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的关键: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7-04-10曾昭山1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扶贫攻坚着力点职业教育

曾昭山1

摘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扶贫开发中的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作用,确保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促进我市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确保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实施教育扶贫尤为重要和迫切。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关键词:扶贫攻坚; 着力点;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

“未来要通过大数据建立贫困人口档案,精准扶贫,实现扶持产业发展‘改穷业、实施易地搬迁‘挪穷窝、生态补偿‘破穷局、加大教育投入‘斩穷根、社会保障兜底‘脱穷境”。这是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说的,各省委书记纷纷立下脱贫攻坚的“军令状”。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李纪恒书记讲的“加大教育投入‘斩穷根”。如何斩断贫困的根源?有识之士都认为是大力发展教育。这是对的,方向是对的,但用模糊的教育解决贫困问题,肯定很难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准确地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点。

一、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职业教育观念淡薄。据调查,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以为实现了‘普九就大功告成了,却不知道不少农村‘普九毕业生、普高毕业生,无技傍身,只能靠体力挣钱,陷入贫困,回乡几年后便成为扶贫对象。近年,相当一批贫困家庭辛辛苦苦送子女读大学,结果大学毕业了,也就失业了。这样因学致贫的现象在贫困地区不在少数。这对我们的办学方向提出了一个沉重的问题: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几十年的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提高新一代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摆脱贫困的关键,职业教育是解決新一代农村劳动力素质最有效的工具。然而,在地方人大代表提交的建议中不无忧虑地指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习惯于把地方的贫困与落后归因于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却对造成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教育贫困、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贫困“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第二,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几乎每个县都有一所职业高中,但大多办学不景气、规模小,没有在扶贫攻坚、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在各县的生源流向调查中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越是落后地区“职普分流”工作越难推进。就全株洲市看,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4万人,在校学生4.6万人,毕业生1.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9万人,在校学生5.4万人,毕业生1.6万人[1];基本上实现了“职普分流”。株洲的炎陵、茶陵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一问题成了解不开的结。2014年 炎陵县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671人,比2013年下降33.43%[2];比如,茶陵县有普通中学24所,职业中专只1所,普通中学教师1954人,职业中专85人,在校人数,普通中学22288人,职专1247人[3]。2014年,大部分职业院校招生难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报到率不到50%。农村职业教育的状况令人担忧。

第三,职业教育的精准度不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的整体势力不强。目前,国家宏观层面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势很好,但在地方落实政策的力度大打折扣。在办学经费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层面的体制与机制等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二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发展模式趋同,对服务对象就业意愿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衔接缺乏精准度,培养的毕业生不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不强,就业率下降,对学生吸引力不大。三是职教资源市场化程度低。要鼓励职业教育发展,我们要有市场意识,不能搞区域分割,地方保护。当前,以县为单元的职业教育能力十分弱,市区和大中城市的职业教育相对强势,而在招生工作中,相对强势的市区职业学校生源不足,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这直接的后果,造成了贫困群众更加贫困。这是谁的责任?每个主管部门、每一个相关责任人都应该认真反思。

二、大力发展株洲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扶贫开发中的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作用,确保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促进株洲市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实施教育扶贫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一, 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更新职业发展观念。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办学管理体制。政府主要做好职业教育经费供给、规则和标准制定、提供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理顺内部职能,简政放权,克服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弊端;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好的办学环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创造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灵活空间;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增加管理透明度;政府行政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教育资本投入机制,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实现办学主体社会化、多元化。其次,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技术工人的待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生活中感到技术人员的社会价值。再次,调整大学结构,大力扩大和加强应用性本科和职业院校的建设,合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第二,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培养现代化的职业人。

一是精准定位,增强办学特色。职业教育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都应当办出不同的特色。在走特色之路上,要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二是精准设置专业,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主体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厂商、行业或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三是精准布局,改变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的局面。通过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盘活现有教育资产,打造一批职业教育的精品品牌,进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利用规模优势和办学特色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能力。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为的桥梁。更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利器。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猜你喜欢

扶贫攻坚着力点职业教育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扶贫攻坚视域下发展广西乡村旅游的新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