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研究

2017-04-10许录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有效性

许录安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班级管理要想更加有效,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管理素质,通过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等措施来实现。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班主任 学生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5.1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实现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目的。

初中班级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结合初中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方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实现初中教育目标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指出“班级是一种集体”;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二、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学校评价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往往以他所带班级的成绩为硬指标,结果造成传统学生管理体制与现代人本管理理念的矛盾;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没有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交流较少,没有形成真正的教育合力。

三、实现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赵自新认为 “班主任不能片面强调管理者的权威,用较生硬的规章条例约束学生,造成人文关怀的失落” 。程四清认为,“班主任要发挥主导地位的作用,搞好班级管理” 。我国的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强调 “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

(一)把握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身高和体重都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心、肺等内脏功能迅速增强,脑的发育进入加速生长的时期;性的成熟与第二性征出现。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是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价值观、交往能力和策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把握社会规范的能力和经验、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巧等各个方面都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二是他们具有的成人感往往只是在生活照顾和情感依赖方面比小时候更独立,而在精神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方面对成年人却十分依赖。三是初中生感受着种种成长中特有的心理压力和烦恼,行为和心理存在偏差。

(二)正确处理好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1.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关系。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是以班级管理为基础。因此,班级管理应与学校的总体工作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然后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

2.班级管理与班级目标的关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心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因此,在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

3.班级管理与班级教师的关系。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班级的整体情况和个别问题多和其他科任老师沟通,让任课老师多了解自己的班级;同时经常倾听其他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4.班级管理与班级学生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因此,对学生的管理,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管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要体现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

(三)初中班级管理的理念要与时俱进。学校教育要培养自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重在社会思想道德内化。因此,初中班级管理要重视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用一定的规范、要求来约束调节学生的思想行为,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为什么”和“为谁做”,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坚持去做。

(四)提高班级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决定班集体建设的质量。现代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和学生精神的关怀者。班主任专业化就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以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对班主任进行选择、培养、培训、管理和使用的过程。

(五)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师要根据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制度建设。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观。“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主任必须转变管理思想,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天赋及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2.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公约》。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

3.建立健全班委会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面对“自我觉醒”的初中生,通过建立健全班委会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初中班级管理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既要加强制度建设,也要强化“以生为本”的意识,通过多方合力,实现初中班级的有效管理。

1赵自新:《中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兰州,甘肃日报,2007年6月6日。

2程四清:《如何搞好班級管理》,咸宁,咸宁日报,2006年3月3日。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南宁,漓江出版社,2011年4月,第89-91页。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初中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