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几点建议

2017-04-10王志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参目标语言

王志平

摘要: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及时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师应即使更新理念,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1.认真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高中英语教师要仔细研读课标5-9级语言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并且重点研读语言教学建议, 掌握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贯彻和落实新课标要求, 提高英语语言教学水平。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分为3类:一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一是情感领域的目标,一是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我们英语语言课的具体目标就是语言基本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再加上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我们以高一第5单元阅读文章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Nelson Mandela的生平事迹并且按照时间进行信息整理。(list main events about Nelson Mandela according to time)

2. 使用所学的词汇和短语复述life of Nelson Mandela

3. 较为具体地写出一篇关于一篇你所喜欢或崇拜的名人,较合理地使用定语从句等语法结构。(这个目标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实践使用语言的过程)

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测量。有知识层面的,也有技能层面的,并有情感方面的渗透。符合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求,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还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其中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的走向和目标,教学过程的安排,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2. 潜心研究教材及教参,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研读教材,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确定单元教学重难点,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供单元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制成电子教案组内参考。并在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反思,记录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优秀的教学经验。此外,高中课改后,英语课程的内容将增多,教学任务量将加大,因此,老师的教学更要有重点和选择性。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哪些可重点讲,哪些可省略。如果按照原先的教学方式,将单词过细地教给学生,很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深刻理解教参,教参是人教版教材编写专家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的可参考的教学建议,经过本人几轮对教参的研读, 我个人认为, 教参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最能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因此, 我们高一教师要仔细研读教参,并且充分利用好教参提供的教学建议、教学活动设计及测试评价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 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1)变传授式教学为导学式教学。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单纯填鸭式教学。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 上,教会学生如何自我感知、自我探究、自我总结,主动获取信息,形成自我学习的学习策略。导学式原则: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练代讲,讲学生最需要的内容。教学步骤:悟(领悟)、练(训练)、导(指导)、测(检测)、评(评价)。

(2)变接受式为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重点突出三个方面:a. 利用双解词典解决自我学习中的词汇等问题。b. 利用网络查询课文中的背景知识或如何解决project中的要求探讨的问题。c. 利用各种报纸、杂志或有声读物及网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

(3)养成学生互相探讨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两点:a.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讨论问题的机会。对于教材中教难或者需要合作研究的话题或基础语言知识,教師要让学生先讨论后指导得出结论。b.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例如,小组讨论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交流并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

(4)开展过程性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评价性活动工作,平衡好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关系。教师要基于自己班级实际情况根据制定评价细则。细则要具有科学性、激励性和引导性。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建议把以下五种能力作为形成性评价的突破口:记忆单词的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课文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听力能力;写作能力。

4. 增加英语阅读量,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根据实际情况,如班级类型不同,调整教学教学进度。增加学生课内外阅读量,让好学生“吃饱吃好”。 此外, 高中课改后,英语词汇量将大幅增加,涉及的知识面也将拓宽。高中新课标对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由以前的约3500个增加至4000-5000个。而增加阅读量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的最好的方法。课外阅读可选择人教版教材配套的阅读或者是和自己班级学生水平相当的英语报刊或杂志等。课外阅读有有教学指导。同时, 要区分精读和泛读材料。

“新课改” 要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包括重视学生自己去发现单词、词汇。然后,老师要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单词、词组、语法、句型等。旧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总结单词后,让学生听、记、背,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很被动。

5.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法教学。语法教学的语言知识呈现方式:

语法教学的内涵,是语法教学不仅与语言结构、语言形式和语言知识本身有关,而更应该关注语境,指导学生学会在特定的场合及情境中观察、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语法课的导入就是创设情境了解语法运用于交际的第一步。我们不少教师在教授语法时,能够注意到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含有语法结构的形式的句子提高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但是所呈现的句子仅仅为单句,彼此无联系,即使学生得出语言的结构,却不能帮助学生了解语言形式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功能。所以,教师在导入设计中,应先创设出真实的语言情境,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观察语言形式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的意义,体会语言形式的内涵,包括其可能表达的说话人的情绪,态度等心理因素,然后进行有意义、含功能的操练,才能避免出现理解上、表达上的错误,从而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

6. 重视课程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使学生得以发展。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检测,而且是发现问题,改进提高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多体现在测试中)和形成性评价(学生的课堂表、课下表现和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的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何配合英语新课标,促进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每个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問题。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须切实实际,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教参目标语言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参研究综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