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2017-04-10贾瑞康
贾瑞康
G635.1
现在的我,很享受与学生一同午餐。
静静地注视着他们领到饭菜后井然有序地坐下,细嚼慢咽,不带来一声杂音;粒粒粮食悉数下肚,哪怕疏忽而遗落在桌面的也不曾放过;饭后自觉整理擦净餐桌,排着队轻轻归还餐具……学生在就餐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使我心间激涌起暖流,舒张着全身每一处毛孔,洋溢着自豪骄傲的气息。
而过去的我,何尝有胆量幻想出此般景象!若非身在其中,又岂敢相信区区数月竟能使学生有如此天翻地覆的改变?
就在去年的四月底,领导们日日被大批学生“潇洒”倒饭菜的行为刺得遍体鳞伤而忍无可忍地在国旗下声嘶力竭地大谈道理;学校减少了垃圾桶的数量并置于明显位置,结果很好的控制了桶内质量,却惊奇地在校园角落里发现成堆的饭菜;班主任在班团课上反复播放“珍惜粮食”的精彩演说直至口干舌燥、身疲力竭。
很不幸,当时的我也是其中一位。在精心准备之后利用班团课展开“惜粮教育”,却换来学生不屑的眼神,嗤之以鼻的嘲讽,坐立不安的躁动,很快便磨完了我耐性,我极不耐烦地中止了原先的计划,草草委派了班委组织集体讨论,自己则颓丧的坐在教室后排,一肚子无奈与落寞。
耳边渐渐响起学生的讨论声:“粮食多呢,吃都吃不完,还在乎这点?”“我家厨房里还有几十麻袋,根本不用愁没饭吃”“就是,袁隆平还在嘛”,众笑;“天天吃饭,腻死了”“是啊,一颗颗的数都数不完,看着就不想吃”“哪能跟料理比,色香味都差得多了”众人附和;“对对对,韩国料理就很好吃,日本料理也不错的”“美国的火鸡吃过吗?油汪汪的,看著就流口水”众笑……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满脸写着夸张的兴奋与期待,热闹非凡的气氛却加深了我内心的失落与无助。我想要的班会已经更换了主题,而此时此刻该怎样做才能亡羊补牢,重归正途?
短暂的思考后,我起身打断了他们的讨论,微笑着对全体同学说:“你们的发言很精彩,成功的勾起我的食欲,可我是个恋旧的人,只迷恋米饭的味道,不太相信你们口中的美味。要不,我们互赠彼此想吃的,到时候比一比谁更美味?”此话一出,学生兴致大发,更有热情的学生表示明天就把家里最好的米饭带来让我品尝。看到时机成熟,我补充说道“父母种的粮食不足以代表你们的真心……”话音未落,就有“能者”插话说“大不了,我们种呗,又不难”,被他这一激,几乎全班都同意亲自动手去种稻米。我窃喜。
第二日上午,我直奔校长室,申请把教学楼后一小块土地拿来种稻。校长在了解活动目的之后爽快答应。下午,我班的“自留地”出现了。第一次与那四五平米的“自留地”相见,学生唯恐落后,纷纷卷起袖子开始动工,有“能者”调度,挖沟,清理,挑水,整平,众人协作不亦乐乎!几十分钟之后“自留地”便楚楚地水灵灵地居在那了。回班之后的学生们余兴未了,随即将所有学生分了任务,定了时间,乃至暑假的两个月都作了精心布置,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我乐得轻松,决心让他们一试。便向他们声明我不会插手不会帮忙,只“坐享其成”。学生倒也懒得理我,于闲暇之时总要乐呵呵地去“视察”自留地的土壤是否浸泡饱和,是否适合插秧。
大约过了三两天,条件成熟,“能者”便带来了一捆名叫“南粳46”的稻苗,又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能者”带头,众人动手,提水浇灌,挽袖弯腰,拾苗插秧,浑然不顾浑身泥泞,直至秧苗亭亭、紧紧的立在自留地中。
初期事宜已尽,要做的仅剩等待稻苗慢慢成长,学生的热情便也在这等待中渐渐退却,口中讨论稻苗的次数减少,主动前往呵护的人难觅踪影,就连“能者”也仿佛销声匿迹。终于有一天,打扫实验楼归来的学生惊慌失措地在班上大叫“咱自留地里都杂草众生了!”大伙这才慌乱起身,一窝蜂的跑去查看,我也紧随其后。大部分学生只是围观着、谈论着,动手拔草的少部分学生也是骂骂咧咧,不厌其烦。忙活了整整一个课间,杂草基本解决,但其中也免不了殃及数棵稻苗。而对此,学生并没有觉得可惜与内疚,倒是余怒未消,像是责备稻苗怎么就可以让杂草长出来一样。我在一旁静静地看他们的言行,静静地听,随手带走一棵被误拔的稻苗。
午休时,我将这棵稻苗放在讲台上,自顾自的端详着,时而发几句惋惜之辞,余光瞥见全班学生都面红耳赤,垂头不语。我用纸将稻苗包裹起来,就像扎花束那样,置于教室黑板旁,离开。身后随即响起学生的争辩与指责声,震耳欲聋。倏而一片寂静,“能者”开始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在众人掌声中,大家仿佛达成了什么协议,安静至午休结束。
后来的日子里,学生倒也有条不紊的照顾着那日趋茁壮的稻苗,灌水施肥,喷洒农药,再无中断。
临近十一月中旬,自留地的稻穗低垂,金黄饱满,虽然在插种时过于紧密而导致成熟后倾倒一边,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的热情,终日乐此不疲的往返于教室与自留地,难掩欣喜兴奋之情。在“能者”号令之下,几乎所有的同学蹦进自留地,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将稻子割断,极仔细地分离出稻穗和稻茎,剥出一粒粒诱人的稻米,铺在教室门口晒干,剔除掉瘪谷和杂质,由“能者”带回家烧熟。
次日,一盒热腾腾香喷喷的米饭就置于讲台之上。分匙食之,我便邀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品尝后的感受如何。大伙儿的话匣瞬间打开,有说终于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有说米饭闻起来香,细嚼后甜,都源于艰辛与汗水;有说种稻都不易,培育子女更难而感激父母的;有说仅仅数月都差点放弃,要养成坚持不懈的;有说做任何事情都需严谨认真,只有好习惯才能收获好未来的;有说米饭代表着中华灿烂的历史,决不能糟践与浪费的;也有补充说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不能崇洋媚外的……看着学生肃穆的神情,听着他们铿锵有力的发言,我满心喜悦。
几日之后,按照约定我购买了一份料理和数片火鸡,请学生们一尝,都说只不过闻着香,颜色诱人,味却如同嚼蜡。
自此,我班成功解决午餐浪费粮食的问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在犯错与纠错中成长发展,初中学生当然不会例外。面对他们犯错,我们应该抱着应允的态度欣然接受,更应该坚信采取有效的教育是完全可以让学生正确清晰地认识到自身错误,自愿纠正错误并逐渐形成良好习惯的。
一味简单粗暴的“摆事实讲道理”是无法与学生仅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的,自然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想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错误,并且心甘情愿的去纠正错误,需要我们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分析其中的原因,细心找寻解决问题的契机和突破口。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活动平台,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收获最为真实的感受。有了真实感受做基础,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剖析,自我纠错才能落到实处。也只有学生真心渴望改变,纠错的效果方可持久,才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