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重启大规模核电建设,推动世界核能发展形势进入新阶段

2017-04-10文剑波

世界环境 2017年1期
关键词:核能核电站核电

■文/文剑波

英国重启大规模核电建设,推动世界核能发展形势进入新阶段

United Kingdom restarts large-scale nuclear power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s global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to enter into a new stage

■文/文剑波

TOP 9 英国重启大规模核电建设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核电的国家,1953年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到1994年,英国的核电已经有14个电厂,31个反应堆,总装机达到1200多万千瓦。由于国内反核压力,英国停止建设核电站20多年。英国目前有8座核电站,发电量占英国用电量的20%,将在2030年前后到期退役。同时,英国的火电厂将在2025年前后全部关闭。为了替代目前老化的发电机组和降低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未来英国急需新建核电项目。而中国企业也将在英国重启核电计划的首个项目欣克利角核电站中发挥巨大作用。

2016年9月30日,中广核、法国电力在伦敦正式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并与英国政府同步签署了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收入及投资保障等政府性协议,并完成了相关公司的股权交割,这意味着欣克利角C项目已经完成了所有必须的审批和商务流程,将实质性地启动。

根据中广核与法国电力签署的协议,中广核将推进布拉德维尔B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1月10日,英国已正式受理华龙一号“技术设计审查”申请。英国大规模核电建设步伐又成功迈出了关键一步。

英国重启核电建设:直面现实的必然选择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核电的国家,1953年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20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政府放弃了本土设计技术,开始引进压水堆技术,1987年赛兹韦尔B项目开工,这是英国自己建设的最后一座核电站。到1994年,英国的核电拥有14个电厂,31个反应堆,总装机达到1200多万千瓦。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迎来电力市场改革与能源公司的私有化浪潮,同时由于发现北海油田,英国能够享受廉价石油资源,甚至一度实现了能源自给。在此背景下,核电清洁和能源密度高的优势不再具有以往的吸引力,基础投资大、回报时间长的劣势更加被凸显。加之社会反核压力、核能领域人才流失、政府缺乏发展计划等多种因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核电都无法在英国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新世纪,随着油气产量的下降,英国能源进口比重逐年上升,到2005年完全结束了能源自给的历史,从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且进口量越来越大。

英国目前有8座核电站,发电量占英国用电量的20%,将在2030年前后到期退役。根据规划,英国的火电厂也将在2025年前后全部关闭。这些因素叠加将导致英国全国发电量在现有水平基础上降低20%,能源保障已经成为英国社会的现实威胁。同时受到气候政治压力,为有效减少碳排放,英国政府于2008年发布《核能白皮书》,宣告重启核电。2012年11月,英国还发布新能源法案,支持包括核能在内的新能源发展。

根据计划,在未来十年英国将对四分之一的发电项目进行更新,确保安全、低碳能源结构的成功建立。前述的欣克利角C项目就是其中的重头戏,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

核电: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核电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在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相比化石能源,核能是现阶段最切实可行的低碳能源。据统计,核能发电全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煤电全产业链的1%,一台百万千瓦级别的核电站与同等级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约放2.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1.4万吨、烟灰排放约3500吨,对环境明显更具友好性。

与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核电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的报告显示:每生产1千瓦时电力,煤炭需要排放357克碳当量,光伏需要排放76.4克,水力需要排放64.4克,风能需要排放13.1克,核能只需要排放5.7克。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核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少,是低碳、清洁的绿色能源。而且核电单机容量大,运行稳定,利用小时数高,可以作为电网基荷运行,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

从我国当前的环境现实来看,核电发展对于减轻雾霾也有着良好的效果。有媒体引用过一项权威测算结果,如果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分别建设1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或者通过外送电方式将1000万千瓦核电输送至该地区,可以将这些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4、1.7、4.0μg/m3,相当于将这三个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在目前基础上分别降低3%、2.5%和9%。五年后,这些核电装机对当地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的贡献度分别为12%、12.5%和60%。

总的来看,发展核电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应有之义,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途径。

理性态度的回归

英国核电建设的重启,这一事件展示了一个趋势。就是在气候变化应对的大环境下,各国政府以及公众能够以更加务实客观的态度来审视各种选择,包括核电、太阳发电、风电等。

包括德国在内的宣称要放弃核电的国家,也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填补核电退出后的空白。德国风能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最新的经验表明,这两种能源的间歇性解决困难,产生的电力波动达到30%以上,德国又重新建设火电厂以补充风和太阳能产生的电力对电网的影响。日本也开始了重启核电站运营的步伐。

2016年《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共识,《协定》的长远目标是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付出努力”。与会各方承诺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不再继续增加;到2050年后的某个时间点,使人为碳排放量降至森林和海洋能够吸收的水平。

2011年福岛事件之后,世界对核电的态度滑向极端不信任一端,但从现在的种种迹象来看,“若隐若现的气候变化前景改变了每个人对成本和风险的观点”,人们对于核电的认知正逐渐回归理性:大规模替代煤炭等基础能源,核能比风能、太阳能更具有可行性。

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以及更加先进的钍基熔盐堆等技术,可以克服核电站安全、核废料、用水、辐射等难题,能够有效地缓解公众对于核电站运行安全性、核废料的安全性、辐射安全等问题的担忧,进一步提升公众可接受度。此外,核电技术出现小型化、模块化的趋势,可以在现有燃煤电站基础上进行改造,只替代发电装置而不用改造现有电网等装置,这样可以降低建造成本。

英国重启大规模核电建设不论是从中国自身角度还是从英法以及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积极且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核电发展的回暖和加速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趋势,并在气候变化应对行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核能核电站核电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核能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例谈计算核能的五种方法
核电站护卫队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揭秘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