没有一如既往的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走下坡线的趋势,参与人数远没有达到预想。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宣传手法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做好“垃圾分类”银行活动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兑换门槛过高,导致存储战线拉长,活动内容没有创新,让学生渐渐的失去了参与乐趣。这是一个持久战,需要基地志愿者坚持不懈的做下去,风雨无阻。

3.3 经费投入不足,创建难度增加

在重要的环境节日通过开展讲座、报告、印制资料等方式宣传;改善学校的环境教育硬件设施;走入中小学校、社区等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实践活动;邀请中小学生、社会大众等到学校基地参观学习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在建设,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门的经费来支持。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没有给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设立专项经费来支持基地的工作开展,学校财务处设立“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专项经费,力量着实有限,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在创建过程中很多活动都不能都顺利开展,只能被迫减少校内外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因此环境教育的效果性和长期性都很难保证,创建难度与日俱增。

4 创建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的建议

在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创建的过程中,面临着政府、学校、经费等各种问题,让原本就有些困难的创建工作更是雪上加霜。希望政府能够的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支持创建工作,一方面加强国家以及地方的环境教育立法,为环境教育与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的依据;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环境教育与科普的科研投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发相关课程产品。学校迫切需要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创建经费,来保证基地的顺利创建以及各种环保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为环境教育与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也可以适当引用社会资本,这样不仅可以宣传环保、宣传基地,也可以使基地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灵活性;同时,为全校师生定期提供环境教育与科普专业素养培训,提高师生环境意识及基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全校师生以更加热情的态度积极的投身到校内外的环境教育与科普事业当中,为全校乃至整个社会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定期对基地工作人员作专业技能培训,做好线上线下基地活动宣传工作,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使各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务必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让更多的人知道环境教育与科普,热爱环境教育与科普,进而参与到基地的活动中来,提高基地活动的参与率。希望学校、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参与到环境教育与科普的大潮流中,为美丽中国添一份薄力。

[1] 崔建霞.环境教育:由来、内容和目的[J].山东大学学报,2007,(4):147-153.

[2] 雷选标.新媒体背景下环保科普工作的新途径探析[J].科普论坛,2013,(8):55-58.

[3] 向德庆,庹中友.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1,(23):193.

[4] 李友平,章金莲,等.发挥师范大学优势,做大做强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17,1(2):59-61.

[5] 全国人大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Z].2014-04-24.

[6]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Z].2016-04-06.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申报与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Z].2016-12-28.

[8]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与管理办法(试行)通知》[Z].2013-08-09.

[9] 李友平,高 成,蒲红玉.从鲁迅弃医从文谈我国的环境教育[J].读与写杂志,2012,9(5):69-70.

[10] 刘振军,薛发翠.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9(2):102-107.

[11] 李友平,李 霞,王 静,等.南充市中小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2,(18):35-36.

[12] 黄香琴.“卢卡斯模式”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启示[J].比较与借鉴,2015,(4):94-96.

[13] 崔建霞.方兴未艾的环境教育[N].学习时报,2005-12-12.

[14] 吴昭华.四川环境教育开启1+N模式[N].中国环境报,2016-02-01.

[15] 李友平,郭 涛.小学环境教育学科同步渗透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6] 梁玉华,任大银.环境科普基地建设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72-75.

Practice of Crea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Popular Science Base in Normal Universities

PU Min,LI You-ping,TANG Ya,ZHANG Jin-lian,HE Ping-jun

(EnvironmentalEducation&PopularScienceBase,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Engineering,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9,China)

Environmental issue is still severe even though our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esides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legal enforcement,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popular scienc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suppor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popular science positively,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resources with respect to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university has hold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owever, it also expose that universities don’t have enough enthusiasm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pular science; normal university; practice

2016-11-04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7K20041)。

蒲 敏(1991-),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教育研究。

李友平,lyp920@163.com。

X-4

A

1001-3644(2017)02-0167-04

猜你喜欢

科普基地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科普达人养成记
我的基地我的连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