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7-04-10白景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白景芬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使教学活动在生活背景下展开,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将传统的被动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感受生活,从而将刻板的知识变得有生命力。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的外延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中,社会各个行业、阶层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人的活动离不开语言交流,只要有语言的应用就会对学生语文的学习产生影响。所以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更要注意与生活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使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必须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将其转变为能够促进学生施展个性、提高精神思想、启迪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其次,将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复制、加工和应用转变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第三,将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最后,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学生的发展而学习,为学生的创造而学习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有注重对课程的优化。第一,对备课过程进行优化。将传统的备写“教案”转变为备写“学案”,从对知识灌输的准备转变为对学生发展的准备。第二,对教学目的进行优化。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以知识传输为主的教学目标,正确的认识当代教学要确立以学生的智能、体能、思想、人文精神等多方面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目标。第三,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第四,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进行优化。在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减少反复重复,强化记忆的问题设置,要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尝试、研究[1]。

二、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生活语文化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语文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学生难以全面的认知,在理解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如一些课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是生活中计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往往被学生忽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那么学生在理解课文、加强文字训练以及观察力和理解能力提升方面都会有所提高。比如,“燕子”(小学语文三年级 人教版)这篇课文,燕子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但是真正去观察过燕子的学生却很少,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惯以及飞行姿态等,并引导学生抓住燕子主要的特点去观察,从而得知燕子具有剪刀一样的尾巴,秋徙南,春徙北的习性以及在雨天时燕子飞行的特点,这样学生在以后回忆起这篇文章时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也会更感兴趣。

(二)在教学中加强实际生活的演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利用文字对生活的记录,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将文字还原成为生活实际的过程,从而获得主观上的情感感受。生活化教学是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映衬在生活化的背景下,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课本中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在教学中辅以情境教学,能够将文中的情境再现,使学生能够如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小学语文四年级 人教版)时,对于这种物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拿两块不同的橡皮或者玻璃弹珠在教室中为学生做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拓展学生的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对生活的体验

事必躬亲方能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加深对事物的感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也符合这个规律。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形象、声音以及感觉思维来引领学生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比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小学语文二年级 人教版)时,可以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舞蹈的编排来引导学生理解春天,从学生欢快的歌声和优美的动作中能够看到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这种教学方式比白纸黑字教学方式的效率要高得多。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和开拓,使枯燥的课堂充满生机[2]。

三、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机会,引领学生走向生活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必须保持课堂与生活的统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的知识来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并带领学生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要求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讲出来或者写出来。同时,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很多,比如在学习了“颐和园”“长城”“秦兵马俑”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家长讲解这三处的景色。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家庭情况为学生设计语文教学,比如,有的家长从事教师行业、有的家长从事医生行业,那么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家长从事的行业写一句赞美的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将生活之魂引入课堂,才能不断的完善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浅析[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6):6-6.

[2]桑勇.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未来英才,2015(6):152-15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