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7-04-10林玉平
林玉平
摘要: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灌输,不重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受到压制,成为学习的“机器”。新课标指导下的基础教学,必须颠覆这种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G623.5
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学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话题,笔者有如下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纪较低、学习的动机性较弱,教师很难通过强制或自律的方式使他们参与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因素,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从而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列举几个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常见方法:
(一)做游戏
游戏是儿童成长最好的伙伴,也是促进儿童学习最好的工具。教师可以将知识讲解与课堂游戏结合起来,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思考、探索,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蒙眼捉人”的游戏,通过同伴的方位指示,找到确定目标,使儿童在游戏中不断的对于方位知识进行体验和思考,实现自主学习。
(二)讲故事
数学故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割圆术”的故事,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思考:为什么圆内多边形的边数越多,越接近圆的面积?如果多边形边数一直增多,能否出现一个多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完全相等……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体会“极限”思想,将趣味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做实验
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种类”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长短不一的多根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组建不同的三角形,并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不同木棒组建的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总结三角形的种类和特性。使学生边做边想,实现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于学生这种习惯的培养,并在长期的坚持之下,使之成为一种能力:
(一)大胆质疑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知识体验与建构的过程,不是被动的知识记忆与接受的过程。学生只有敢于提出质疑,才能做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只能这样写吗?在算题的时候也只能这样用吗?换种形式可以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得出了“底÷2×高”、“高÷2×底”等新的形式,为他们以后的解题开辟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础。
(二)主动思考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学生不能秉承“等、靠、要”的态度被动学习,而是应该“积极思考、主动出击”,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积极开通脑筋,不断的进行主动思考,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开展自主学习。
(三)自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使学生通过主动的知识体验,探索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并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书写预习笔记,将自己预习中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遇到的困难等记录下来,从而明确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提高课堂听讲效率,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三、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平台,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
(一)课堂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曾经有教育学家提出“百答不如一问”的说法,强调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诚然,课堂提问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总结“长方形概念”的时候,教师采取师生问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长方形有几条边?这几条边在位置和长短上有什么特点?有几个角?角的特点是什么……教室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
(二)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交流、总结、反思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探索规律,从而培养自身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给出了1/2,2/5,6/7等例子,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分数的概念及表达方式,使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课后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与反思,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例如,在学习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请每组同学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式,绘制一张班级座位图,并标明每个同学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再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结束语: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为了响应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号召,也是为了满足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求。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话题的研究与讨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子军.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5(1).
[2]刘长福.谈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