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7-04-10徐海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有效性阅读教学

徐海梅

摘要: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知识、触碰情感、发展思想、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是教师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本身便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本身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想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教给一些能令他们终身受益的方法,是一切关于方法的知识。这种知识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座宝库里的财富,更是一把能开启任何宝库的“万能钥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有效阅读教学,力求突破传统阅读模式,不仅从知识的层面上认识阅读教学,还从人文角度研究阅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分析串讲轻整体感悟,重求同理解轻求异创新,束缚了学生的脑口手,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什么是有效阅读教学

所谓“有效”包括有效效益与有效效果,有效效益主要是指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果,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具体是指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在教师指导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规则、方法和技巧。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目标应指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三、如何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纵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遍存在着阅读方法不科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质效偏低的状况,从科学认知的角度看,对小学生有效阅读方法进行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才能优化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素质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具有主体性、体验性、创新性、实践性。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首先,构建基本模式,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深入理解——品读研读——体验感悟——发散思维——拓展运用”。即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及个性体验。其次,将教学的过程变成“自主——探究——发现——解决”的过程,即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自主选择策略和问题趋动策略为契机,让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最后,以朗读为突破口,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情景中学习,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活动中感悟,在内化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完善学生健康人格。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习态度和情感更加充沛,让教学成为“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充分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2、深入展开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

首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其次,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教学时,可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模式,首先是自读自悟,联想美。一边读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第二步:研读品味,感受美。四人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并找出有關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第三步:读、背、说、写,积累美。这样,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读,读出了自己的体会,领略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达到了感受“美”的效果。

3、优化课堂训练,读写结合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在学生思绪喷薄欲出、欲罢不能之时,引导学生及时动笔写出来,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读写结合用语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首先引导学生在多次多种形式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悟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危来挽救了身患严重白血病的杭州青年小钱的美好品质;然后趁学生沉浸在深深地感动之中的时候,因势引导学生“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这样,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给学生创造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迁移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想搞好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必须将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5。6。

[2]、赵根定。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1。11。

[3]、何榕燕。提高阅读教学之良好途径——有效解读文本[J];吉林教育。2013。7。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有效性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