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谈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

2017-04-10万维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万维维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等教学理念已成为中学老师的共识。对于课时较少、内容繁多的历史学科来讲,构建高效课堂既是目标又是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确定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师对课堂上生成资源的调控和运用。本文结合部分案例论述初中历史课中教学目标的确定策略及对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结合校本教研课题——“高效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堂的低效是由于教师对课标、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由此又影响和制约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求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

1、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2、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3、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五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对教学目标内涵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深究。现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为例。

1、知识与技能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例如:通过学习,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说的技能。例如:讲述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等基本史实;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等技能。例如:感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三是动作技能。如说明、探讨、列举、分析等。例如:列举古代文明之间交往方式的类型,分析它们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例如:通过了解亚历山大的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对文明交流与发展的作用。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例如:通过分组讨论,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平交往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历史学科中,主要涉及一下情感: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例如:通过对古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例如:通过对古代文明之间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典型事例的学习,认识和平交往对文明的扩展的重要性。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综上所述,在历史科中构建高效课堂,关键是对教学目标的解剖、深化和运用,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参考文献]

1、汤国平.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M].上海教育科研.2006.9.

2、教育部.歷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广利.如何构建高效课堂[M]天津教育.2008.05.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