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应用

2017-04-10杨立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生物

杨立芹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优化教学设计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G633.9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评价方式等,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设计评价形式;构建教学结构等。上述几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宏观调控作用。要达到优化和达成教学目标则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其“内在条件”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有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等。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措施

1.创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加工,尤其是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创新设计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是菠菜,但有学生提出用韭菜叶和水萝卜叶代替行不行?带着问题让学生不仅“质疑”,而且要主动“释疑”,那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发现韭菜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水萝卜叶中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验证实验。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一个被人称为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上必定会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成功的关键。

(1)以问题促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提出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蛋白质工程》教学这一节,可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新课一开始,思考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很难实现,那该用什么方法实现呢?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带来了希望。但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则应运而生了。这样,学生也就明了了蛋白质工程的来龙去脉。

(2)以比赛激兴趣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下教育时髦的代名词,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丰富,无需赘述。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笔者曾外出参观学习,印象较深的是课堂上各小组会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如曾学习的《种群特征》一课,教师简单讲述了模拟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在15分钟内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并计算出种群密度。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完成各个步骤,最后每组推出一名代表进行陈述。老师和各小组推选的一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委,对各组的陈述进行打分。同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答辩,最后将得分公布于黑板上。得分高的小组学生欢呼雀跃,得分低的小组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通过比赛知道了自己方案的缺陷,同样巩固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复仇”的决心,力争在下次比赛中获胜。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以实践验理论

生物学科是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最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背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实验中了解发酵的原理。在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的问题探讨中,提示学生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这些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

3.尝试转换评价形式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感慨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变化不够明显,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和标准上,很难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评价体系,不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选择题、判断题的讲解,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反而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不断变化评价方法,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各个感官参与其中,并融合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准确、快速、全面而有效的评价。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集中精力,而且要保持活跃的思维有效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逐步提出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新颖有趣和发人深思的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真正激活学生内在思维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获得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教师以此强化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兴趣。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学生有所进步,获取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等待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伟强、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2.

[2]、刘群、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界;2012.

[3]、李明、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4]、胡祥芳、浅谈提问在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